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就团体心理治疗的概念、方法、性质、功能及在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为团体心理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 标签: 团体 心理治疗 人际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共情这项基本心理咨询技术在动力性心理治疗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且尝试将共情的态度融入了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当中进行了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积极心理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作用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市两家综合医院消化科就诊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积极心理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S、SDS平均分别为(36.45±5.68)分、(37.63±7.01)分均优于对照组(46.88±6.08)分、(45.43±6.3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1年后复发率(83.33%)、(52.38%)明显优于对照组(97.62%)、(16.67%),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治疗能够有效调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积极心理治疗 消化性溃疡 负性情绪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SCL-90、MMPI/SSRS、PSQ等多个量表对118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和60例器质性疼痛(OP)患者进行调查比较,用t检查、χ?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的SCL-90症状评分、负性事件刺激量、不成熟防御方式因子均分、HAMD、HAMA总分均明显高于OP组(P<0.05),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OP(P<0.001),MMPI廓图表现为1.2.3.7型。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认为其是神经的一个亚型。

  • 标签: 躯体形式疼痛 心理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干预对梅毒患者疾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性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不仅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还给予心理康复治疗。结果干预后经过判定,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愈时间及复发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减少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性病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消化溃疡治疗过程中应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来我院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引入心理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心理进行评估,同时对消化性溃疡治疗有效率和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55%(52/55),明显高于对比组78.18%(43/5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为98.18%(54/55),明显高于对比组76.36%(42/55)。同时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心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疗法在精神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74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心理疗法,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PRS、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无显著变化,两组评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疗法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疗法 精神病 治疗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治疗颈腰椎疾病中的效果。方法颈腰椎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与常规的治疗护理,治疗组45例除给与常规的治疗护理外,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全程给与心理护理。结果治疗组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主要症状,尤其是疼痛方面,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治疗颈腰椎疾病中有显著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颈腰椎疾病 症状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56例住院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比较2组患者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0、60天时,2组HAMD、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改善作用,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对治疗女性不孕不育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淄博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中心收治的104例不孕不育女性患者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受孕率为84.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31%(P<0.05)。结论对不孕不育女性实施心理护理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升受孕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女性不孕不育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毫针针刺加心理康复治疗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使用毫针针刺腹部气海、关元、水道等,四肢阳陵泉、足三里、丰隆等,配合针刺骶部八髎穴等穴位强刺激,并配合心理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毫针针刺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针针刺配合心理康复治疗尿潴留的疗效确切。

  • 标签: 尿潴留 毫针 毫针刺法 心理康复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敢于在血液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70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综合治疗的时候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评分。结果护理结果表明,在患者接受护理后,焦虑与抑郁评分均出现好转,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心理护理措施后,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患者综合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患者焦虑症与抑郁症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血液综合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正常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并行阴道分娩的正常产妇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行常规干预,研究组则加强对产妇的心理干预,分析两组干预治疗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总产程时间、分娩时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正常分娩产妇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不良心理情绪,缩短产程,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治疗 正常分娩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疼痛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常见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椎体骨折患者的不同心理活动、状态及需求,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措施,使护理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治疗、帮助,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度过术前期。结论椎体骨折患者手术前多存在焦虑、恐惧、怕痛等心理反应,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消除患者的心理弊病,是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心理护理 术前 疼痛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社会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情影响,评价心理社会干预必要性。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者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强化心理社会干预。结果6个月后,对照组与观察组BPRS、SDSS、ADL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GAS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擅自停药,对照组出现1例复发、3例攻击行为、3例停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心理社会干预,有助于稳定病情,增进康复效果。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康复期 心理社会干预
  • 简介:摘要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心理因素可成为多种疾病的诱因,从而造成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清代医家俞震所著的《古今医案按》一书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医心理学思想,其中关于中医心理学的治疗方法有待整理研究。

  • 标签: 情志 情志疾病 《古今医案按》 中医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护理方式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采用中心随机方式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观察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与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及睡眠质量评分等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满意度(76.00%)明显低于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94.00%),且对照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与实验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之间对比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存在较为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躁等负面情绪,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慢性结肠炎 治疗中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686”项目的实施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重要性及对社会的稳定性。方法从我省呼市地区纳入管理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其中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随访调查结果分析和肇事肇祸量表评定了解患者的病情复发和肇事肇祸倾向。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康复期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和管理有利于提高家属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复发率,肇事肇祸倾向也明显降低从而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 标签: 重性精神精神疾病 &ldquo 686&rdquo 项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合并心理咨询对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中医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中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进行心理咨询,两组均进行8周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7.57%,实验组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合并心理咨询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在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药 合并 心理咨询 抑郁症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