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脑病发生的危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300例,其中并发尿毒症脑病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未并发尿毒症脑病患者264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①患者尿毒症脑病的发生为12%;②分析两组血液透析的频率、尿毒症原发病、是否定期血滤或灌流、血液的尿素氮、血红蛋白、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空腹血糖、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使用三代头孢情况等数据,以logistic单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确立为尿毒症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血红蛋白过低、未定期血滤或灌流、糖尿病导致的尿毒症、血K+<3.5mmol/L及使用三代头孢是尿毒症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尿毒症脑病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评估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48h内的吞咽功能,其中有吞咽障碍的为观察组,无吞咽障碍的为对照组,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为53.85%;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较高,而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机械通气 吞咽障碍 发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知晓应用及效果,旨在增强心内科患者对于跌倒发生的意识。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2月~3月住院患者,对他们跌倒危险因素知晓进行现状调查,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观察实施前后心内科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知晓、心内科护士能力水平。结果实施活动后,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知晓、护士能力水平较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知晓,提高护士防跌倒知识水平,增强圈员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跌倒 危险因素 心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抑郁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患病,分析与抑郁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20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中男性97例,女性105(55.2±13.5)岁,病程(8.3±8.9)年。用Beck抑郁问卷(BDI)进行抑郁评分进行分组,抑郁标准非抑郁组,≤4分;轻度抑郁组,5~13分;中度抑郁组,14~20分;重度抑郁组,21分或更高。同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文化程度及与糖尿病有关的一般资料(如吸烟史、糖尿病教育、治疗等)。计算抑郁的患病,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58%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中轻度抑郁占43%,中度11%,重度4%。与非抑郁组相比,抑郁组患者中女性性别、病程、空腹血糖水平高、文化水平高者比例高(P<0.05),接受糖尿病教育者比例低(P<0.05)。结论抑郁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普遍存在,临床应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同时重视对抑郁的筛查及治疗。

  • 标签: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总体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供临床借鉴。方法根据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项目的相关要求对本市多个社区中年龄>35岁的2000名居民进行调查,同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对临床疾患、危险因素以及亚临床靶器官损伤等指标进行定义,然后再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血压水平对患者的总体心血管危险程度进行分层。结果随年龄增加,人们罹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但对于年龄≥75岁的人来说,其高血压的发病明显降低。2000名体检者中,有124名发生单纯收缩期高血压(6.2%)。500例高血压病患中,低危者有337例(67.4%),中危者有132例(26.4%),高危者有31例(6.2%)。结论缺乏体力劳动、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年龄等都是高血压的几个常见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力度,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社区居民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

  • 标签: 心血管事件 高血压 社区居民 危险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危险水平评估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选取老年心脑血管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住院的青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老年患者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危险水平。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高血压,血糖升高等是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根据Framingham积分方法,老年患者的危险因素在年龄方面的发病为100%。实验组患者的HDL-C和LDL-C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心脑血管危险水平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个类型,实验组患者的高危为51.67%,中危为12.5%,低危为35.83%,对照组高危为31.68%,中危为13.33%,低危为55%,实验组患者的高危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低危无差异,对照组低危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相互作用的效果,相关的危险因素可分为难以改变因素和可以改变因素,改变生活方式或采取有效药物治疗能够对抑制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危险水平 评估效果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对产妇顺产和产后出血的影响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我院科室收集我科室的孕妇共200例进行研究,她们的年龄在21~34岁之间,平均为27岁;孕周在37~42周之间。结果通产妇在经过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其顺产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产后出血显著低于对照组,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满意程度。结论对产妇积极采取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其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以及产后出血,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为推广。

  • 标签: 规划化服务 全程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 健康宣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科学的迅速发展,剖宫产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青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制约手术技术的安全性保障、孕妇及其家属单方面的意愿倾向以及医生超负荷的心里压力。本文依据临床的事实考证,分析了导致提高剖宫产的原因,以便于孕妇、家属以及医生对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综合考虑埋下伏笔。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人文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健康教育在提供预防接种知识知晓以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迪庆藏族自治州2000例儿童家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这2000例儿童家长实施健康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对其接受健康教育前以及健康教育后的接种知识知晓、计划免疫接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健康教育之后,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以及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均明显较健康教育前提高(P<0.05)。结论为儿童家长实施预防接种知识健康教育,可促进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了解的提高,同时可以将计划免疫接种几率提高。

  • 标签: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计划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抢救效果、致残、病死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急诊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61例患者。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综合指标(急诊停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转至手术时间)均比较短,(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6.72%,致残为1.64%,病死为1.64%,并发症发生为4.92%,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0.33%,致残为11.48%,病死为8.20%,并发症发生为18.03%,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明显提升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致残、病死和并发症发生,促使患者尽快转危为安。

  • 标签: 急诊 严重创伤 一体化护理 病死率 致残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职业危险因素不仅直接因响到血站人员卫生与安全,还直接影响到血液质量,通过总结,找出职业危险因素,提高安全意识,采取防护措施,保证输血安全。

  • 标签: 血站人员 职业危险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男性性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并寻求高效应对措施。方法选择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于我院检查并被确诊为男性性功能障碍的113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所有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危险因素。结果113例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不同程度的性欲低下、勃起障碍和射精功能障碍;且通过回顾性分析表明,男性性功能障碍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男性年龄,夫妻情感不和谐,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糖尿病,前列腺等疾病。结论男性年龄,夫妻情感不和谐,抽烟、酗酒等不良情况,糖尿病,前列腺等疾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男性患者性功能障碍,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保持夫妻生活和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注重糖尿病、前列腺等疾病的防治,进一步恢复患者的性功能状况,保障生活质量。

  • 标签: 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 危险因素分享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冠心病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发病和死亡均高的心脏病,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对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冠心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近5年以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护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指导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

  • 标签: 冠心病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剖宫产现状,了解当前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降低剖宫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从产妇及家属方面和医疗护理方面分析剖宫产上升的原因并说明剖宫产的利弊,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多种原因导致高剖宫产持续不下。结论剖宫产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降低剖宫产应从原因源头抓起,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经阴道分娩,合理降低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率 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被诊断为病毒性感染的65例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致病形式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35例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30例。暴发性心肌炎组和非暴发性心肌炎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经临床检查,暴发性心肌炎组临床症状比非暴发性心肌炎组临床症状严重;暴发性心肌炎组患儿超声检查中左室短轴缩短参数(31±5.3)%和左室射血分数(56±3.2)%低于非暴发性心肌炎组患儿(37±5.97)%、(73±3.7)%;经死亡统计,暴发病死31.4%高于非暴发组10.0%。结论暴发性心肌炎组患儿死亡更高,血液中各项高血清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和低左室射血分数是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非暴发性心肌炎 危险因素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发ICU感染性休克病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8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12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患者的治疗结局,将入选患者分为死亡组60例与存活组66例,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病例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两组病例在年龄、APACHEII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平均动脉压、白蛋白、是否接受有创检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PACHEII评分、MODS数目、SIRS数目、白蛋白是诱发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对ICU感染性休克治疗中,将根除病因为基准进行综合治疗,进而降低本病症死亡,促进转归。

  • 标签: ICU 感染性休克 病死率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