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用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择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采取随机数字法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划分到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依那普利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00%),数据之间的差异均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00%)与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00%)相近,数据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联合用药式可以达到更加突出的临床疗效,依那普利、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联合用药案临床价值较高,不仅可以达到显著的血压控制效果,同时不会提升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联合用药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妇产后出血并发症的用药案的选择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产后出血产妇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实验组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并发出血并发症的患者实施治疗,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出血量,而且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比较低,安全性比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用药方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种治疗儿童喉乳头状瘤的用药案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将45名患儿随机分为麻疹疫苗组、α干扰素(α-IFN)组、5-氟尿嘧啶(5-Fu)等3组。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3种方案药品成本分别为44.0、171.4、16.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93.3、42.7、26.7%。在5-氟尿嘧啶方案的基础上,每再获1个单位效果,方案麻疹疫苗、α-干扰素等2组所需追加的成本分别为0.48、9.98元。结论麻疹疫苗方案为较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儿童喉乳头状瘤 用药方案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用药案对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4所收治的100例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施以三联疗法,研究组患者施以序贯疗法,然后对比二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优越,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三联疗法,序贯疗法对于治疗Hp感染性胃溃疡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根除Hp,相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溃疡 用药方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同用药案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急诊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抗病毒与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痊愈时间和医疗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90.0%,两组比较数据差异为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痊愈时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费用,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抗病毒与抗生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未显著提升临床效果,并增加治疗费用,因此不建议采用该方案进行治疗。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抗生素 用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剂人员对患者服药方指导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服药方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药剂人员对患者服药方的指导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药剂人员 服药方法指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敷药方护理Ⅱ~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Ⅱ~Ⅲ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人。A组应用改良式敷药方,即创愈宁软膏、凡士林纱与3M透明贴膜联合应用,B组用常规消毒处理后简单包扎创面,护理过程中均采取正确卧位,把握合适翻身间隔时间,减轻创面受压,加强营养支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A组压疮创面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1),且A组II期压疮愈合时间和Ⅲ期压疮愈合时间均短于B组,A组需要换药的时间间隔也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敷药方结合正确的压疮护理操作可促进Ⅱ~Ⅲ期压疮患者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士工作量。

  • 标签: 改良式敷药方法 常规消毒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对小儿包皮环切术后换药方,减少小儿换药时疼痛及行动不便。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行包皮环切术后第一次到本院门诊换药室换药的患儿50例为对照组。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行包皮环切术后第一次到本院换药患儿5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沿用传统包扎方法,实验组采用一次性纸杯防护创面,并加强家庭延续护理。通过观察换药时疼痛及行动时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换药时疼痛及行动时疼痛减轻。结论采用一次性纸杯防护创面及做好家庭延续护理能减轻小儿包皮环切术后换药疼痛也无感染发生。

  • 标签: 小儿 包皮环切术 换药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并作体会。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挑选100例为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接受常规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接受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无差异性,P>0.05;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与治疗前有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更佳。

  • 标签: 胰岛素 给药方法 糖尿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硫酸镁三联用药案应用在妊娠期高血压(HDCP)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即A组60例,B组60例。A组采取硫酸镁单独治疗,B组采取硫酸镁、硝苯地平以及酚妥拉明三联用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1.67%,不良反应率是1.67%,显著优于A组的75.0%、1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硫酸镁三联药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应用价值颇高。

  • 标签: 硫酸镁 三联用药 妊娠期 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消化内科常见病诊断及消化内科用药类型和用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消化内科患者的有关资料,对此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结论通过对临床药师的消化内科消化内科用药情况开展药学干预,可以有效规范医师临床消化内科用药行为,从而减少由于消化内科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而引发的事故,切实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 标签: 临床药师 药学干预 不合理 消化内科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崩漏的中药方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2014年3月~10月收治的崩漏患者30例的中药方剂的组成和方义进行分析。结果30例均治愈,阴道出血全止,停药后连续观察2~3个月,经量、周期均属正常者。结论根据发病的轻重缓急和出血的久暂,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治法。

  • 标签: 崩漏 中药方剂 辩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其中,A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B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比较治疗后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2.38%,低于B组的21.43%(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可缩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 皮下输注 静脉滴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培酮不同给药方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收治的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各16例,予以利培酮片进行常规治疗,Ⅰ组病人利培酮给药方是1次/d,Ⅱ组病人利培酮给药方是2次/d。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精神病阳性和阴性症状评估量表(PANSS)评分变化,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患者PANSS总评分略低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Ⅱ组为7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不学意义(P>0.05);Ⅰ组不良反应率为18.75%;Ⅱ组不良反应率为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给药方不同对疗效、症状改善无明显影响,但一日一次给药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首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对比左氧氟沙星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淋病的疗效。方法2014年8月到2017年1月淋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多次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少次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都治疗观察14d。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总有效率分别为97.7%和86.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都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各出现1例恶心呕吐、腹胀,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相对于小剂量多次口服治疗,大剂量少次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淋病能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同给药方案 淋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师药学干预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病患100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均有50例。试验组实行药师药学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干预。分析两组临床用药的情况,比较不合理用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不合理用药率为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比对照组的18.0%、18.0%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采取药师药学干预法对临床用药的情况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药学干预 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用药的干预效果,以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2015年的不合理用药及干预后2016年的不合理用药。统计分析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结果2015年共审核的60例不合理用药中,包括医嘱录入错误、溶媒不合理、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不合理及给药途径等多方面问题。干预后,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下降,不合理用药修改率上升。结论PIVAS药师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后,有效的减少了不合理用药引发的医患纠纷,保证了医院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不合理用药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用药状况及实施用药干预管理效果。方法就36名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8人,对照组未实施干预管理,对研究组给予干预管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的药品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结分析老年患者用药状况,对比分析实施用药干预管理效果。结果老年患者普遍服用多种药物。用药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用药过度情况。研究组在用药疗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少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用药存在诸多错误与误区,如多种药物同时服用、药品的误服与漏服、用药与饮食的不合理搭配以及各类媒体广告药的私自滥用等,加强用药干预管理能够明显改善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提高药品疗效满意度。

  • 标签: 老年患者 用药状况 用药干预管理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PN)安全用药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在PN实施过程中,从设备环境、专业优势、差错控制方面阐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安全用药中作用。结果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从设备环境与配置、药师审方等多环节的支持上,体现出在PN安全用药实践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结论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的多重支持为病人安全、高质量的PN提供了保证。

  • 标签: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 胃肠外营养 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