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急诊预检分诊管理,合理分级分区急救资源,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急诊急救效率。方法根据患者病情按照急诊预检分诊标准,1、2级危重病人立即送红区抢救,3级急症病人及时诊治,4级病人候诊。结论采用分级分区管理后,提高了急诊预检分诊的准确率,优化了就诊流程,实现了急重优先,提高了急诊急救效率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分级分区管理 提高急诊急救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提升疾病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可促进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知晓率 效果
  • 简介:摘要临床实习工作是护理专业教育的一项比较重要的转折阶段,只有应用适当的带教方法,做好每一阶段的临床带教工作,不断地向社会输出优秀的工作人员,才能够提高临床医疗护理水平。而如何做好这一阶段性的临床带教工作,是我国临床带教需要探讨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护理实习生在实习阶段所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特点,结合多年带教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护生在实习的过程中通常会经历以下几阶段的心理变化时期首先是紧张以及恐惧阶段、失望消沉阶段,然后经过一段时间过渡到情绪稳定阶段,并根据不同时期的每位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总结了一些在带教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一些带教技巧等。

  • 标签: 心理学知识 护理专业 临床带教 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护士疼痛知识培训在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的41名护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21名护士开展疼痛知识培训,对比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疼痛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对于产科护士开展疼痛知识培训能够提高护士的疼痛知识掌握情况,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产科 护士 疼痛知识培训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预防中应用同伴教育的价值。方法选择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健康教育对象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为本县三所高中的500名高二学生自愿接受研究的学生,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同伴教育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不接受同伴教育,而同伴教育组则加用同伴教育处理,比较两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率,以及回答相关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结果同伴教育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同时在回答相关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上也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应用在艾滋病预防中可以提高被教育者艾滋病知识掌握率,使得他们更准确地了解与掌握传播途径,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控,减少艾滋病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同伴教育 预防 传播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呼吸内科护患沟通有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由我科10名护士成立QCC小组,围绕“提高呼吸内科护患沟通有效率”的主题展开为期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充分利用我院护理部2016年修订的《住院病人护患沟通及健康教育质量考核标准》分别在活动前后对我科300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护患沟通的要因,运用头脑风暴法,应用PDCA,制定并落实对应策略。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5个月后,影响护患沟通有效性的因素显著减少,目标达成率133.33%,进步率71.61%。改善后,护患沟通有效率由原来的46.00%提升至84.67%。无形成果中,各圈员在自我评价各方面评分均高于活动前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显著提高了护患沟通有效率,还有效帮助护士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综合业务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护患沟通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培训对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住院分娩的128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培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针对性的护理培训。结果两组初产妇在培训之前新生儿护理知识问卷和育儿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护理培训后,观察组新生儿护理知识问卷和育儿自我效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在培训前对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比较缺乏,通过针对性护理培训后能提高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水平,改善育儿的自我效能。

  • 标签: 初产妇 针对性护理培训 新生儿护理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利用无缝隙护理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效果。方法抽取我院的9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实验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的改善程度与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组间相对比,P<0.05,差异非常明显。结论采用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的控制。

  • 标签: 无缝隙护理 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择选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我院分娩新生儿的初产妇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晓率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新生儿基础护理、母乳喂养方法、环境护理知识、疫苗接种及体检意识知晓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初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效果甚佳。

  • 标签: 品管圈 初产妇 新生儿护理 知识知晓率
  • 简介:摘要2015年,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立足于“强基础”、“调结构”、“信心”进行制度建设、推进特色发展、培育医院文化,促使医院不断朝着“建设有专科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迈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如何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是当今困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难题。本文从因材施教出发,以维吾尔医学气质理论中的不同类型气质特征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为目的,提出维吾尔医学气质理论中四大不同类型的气质特征是开展高效教育教学的基础,并基于维吾尔医学气质理论的高效教学过程进行初谈。

  • 标签: 维吾尔医学气质理论 不同气质类型气质 因材施教 高效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联合常规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实施4周后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的合格率分别为93.62%和65.96%(χ2=11.15,P<0.05),两组满意率分别为87.23%和70.21%(χ2=11.15,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能提高患者和家属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路径 精神分裂症 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乳糖血症”患儿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半乳糖血症”患儿1例,对其血尿常规、肝脏ECT、肝脏B超、透露核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其家庭成员遗传代谢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肝脏ECT提示肝脏摄取功能减低,肝脏B超提示肝脏增大,头颅磁共振检查可见异常信号。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发现患儿GALT基因出现复合杂合核苷酸变异,且其父母均为杂合子,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确诊为“半乳糖血症”。结论经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可确诊“半乳糖血症”的患儿,在日后临床治疗其日常喂养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半乳糖血症 回顾性分析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小儿肺炎的护理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进一步探究针对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患者,入选的患者共48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针对性护理,并通过回顾式分析进行护理效果的探究。结果在护理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8.53%,对照组为79.17%,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我们对患者体温恢复时间进行了对比,观察组的平均恢复时间为(2.2±0.8)d,对照组则为(4.1±1.2)d。除此之外,在患者满意度的对比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即针对性护理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结论在小儿肺炎的护理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病情,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针对性护理 患者满意度 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