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7500份化学检验样本,将其中30份由于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导致出现异常的样本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其中30份正常的样本作为对照组,并选取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MicorsoftVFT6.0进行录入,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主要为,采样时间有误,患者准备未按规定,采样不规范,样本质量不合格,送检延时。结论所以对于检验的流程应制定严格的规范,并结合本院实际进行整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力度,以期减少样本检验的不合格率。

  • 标签: 化学检验 分析前质量的因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化学萃取方法处理兔胫神经,并移植于wistar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观察大鼠早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5只作为神经供体,切取双侧胫神经各3cm,经化学方法制成去细胞神经基膜管,其中15段用4500U/ml的NGF溶液4℃浸泡24小时;另15段置于无菌PBS缓冲液中4℃保存备用;选取witar大鼠45只,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实验组(A组)去细胞异种神经基膜管复合NGF移植组、对照组Ⅰ(B组)去细胞异种神经基膜管移植组、对照组Ⅱ(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分笼喂养,术后1个月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胫后肌群运动诱发电位,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均在大鼠胫后肌群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为平均为A组21.16±2.31m/s,B组为13.37±1.89m/s,C组为21.43±2.18m/s,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神经恢复效果优于B组。结论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个月,复合NGF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优于单纯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效果更加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 标签: 鼠坐骨神经 NGF 异种神经移植 神经电生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传染疾病的危险,因此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并滤除白细胞成为保障输血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MB-P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由于灭活过程中病毒滴度降低程度与光照强度和亚甲蓝浓度有直接关系,但亚甲蓝又存在致突变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在有效的亚甲蓝释放浓度下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同时还要保证不能过多地破坏血浆中的重要成分,需要通过加强对原辅材料和制备过程的联合控制,达到在提高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血浆中亚甲蓝残留量的目的,目前该技术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因而如何有效保证该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及采取高标准高质量的控制措施极其重要。

  • 标签: 亚甲蓝光化学法 病毒灭活 血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5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验尿常规,对照组采用显微镜手工检验尿常规,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红细胞检测阳性率稍高于显微镜检测,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干化学分析尿蛋白、白细胞检测阳性率略低于显微镜检测,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不论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还是显微镜手工法进行检验在结果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性,都可以使用,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存在,在临床上使用时应该结合应用,发挥各自的价值。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显微镜手工法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液红细胞与白细胞检测中应用光学显微镜检测、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与分析。方法于2015年6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相应科室随机抽取420例患者,采取其尿液样本进行检测研究。分别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检测患者样本,比较三种方法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检测结果。结果三种检测方式对于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检测结果十分接近,均高于95%以上,组间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对于红、白细胞的检测结果高度基本一致,建议在临床中进行复合检测,以便得到最为准确的结果,为患者的质量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尿干化学分析仪 光学显微镜 红细胞 白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