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RP非配套试剂代替配套试剂测定血清CRP浓度的可行性。方法用CRP非配套试剂和配套试剂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待测样本CRP浓度,通过评估非配套试剂检测CRP的批内重复性、批间检测变异、验证准确度、线性范围的评价、非配套试剂实验的抗干扰性和验证正常参考范围是否适用为分析性能验证的标准。结果非配套CRP试剂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抗干扰性和正常参考范围均符合要求,与配套试剂的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配套CRP试剂能代替配套试剂,适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

  • 标签: 非配套试剂 精密度 准确度 线性范围 抗干扰性 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温度对色谱分析性能的影响,从而寻找一种有效又简便的改善色谱分析性能方法。方法以某中药注射剂含量测定时在不同温度下的分离性能为例,根据测定数值考察温度与分离性能的变化关系。结果该中药注射剂出峰时间随温度升高分离速度加快,同时理论塔板数也随之增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某一成分的分离度降低,因此,选择温度还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仪 温度 分析性能 分离度 理论塔板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雅培ARCHEITECT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简称雅培C800)的肾功能三项,即尿素氮(BUN)、肌酐(CREN)、尿酸(UA)的精密度(批内、日间)、正确度、线性范围以及生物参考区间等相关分析性能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文件(EP5-A2、EP15-A2)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简称卫生行业标准)的相关文件进行评价。结果BUN、CREN及UA的中、高值的批内精密度均小于1/4总误差(TEa),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3总误差(TEa);BUN、CREN及UA的各项目线性良好,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均在1.00±0.03范围内,R2均≥0.95,线性范围分别为0~38.83mmol/L、0~1289umol/L、0~884.5umol/L;对江苏省2015年第二次5份室间质控物的BUN、CREN、UA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倚分别为-2.30%~0.61%、-2.74%~0.79%、0.38%~2.86%之间,均小于1/2总误差;各项目的生物参考区间验证结果均在本实验室引用的参考区间内。结论雅培ARCHEITECT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BUN、CREN、UA检测的主要性能符合质量目标要求,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医院的临床检测需要。

  • 标签: 雅培 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性能验证 精密度 正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的发生情况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的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非胃肠道疾病患者共200例,其中使用机械通气的有100例,使用一般治疗的有100例,对两组的AGI发生率进行相关研究,并对机械通气组中发生AGI和未发生AGI的相关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健康评估进行相应记录,对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等进行相关统计。结果在100例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发生AGI的几率为45%,其中AGI的发生率明显的高于未使用机械通气的相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机械通气组患者的各项评分、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死亡率等明显的高于未发生AGI患者(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预后。1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胃肠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排痰护理方法对于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机械排痰法,对照组使用人工排痰法,对比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机械排痰法,对于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排痰效果、排痰量改善更为有效,大幅降低了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率,是一种值得大范围推广的临床护理方法。

  • 标签: 胸外科术后 机械排痰法 人工排痰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洗必泰用于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的效果,为提高患者口腔护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方法将我院内科ICU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38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9例,分别采用洗必泰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口腔异味、VAP发生率、口唇干裂、黏膜出血情况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必泰能有效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卫生,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洗必泰 机械通气患者 口腔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为50例,进行无创正压通气。B组患者为30例,进行有创正压通气。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应的机械通气治疗后,A组5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43例,治疗有效率为86.0%,B组治疗有效例数为22例,治疗有效率为73.3%。B组患者在通气过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气,30例患者均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00.0%。A组患者通气过程中2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8.0%。结论选取合适的机械通气方法对于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 标签: 内科 急诊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在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经气道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迅速人工气道,保证呼吸道始终有效通气,是机体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生理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维持的有力保障,同时为下一步治疗做好基础。因此,保障机械通气的顺利实施、维持人工气道顺畅,气体交换充分需要优质气道护理。优质气道护理可有效规避呼吸系统感染、保证呼吸通畅、缓解临床症状。

  • 标签: 气道切开 机械通气 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应用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8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且意识清醒患者列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49例/组),机械通气脱机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为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情绪焦虑、精神抑郁评分及脱机成功率。结果经统计显示,观察组焦虑情绪、精神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脱机成功率为87.76%(43/49)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35/49),P<0.05。结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脱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膨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临床应用和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16日至2016年11月16日我院接收的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为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治疗组采用膨肺吸痰法,比较两组的吸痰前后的血气分析值、机械通气时间及肺不张、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吸痰前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与吸痰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肺通气时间、肺不张、气胸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膨肺吸痰法能有效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的低氧状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具有安全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膨肺吸痰法 机械通气 临床应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有创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抢救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50例做为研究对象,在休息、镇静等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微量泵泵入米力农联合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疗效。结果5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其HR、RR、SBP、DBP、PaO2、SaO2、BN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有创正压通气联合米力农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米力农 有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浅层吸痰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2月本科收治的机械通气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浅层吸痰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深层吸痰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变化;及吸痰后患儿发生黏膜损伤、呛咳、烦躁、呕吐、及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吸痰前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在浅层吸痰前、吸痰时、吸痰结束后1分钟、2分钟、3分钟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新生儿传统深层吸痰前、吸痰时及吸痰结束后1分钟、2分钟、3分钟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吸痰时和吸痰后1分钟、2分钟、3分钟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痰相关并发症中气道黏膜损伤、呛咳、烦躁、呕吐、气管导管移位或脱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浅层吸痰法可有效清理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痰液,保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减少对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影响,降低吸痰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浅层吸痰法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安全、有效、舒适的吸痰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机械通气 新生儿 浅层吸痰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中应用的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对3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合理评估吸痰时机,应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以维持有效气道压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交叉感染。结果30例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管均完全有效地维护了气道通畅,避免了交叉感染。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减少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的发生率,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保护医务人员,提高安全性。

  • 标签: 密闭式吸痰 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机械通气联合中药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50例,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机械通气联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PEF、FEV1、FEV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经机械通气联合中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重症支气管哮喘 机械通气 中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舒适护理在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我院40名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观察组患者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舒适护理,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排痰在儿童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所收治的100例在儿科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叩击排痰辅助治疗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实施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止咳时间、住院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实施机械排痰治疗措施能够更好促进痰液排出,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排痰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结合机械通气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方法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便于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心肌梗死 重症左心衰竭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诊治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在机械通气下使用无菌吸痰管常规吸取呼吸道分泌物,观察组则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毛刷吸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并进行介入治疗,两组标本均送检,比较标本检出阳性率及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水平,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阳性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机械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介入诊治重症肺部感染的效果良好,标本阳性检出率高,且可显著改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肺部感染 机械通气 纤维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行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ICU呼吸衰竭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就诊时间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0例。所有患者均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同时对参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舒适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后呼吸指标以及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用力呼气量、肺活量、气道峰压以及潮气量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3%高于参照组7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低于参照组20%;治疗配合度分析中,研究组为100%,显著高于参照组86%。结论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临床护理效果显著,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重症加护病房)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79例术后需接受镇静镇痛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另一组为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估。结果①在镇静镇痛效果方面,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躁动评分(SAS)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唤醒时间、疼痛数字评分(NRS)以及吗啡注射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谵妄、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ICU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通过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其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镇静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ICU术后机械通气 右美托咪定 镇静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