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校护理专科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给予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两组在教学内容结束后进行知识小评测,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并对两组学生的自我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分别为(90.12±6.58)分、(71.26±12.03)分,自我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1.02±17.54)、(65.17±15.34),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高学生主观能动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主观能动性 教学质量 护理教学 专科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灸治疗慢性传输型便秘及对结肠动力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口服莫沙必利,观察组40例应用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大便性状评分、排便次数增加以及便秘症状消失时间、复发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灸用于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结肠动力,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针灸 慢性传输形便秘 结肠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尿动力检查中应用全程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及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行尿动力检查的252例患者,随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尿动力学检查护理干预,让患者做好尿动力检查前的相关准备,嘱咐患者积极配合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检查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疼痛感更轻,患者满意度更高。

  • 标签: 全程护理干预 尿动力学检查 减少并发症 疼痛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对抑郁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治疗采用常规的抗抑郁药物,基于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实验组另实施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HAMD评分。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实验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行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神动力性 心理治疗 抑郁症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与吗丁啉联合疗法在治疗胃动力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5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胃动力不足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将之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随机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55)。予以研究组疏肝和胃汤与吗丁啉联合治疗,予以对照组常规治疗。综合分析两组临床病症缓解的情况,并对各组的总有效率作出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比乙组的72.73%高,P<0.05。结论积极联用疏肝和胃汤与吗丁啉对胃动力不足患者进行施治,可显著提升其临床病症控制的效果。

  • 标签: 疏肝和胃汤 胃动力不足 临床疗效 吗丁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观察心理护理对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动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胃肠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以护理方法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排空率及肠排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SDS评分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评分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2、4.908,P=0.03、0.04)。结论给予接受胃肠手术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胃肠动力 负性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治疗皮肤肿瘤的疗效。方法对基底细胞癌44例、鲍温病18例、湿疹样癌15例、鳞癌12例患者进行5-ALA-PDT治疗。结果基底细胞癌完全缓解率为75%,5例无反应,3例复发;鲍温病完全缓解率为66.67%,4例无反应,1例复发;湿疹样癌完全缓解率为53.33%,3例无反应,无复发;鳞癌完全缓解率为66.67%,3例无反应,2例复发。结论5-ALA-PDT治疗皮肤肿瘤,疗效好、痛苦小、美容效果满意;但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结合手术和5-ALA-PDT治疗。

  • 标签: 5-ALA-PDT 光动力疗法 皮肤癌前病变 皮肤浅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套筒微创动力内固定架子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应用单套筒微创动力内固定架子治疗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结果手术时间55~85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80~300ml,平均220ml。切口长度4.6~6.5cm,平均5.5cm。住院时间10~18d,平均13.6d。16例随访6~20个月,平均13.5月,骨折愈合时间3.2~6.5月,平均4.5月,无不愈合或感染。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价,优12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93.8﹪(15/16)。结论单套筒微创动力内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内固定稳定可靠,是钉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好方法。

  • 标签: 单套筒 微创动力内固定架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51例接受5-氨基酮戊酸(5-ALA)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组)与50例接受单纯使用CO2激光治疗(对照组)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患者,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51例患者中,46例患者治愈,治愈率90.20%;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9.80%;对照组50例患者中,34例患者治愈,治愈率68.00%;1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32.00%。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联合CO2激光治疗女性外阴尖锐湿疣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5月收治的78例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法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个组别,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用于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价值极高。

  • 标签: 动力髋螺钉固定术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C-MS/MS法对人血浆中的西格列汀浓度进行测定及药物动学研究。方法选取人血浆样品,使用乙酸乙酯进行提取,再选用ZORBAXEclipseXDBC18色谱柱,以乙腈-10mmol/L的醋酸铵溶液作为流动相,流动相的流速设置为0.30mL/min,使用电喷雾离子化源与正离子方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血浆中西格列汀批内、批间的精密度<15%,准确度为93.1%~105.4%。结论LC-MS/MS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人血浆中的西格列汀浓度,值得在西格列汀的浓度检测及药物动力学研究中应用。

  • 标签: LC-MS/MS法 西格列汀浓度 药物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并分别进行常规治疗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及常规治疗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改善,两组相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选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神功功能缺损和预后,并有益于改善其脑血流动力学水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脑梗死 疗效 脑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诊治的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类药物展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应用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方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阴性症状测评结果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趋势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其阴性症状具有显著影响结果。

  • 标签: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首发缓解期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与促胃动力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质子泵抑制类药物与促进胃动力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再增加康复新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分级、组织学分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康复新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与促胃肠动力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确切,同时治疗时间短、安全可靠。

  • 标签: 康复新液 质子泵抑制剂 促胃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和椎管内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B组,每组30人,A组通过超声对坐骨神经阻滞,完成髋关节置换术;B组通过硬膜外阻滞,完成髋关节置换术,其它的处置和方法均相同;两组患者记录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术中输液量、术后下地活动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术前射血分数、性别比、ASA分级、NYHA级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手术指标方面,两组患者在术液体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A组输入液体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B组(P<0.05)。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行超声下神经阻滞方式,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更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在临床中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下 坐骨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血流动力学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胃穿孔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在住院、肛门排气和肠鸣音恢复方面的用时明显长于观察组,且GAS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胃穿孔时,采用腹腔镜修补术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开腹修补术 胃肠动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胆囊疾病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放式手术对围术期胃肠动力功能、创伤应激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胆囊疾病患者(106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53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甲组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应激指标、胃肠动力功能进行总结。结果甲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都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血清胃动素、血清胃泌素、血清胆囊收缩素都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胆囊疾病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围术期胃肠动力功能、创伤应激产生的影响小于开放式手术。

  • 标签: 胆囊疾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放式手术 胃肠动力功能 创伤应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接受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2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分别接受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单一硫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尿蛋白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能够更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尿蛋白水平,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硫酸镁 硝苯地平 血流动力学 尿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外侧壁完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患者骨折分型及外侧壁厚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骨折分型分为对照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与观察组(外侧壁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每组40例。对患者均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骨折分型和外侧壁厚度可影响康复效率,需在临床上区别对待。

  • 标签: DHS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分型 外侧壁厚度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剖腹产孕妇施以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实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对其麻醉质量及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实行剖腹产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两组均使用1.5mL的1%盐酸罗哌卡因(恒洛)+1.5mL脑脊液配置成0.5%盐酸罗哌卡因,A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2mL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B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3mL实施蛛网膜下腔麻醉。对比两组肌松满意庋、麻醉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等麻醉质量情况,并对比两组麻醉前、胎儿娩出时与操作完成时无创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肌松满意度、麻醉时间及平面固定时间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无创血压(BP)、MAP、HR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时及操作完成时,A组BP、MAP均高于B组,HR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腹产产妇使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实行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稳定产妇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盐酸罗哌卡因 小剂量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麻醉质量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