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畸形的临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拇指畸形患者39例,手术方法及恢复其正常的解剖结构。结果经治疗手术矫治后优20例,良13例,差6例,术后随访0.5~2年,拇指外形满意,骨轴线正常,发育良好,屈伸、外展、对掌功能良好。结论术中正确处理切除赘生拇指,保留近似正常的存留拇指。

  • 标签: 复拇指畸形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酒精依赖患者饮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77例酒精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年随访期间有无饮分为饮组(36例)和非饮组(41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人格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①饮组受教育年限低于非饮组(t=3.490,P=0.001);固定职业者少于非饮组(χ2=4.232,P=0.035);饮酒年限长于非饮组(t=4.376,P<0.001);日饮酒量多于非饮组(χ2=3.556,P=0.049)。②饮组EPQ精神质分(t=8.172,P<0.001)、EPQ神经质分(t=4.305,P<0.001)、LES正性刺激分(t=2.420,P=0.016)、LES总刺激量(χ2=2.176,P=0.030)、SCSQ消极应对分(χ2=2.242,P=0.025)、SSS客观支持分(t=2.640,P=0.010)高于非饮组;SSS主观支持分(t=3.312,P=0.001)低于非饮组。③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年限、EPQ精神质评分和SCSQ消极应对分为饮的危险因素,SSS主观支持分和教育年限为饮的保护因素。结论饮酒年限长、不良人格、消极应对方式是酒精依赖饮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和主观支持是饮的保护因素。从社会心理因素着手进行心理干预有望降低酒精依赖患者的饮现象。

  • 标签: 酒精依赖 复饮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击律抢救急诊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急诊心律失常救治患者80例,均给予药物治疗,无效后给予电击律抢救治疗,对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成功救治48例,成功比例为(60.00%),其中32例救治无效死亡,死亡比例为(40.00%)。结论对于急诊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电击律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增加患者成功救治比例,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心律失常患者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电击 急诊 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胃安和胃炎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胃炎患者划分成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各组患者均于知情同意下参与本组试验,其中对照组单用胃安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胃安和胃炎散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9.1,经比较检验,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联合应用胃安和胃炎散治疗急性胃炎,所获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应用和积极推广。

  • 标签: 胃炎散 胃复安 中西医 急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1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分别连续缝合子宫肌和浆膜,观察组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对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尿潴留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子宫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中采用单层缝合子宫浆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分别连续缝合子宫肌和浆膜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单层缝合 子宫浆肌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提高肺栓塞诊断的正确率,降低错误率和漏诊率。方法选择64螺旋CT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开始常规扫描然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区域从患者肺尖至膈水平。结果1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12例为两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2例为右肺动脉主干及其部分分支栓塞,4例为左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栓塞。结论64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除了可以确定肺动脉是否具有栓子并且可以诊断出栓子的具体位置和栓塞的范围,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断。

  • 标签: 肺动脉栓塞64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春和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院内收治的9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胃春治疗,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单纯应用瑞巴派特治疗而言,联合应用胃春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复春 瑞巴派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4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64CT进行病情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CT的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检查结束后,共计发现108例个病变部位,常见部位为88例(81.48%),上叶尖后段为59例(54.63%),下叶背段为29例(26.85%),少见部位为20例(18.52%),其中上叶前段为9例(8.33%),左舌叶为6例(5.56%),右中叶为3例(2.78%),下叶基底段为2例(1.85%)。54例患者中,28例(51.85%)患者表现为多个肺段的病变,16例患者表现为肺段病变以及单肺叶病变。结论64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将患者的病症部位进行明显的显示,以毛玻璃影、绒毛结节、肺实变影、树芽征以及小空洞等形式表现出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64层CT 肺结核 病情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利用64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和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比两种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对不同程度狭窄状况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64螺旋CT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64螺旋CT能明显提高诊断效果,且其对轻度患者诊断效果明显提高,可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推广运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狭窄 64层螺旋CT 诊断 不同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56CT肝脏体积测量对肝肿瘤行精准肝切除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肝肿瘤患者16例,术前均行256MSCT常规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将门脉期薄层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应用肝脏体积测量软件(Liver),分析肝肿瘤的位置大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并生成全肝体积,肝肿瘤体积。经影像科医师与外科医师共同讨论制定可能的手术方案,分析预切除肝脏体积,将手术标本采用水测法,得出切除标本的总体积。将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手术标本体积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13例,转移性肝癌1例,肝脏血管瘤2例,预切除肝脏体积介于170.53±175.91ml,手术标本体积介于143.67±120.15ml,两者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16,>0.05)。术前预切除体积百分比与术后标本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P>0.05)。依据术前制定的手术切除方案,所有肿瘤均得以完整切除。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手术标本体积间明显相关(相关系数为0.921)。结论256肝脏体积测量可以为临床施行精准肝切除提供个体化指导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