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对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对症治疗,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注意再性障碍性贫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注意规范护理,提高缓解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再性障碍性贫血 并发症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黑素再生液联合皮肤针叩刺治疗白癜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观察组85例用黑素再生液联合皮肤针叩刺治疗,对照组77例皮肤针叩刺。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黑素再生液联合皮肤针叩刺治疗白癜风效果明显,便于临床应用。

  • 标签: 黑素再生液 皮肤针 白癜风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牙周病患者82例,并随机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牙周袋深度(PD)与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2.68%较对照组的70.73%高(P<0.05);治疗组PD、HPD减少值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临床采取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患者,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 牙周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上前牙种植修复患者,讨论实施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上前牙种植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选年份均集中在2013年9月--2016年9月,患者总计86例。在分组研究中,应用抽签的方法,将86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划分为两个研究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修复;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引导骨再生技术,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照组患者基线水平为6.78±0.25;负重6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7.25±0.92;负重12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8.86±0.48。观察组患者的基线水平为6.80±0.23;负重6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7.56±0.90;负重12个月的红色美学指数为8.76±0.52,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上前牙种植修复患者,有效实施引导骨再生技术干预后,在修复效果上值得肯定,对患者积极作用突出,同时经过红色美学指数分析后,发现效果与常规技术没有明显差异,在可行性上值得肯定。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将引导骨再生技术推广应用。

  • 标签: 引导 骨再生 技术 上前牙 种植修复
  • 简介:摘要冲击波作为一种花费少,疗效显著的无创治疗手段,具有镇痛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冲击波在骨科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是近年来有学者使用冲击波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发现其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作用,延缓疾病的发展,为骨科——再生领域打开一扇大门。本文主要阐述冲击波的机械信号转导引起的包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内的细胞生物功能变化,介绍冲击波的应用进展和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冲击波 骨科-再生医学 应用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28例牙种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1组和A2组各14例,在对患者施以牙种植术期间以及完成植骨治疗后,A2组患者利用Bio-Guid生物膜对患者完成口腔修复膜材料引导骨再生工作;A1组患者利用海奥口腔修复膜材料对患者完成口腔修复膜材料引导骨再生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2组牙种植患者平均植骨厚度为(2.32±0.42)毫米,平均骨厚度为(2.12±0.13)毫米;A1组牙种植患者平均植骨厚度为(2.69±0.79)毫米,平均骨厚度为(2.50±0.59)毫米;A1组同A2组牙种植患者在平均植骨厚度以及骨厚度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合理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材料施以引导骨再生治疗,在将植骨厚度和骨厚度加以理想修复的基础上,可以显著降低修复不良反应的现象,从而优化牙种植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膜材料 牙种植 骨再生
  • 简介:摘要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血液系统疾病,若患者发病后未获得及时有效的临床救治将将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骨髓移植仍是目前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措施,但其并不利于骨髓移植在临床各级医疗机构推广使用,且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此类疾病治疗效果已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探讨长效睾丸酮、环孢霉素A联合使用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为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环孢霉素A 长效睾丸酮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并采用随机抽样法将68例贫血患者平均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重型再生障碍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贫血患者治愈例数16例,显效例数8例,有效例数7例,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患者中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456),总有效率为73.53%,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发生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1%),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例(5.88%),明显差异存在意义(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之比为94.11%76.47%(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工作借鉴学习。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收治的具有可比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RBC/MCV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研究对象RBC、Hb、RDW和RBC/MCV检测值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贫血 鉴别诊断 血液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研究藏药固体制剂生产技术难题,以及相应的对应策略。方法对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曾经公布的药品质量公告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了解在藏药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对最终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丸剂作为主要的藏药固体制剂的类型,通过对2010年至2016年国家食药机构公布的药品质量的公告进行研究,其中共有120批次的藏药丸剂品种出现了不合格的情况,而有很多的质量问题都与生产环节有直接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性状、重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水分、溶散时限等五方面。结论藏药固体制剂中存在的生产技术难题,对其质量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所以只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藏药固体制剂在生产技术上的难题。

  • 标签: 藏药固体制剂 生产技术 难题探究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对于食用产品的质量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很多。药品是人们参与医疗保健中重要的产品,药品的安全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药品在生产环节中存在着问题,将会直接引发药品出场质量问题。为了优化药品生产质量,在本文中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方法进行研究。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对药品生产带来帮助。

  • 标签: 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 方法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与血常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和40例确定无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健康体检儿童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对比,并分析与血常规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异常(P<0.01);观察组儿童淋巴细胞中CD3+CD8+所占百分比与HB计数水平均呈正相关,CD3+CD4+/CD3+CD8+与HB,WBC,N计数水平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AA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细胞免疫系统异常,且与部分同期血常规检测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亚群 血常规 相关性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较多的医药安全问题,这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需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不断加强对其的生产的风险管理,有效的避免其造成严重的医疗安全纠纷。同时,加强对于药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对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而言,也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以对GMP进行有效的补充,从而更好的保证药品质量的安全,更好的促进GMP现场检查中质量风险管理的有效应用。

  • 标签: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 质量风险管理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