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薄膜包衣技术具有包衣材料用量少、干燥速度快等优势,在中国医药市场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中药片剂中的应用,效益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包薄膜衣外观质量不稳定,片面粗糙,麻面,无光泽等。本文就薄膜包衣技术在片剂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为包衣技术在中药片剂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资料,使其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青光眼诊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30例42眼为观察组,同时对照组选取30例60眼视力正常体检者。对两组患者均行OCT检测,对比两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RNFL厚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参数除视盘面积无明显变化,其它参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查有助于青光眼诊断,其RNFL厚度与视盘参数改变情况是早期诊断青光眼的敏感指标,OCT是对青光眼诊断有效的应用。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 青光眼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定位垫+体部热塑膜”与“体部热塑膜”固定技术对比,对胸部调强适形放疗(IMRT)体位固定价值。方法对我院肿瘤科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抽取20名胸部肿瘤患者(定位垫+体部热塑膜,体部热塑膜)固定,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统计X、Y、Z轴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观察患者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结果定位垫+体部热塑膜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均优于体部热塑膜组。定位垫+体部热塑膜组摆位误差均值为X轴(左右)(1.83±2.00)mm、Y轴(头脚)、(2.70±3.62)mm、Z轴(前后)(1.70±1.50)mm;体部热塑膜组为X轴(1.83±2.22)mm、Y轴(3.74±4.61)mm、Z轴(1.70±1.63)mm。定位垫+体部热塑膜比体部热塑膜误差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位垫+体部热塑膜”固定技术能够提高胸部放射治疗摆位的重复性、固定性、适形性、精准度,更好的保护正常器官。

  • 标签: 定位垫+体部热塑膜 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傅立叶域OCT测量正常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正常值。方法用RTvue100-2OCT的MM6扫描模式对18~40岁的正常人55例受试者双眼黄斑区进行检测。结果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与左右眼无关(P>0.05),男女黄斑各区比较除内环上方及内环颗侧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各区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水平密切相关,建立正常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标准值利于为黄斑疾病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相干光学断层扫描 ?黄斑 ?视网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视网膜黄斑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同时对观察组患者使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法进行诊断,将观察组患者两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健康人群的黄斑中心凹度平均为(219.23±8.16)μm,而糖尿病视网膜黄斑病变患者则为(312.26±140.15)μm,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在诊断合并CME时具有较大的差异。结论相比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法,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能够对患者疾病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断。

  • 标签: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黄斑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计算机断层CT扫描(QCT)数值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9月拟于我院住院的老年(>60岁)骨质疏松症风险患者300例,依据其是否发生腰椎压缩骨折分为发生组(126例)和未发生组(17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应用QCT检查不同部位骨密度与QCT参数,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QCT值预测老年患者术后新发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的风险。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在性别、年龄、QCT值、骨密度、VAS评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年龄、QCT值、骨密度、VAS评分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发生的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更大、低骨密度水平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QCT值进行ROC曲线分析,60~69岁男性、70~79岁男性、60~69岁女性、70~79岁女性对应QCT诊断最佳临界值为109.75mg/cm2、72.98mg/cm2、78.02mg/cm2、49.90mg/cm2。结论以QCT数值诊断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具有较好准确性,在该疾病的诊断、预防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 标签: QCT数值 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 老年患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开展深静脉导管留置护理过程中,3M透明薄膜敷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深静脉导管留置护理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初次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31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运用3M伤口敷料开展护理处置,研究组患者应用3M透明薄膜敷贴开展护理处置,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薄膜满意度,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深静脉导管留置护理患者应用3M透明薄膜敷贴开展护理处置,相较应用3M伤口敷料开展护理处置,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 标签: 3M透明薄膜敷贴 血液透析治疗深静脉导管留置护理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梅毒患者共96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在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检查的非梅毒患者共96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进行梅毒检验,比较2种检验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显著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检验中,相比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检验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并探究热牙胶垂直加热与冷侧方加压治疗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80例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予以观察组患者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予以对照组患者冷牙胶侧方加压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根管填充时间以及效果、术后牙周出现疼痛现象以及术后牙根尖出现疼痛现象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75.6%,观察组术后牙周疼痛发生率26.7%显著低于对照38.9%,观察组患者术后牙根尖疼痛发生率12.2%显著低于对照组34.4%(P<0.05)。结论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冷牙胶侧方加压法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牙周与牙根尖的疼痛感。

  • 标签: 热牙胶 冷侧方加压 慢性牙髓炎 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中,方便人们生活与工作,可以说当代人对计算机的需求超乎想象,已经到了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地步。同样在医疗行业中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为医院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突出的是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用显示了其较大的优势,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与效果。本文主对计算机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涉及的领域包括在医院门诊就诊系统中的应用、在药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在断层技术中的应用、在电子病历中的应用、在人事和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为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合理建议。

  • 标签: 计算机技术 医疗系统 医院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IT应用的不断发展,医院开始意识到对内部网络计算机终端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必要性,实施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控制,确保医院网络安全,已是当前医院信息安全的一项迫切需求。本文主要讨论医院内部局域网在运行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通过使用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加强计算机终端的主动防御能力,保障医院网络的安全。?

  • 标签: 医院内网 网络安全 终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液红细胞与白细胞检测中应用光学显微镜检测、尿干化学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三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与分析。方法于2015年6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相应科室随机抽取420例患者,采取其尿液样本进行检测研究。分别使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检测患者样本,比较三种方法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检测结果。结果三种检测方式对于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检测结果十分接近,均高于95%以上,组间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光学显微镜对于红、白细胞的检测结果高度基本一致,建议在临床中进行复合检测,以便得到最为准确的结果,为患者的质量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尿干化学分析仪 光学显微镜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应用,计算机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为了适应会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运用计算机管理会计档案管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 标签: 计算机 会计档案
  • 简介:摘要本文着重从护理临床、护理教学和护理研究三个方面阐述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 标签: 计算机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中药药理学》189味中药进行计算机分析,发现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中药有61味。其中,安神药中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中药所占比例最多,为100%;其次为平肝熄风药,有镇静催眠作用的占87.5%;开窍药居第三位,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占80%;居第四位的是解表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占68%;温里药居第五位,有50%的药物有镇静催眠作用;祛风湿药居第六位,有40%的药物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而在其他药物中,虽然也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存在,但分布比例较低,不超过40%。通过对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中药进行分析,显示与传统中医的治则基本一致。

  • 标签: 镇静 催眠作用 中药分布 计算机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中药药理学》教材所载407味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计算机分析,发现具有抗炎作用的220味。本研究通过分析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分布,观察了中医治疗炎症相关疾病的用药规律,将抗炎作用与中药功效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为深入挖掘临床用药规律及探讨中药治病机理具有一定指导性意义。

  • 标签: 抗炎作用 中药分布 计算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学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在此次的研究中,从阐述医学影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目的和可行性的角度着手,对医学影像中计算机图像处理实际应用进行了论述,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献分析法。结果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应用到影像学处理当中,去噪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的操作中,结合影像自身的特点、噪声学的统计学特征以及频谱固有的分布规律等,当前,较为常用的是均值滤波、低通滤波以及的中值滤波等算法均能对图像予以平滑处理,使图像更清晰,图像生成的效果更具有真实性。清除干扰和降低噪声主要是通过增强清晰度、对边缘进行锐化、调整对比度以及伪色彩填充等,通过这几种方式和方法,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图像自身的清晰度。结论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医学影像清晰度的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图像的降噪、图像质量的提升以及图像边缘的分割等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图像的质量。

  • 标签: 计算机 图像处理技术 医学影像学 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云计算技术作为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它利用虚拟化技术将计算任务分布于大量的服务器云平台上,解决了软件的自动管理,不仅减少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还有效的减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同样的,在国家的新的医改计划当中,云计算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可以造就很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 标签: 云计算 医院信息化建设 应用
  • 简介:摘要现阶段,医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医院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常有故障、安全问题出现,不但影响正常工作,难以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性的医疗服务,还可致使医院信息安全、患者信息安全遭到威胁。本文基于计算机网络常见的故障与安全问题,将相应的维护与管理方法提出。

  • 标签: 医院 计算机 网络 维护 管理
  • 简介:摘要医院是居民就医的主要场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高度与医疗服务安全性。但是,传统的医院信息化管理体系却产生了巨大的能耗,从而对环境形成了一定的污染。为此,将绿色计算理念引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在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构建中还存在以下不利于生态系统构建的问题第一,当前很多医院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较为老化;第二,医院领导缺乏对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构建的支持;第三,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医院信息化生态系统的作用缺乏了解。为此,应当从加大绿色环保IT设备的采购,加强专业维护队伍建设,加大医院绿色生态信息化建设的宣传等角度进行改进。

  • 标签: 绿色计算 医院信息化建设 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