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454例动态脑电图监测过程中,给与监测前、中、后的全程、科学有效的护理,保证了良好的监测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地诊断依据。

  • 标签: 小儿 动态脑电图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晕厥患者动态心电图特征,明确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我院在2009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共收诊心源性晕厥患者37例,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其中32例均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其中缓慢型心律失常20例(66.67%),快速型心律失常10例(33.33%)缓慢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主要原因为心室停博平均值>3.0s,快速型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原因多为超过200bpm的极快心室率及与心动过速持续时间长短有关。结论动态心电图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对心源性晕厥中心律失常引起的晕厥可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更好指导治疗。

  • 标签: 心源性晕厥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9月到2014年9月之间的52例被确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存活38例,死亡14例,分别记录重症胰腺炎患者第1、3、7、转出或死亡当天的PCT水平,同时进行相应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physiological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APACHEⅡ)和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度评分(bed-sideindexforseverityinacutepancreatitis,BISAP),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死亡组患者PCT浓度、PACHEⅡ评分和BISAP评分和存活组患者比较,两组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死亡组中第3天、第7天及治疗结束前PCT浓度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死亡组PCT水平呈上升趋势,而存活组PCT水平则成下降趋势,同时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和BISAP评分也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CT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动态检测PCT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预后的判断。

  • 标签: 降钙素原 重症急性胰腺炎 APACHE Ⅱ评分 BISAP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联合监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冠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其诊断结果。结果冠脉造影诊断出阳性101例,其中有冠状动脉受累33支,左前降支受累118支,左回旋支受累60支,左主干受累6支,阴性19例。心电图诊断出阳性84例,阴性36例,敏感性为75.24%(76/101),特异度为57.89%(11/19),冠脉病变程度与心电图阳性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冠脉造影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其准确性及安全性显著优于动态心电图,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脉造影 动态心电图 老年冠心病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2小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持续皮下输注治疗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试验组又分为双C组和单C组。双C组给予胰岛素泵联合72小时实时动态监测系统治疗及护理,单C组给予胰岛素泵联合自我血糖监测治疗及护理。对照组采用胰岛素笔皮下输注胰岛素联合自我血糖监测治疗及护理。结果试验组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双C组达标时间与单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2小时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稳定达标。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炎琥宁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的规律与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自2003-2007年间使用炎琥宁发生的不良反应,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输液浓度、速度、发生反应轻重度等原始参数,以统计处理方法探讨不良反应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炎琥宁输液不良反应与年龄,输液速度,浓度,给药途径相关,而与溶媒种类等因素无关。结论炎琥宁输液反应出药物本身可能的因素外,输液过程的某些相关参数会影响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炎琥宁 输液反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临床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结果30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24小时总心博<80000次,平均心率<54次/分,最低心率<40次/分,最高窦性心律<98次,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例。结论窦性心动过缓发生于正常的年轻人(尤其是运动员)和老年人,主要原因是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动态心电图可更全面了解患者的心律和心率。

  • 标签: 窦性心动过缓 动态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药物监测结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某医院313例患者临床用药苯妥英、卡马西平、地高辛、氨茶碱、环孢霉素、他克莫司(FK506)等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08年某医院治疗药物监测1057次,其中环孢霉素的监测例次最多,约占52.7%,大多数患者只测定了1~2次血药浓度,占68.05%,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的例次约占63.00%。结论监测药物种类较多,但由于多种原因,监测次数偏少,需要加强对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视。

  • 标签: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治疗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理资料的临床报道。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间收集的201例喹诺酮类药物用药不良反应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不良反应分级、累及系统、主要表现、涉及药物种类级给药途径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年龄在20~50岁、有过敏史的患者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群体,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以1级为主,且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分别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药物类别和给药途径。结论把握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相关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及方法。方法对我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及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因严格执行规范的监测制度及方法,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及时反馈院内感染监测效果,如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熟练掌握与运用相关知识,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监测方法,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基因突变。方法收集100例接受过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治疗3年后的患者血清,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耐药基因,对扩增产物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100例患者中拉米夫定耐药67例,占67.00%;阿德福韦酯耐药22例,占22.00%;替比夫定耐药10例,占10.00%;恩替卡韦耐药2例,占2.00%,替诺福韦0例,占0.00%。结论慢性乙肝患者接受过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后,替诺福韦、恩替韦卡有较强抗病毒活性。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HBV) 耐药 抗病毒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扑动的动态心电图特点及临床诊断。方法对34例心房扑动患者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房扑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F波下传比率吴21下传10例,31下传5例,41下传5例,呈21~81不规则下传10例,逆钟向折返性房扑23例,顺钟向折返性房扑7例。结论心房扑动多为21房室传导,由于心室率加快,可加重原有的心脏病变,诱发心力衰竭。体表心电图可对多数病例做出确诊,诊断有困难者可进行食管导联心电图检查。

  • 标签: 心房扑动 心电图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咳喘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西药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基于对照组疗法增加小儿咳喘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作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5d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显著低于观察组(95.00%),组间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与观察组(15.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支气管炎应用小儿咳喘颗粒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应推广使用小儿咳喘颗粒。

  • 标签: 小儿咳喘颗粒 急性支气管炎 咳嗽 抗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脐血流监测对胎儿宫内安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我科自2011年开始在产科门诊开展脐血流监测共计15135例,其中2011年265人,2012年2120人,2013年3040人,2014年4855人,2015年3940人,对产妇脐血流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孕妇患者及家属对这一监测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15135例孕妇中出现胎儿脐血流异常1524例(占10.06%),对行脐血流监测异常者及时行B超检查,证实为严重异常,其围产儿不良结局如其围产儿不良结局如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较高,及时对产妇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孕妇患者及家属对这一监测方式具有较高的满意程度,满意率为99.11%。结论脐血流监测能够有效提示胎儿安危,对脐血流监测异常者及时行B超检查,确认异常者根据病情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围产儿的安全,受到孕妇及孕妇家属的一致好评。

  • 标签: 脐血流监测 胎儿宫内安危 产科门诊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心电图组和动态心电图组,每组40例。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间收缩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早发这几项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各个指标检测率均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具有更高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室性早搏人动态心电图以得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20例万次以上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资料,并在事后加以分析,把120例患者分成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结果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两者之间在发病年龄、室早发生的时间、心电图复合型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组在室早发生的频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不能以室性早搏次数来判别是否患有心脏病。室性早搏的发生时间和复合型心电异常对老年人的临床诊断有临床意义。

  • 标签: 室性早搏 动态心电图 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