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研究肥胖哮喘的动物模型的发病情况与介质变化,探究哮喘发病中肥胖起的作用。方法随机将30只雄性大鼠分成A组(即“肥胖哮喘组”)、B组(即“哮喘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10只。A组大鼠用高脂饲料进行喂养,B、C组则用普通饲料进行喂养。A组大鼠和B组大鼠进行腹腔注射,两周后进行雾化吸入OVA,构建哮喘模型。用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并用免疫组化的检测方法测定肺组织中的TNF-α水平,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8水平。结果与B、C两组相比,A组大鼠的气道壁明显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度较高,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24%±4%)明显比B组(14%±5%)和C组(8%±3%)高(P<0.05),IL-8水平[33.15±7.02)ng/L-1)]比B组[(23.82±2.34ng/L-1)]与C组[(16.78±4.19)ng/L-1]高(P<0.05)。结论肥胖能够影响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和部分哮喘因子含量。

  • 标签: 肥胖 哮喘 TNF-&alpha 水平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共聚物(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修复猪退变纤维环的效果。方法选择贵州小型猪4头,每头猪选择腰2、3,腰3、4,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共16个椎间盘,平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个椎间盘。实验组将BMSCs复合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植入猪纤维环退变破裂模型处,缝合后纵韧带避免植入体滑脱,对照组直接修复后纵韧带,在术后24周与48周记录修复效果。结果所有猪建模后都成活,两组术后24周的MRI椎间盘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周的MRI椎间盘高度都高于术后24周(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两组都不能分辨髓核组织,纤维向内塌陷,纤维环板层出现显著断裂;术后48周实验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为透明胶冻状,椎间隙清晰,纤维环及髓核的界限清楚。结论自体BMSCs复合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修复猪退变纤维环能促进提高椎间盘高度,安全性高,可改善椎间盘病理学状况。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共聚物 多孔可吸收支架 退变纤维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肺叶切除术4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手术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为多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2组手术围术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术中并发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单孔 多孔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氨溴索对新生儿肺炎进行治疗,探讨分析对血清炎性介质、心肌酶谱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1月入我院进行住院的100例肺炎患儿,经随机数字分配成两个组,每组各50例,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医院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个性化护理手段,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性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血清炎性介质、心肌酶谱、肺功能明显变化,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疗效明显提高。结论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实施氨溴索药物治疗具有明显改善效果,在临床中具有广泛借鉴意义。

  • 标签: 氨溴索 新生儿肺炎 炎性介质 心肌酶谱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孔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3月我院8例直肠癌患者行多孔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100%)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2例增加腹部辅助切口,5例行小肠预防性造口。手术时间156~300min,平均191min。术后住院8~13d,平均9.2d。术后1例(12.5%)吻合口瘘,1例(12.5%)切口感染,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切缘阳性。随访0~8个月,目前尚无复发。结论多孔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手术具有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 经肛门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