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4年2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方深度、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等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眼压等临床体征及症状,并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将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记录随访患者术后5个月视力的恢复情况,对比治疗后总的有效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不仅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而且治疗效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光眼 白内障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将收治的64例闭角型青光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治疗,研究组采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眼内感染5例,研究组患者中无1例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结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 闭角型青光眼
  • 简介:摘要青光,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治疗方法有手术、药物、激光治疗。我科对青光手术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系统观察,现总结如下。

  • 标签: 青光眼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72例(80青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每组各40。对照组实施传统小梁切除进行治疗,治疗组则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眼压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滤过泡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三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然而,治疗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三个月治疗组Ⅲ期、Ⅳ期型等非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50%(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青光患者,对其实施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疗效确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6例青光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小梁切除,观察组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0天、40天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是临床治疗青光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复合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光手术舒适护理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0月,纳入青光手术有47例,依照数字法分组。对照组有2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有25例,实施舒适护理。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观察组满意度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手术舒适护理效果佳,临床需重视。

  • 标签: 青光眼手术 舒适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小梁切除联合Ologen植入与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在青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青光患者,从中随机抽取6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小梁切除联合Ologen植入;对照组30例,采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外周血白介素(IL)-2、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术后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外周血白介素(IL)-2、IL-6上,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上,实验组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小梁切除联合Ologen植入,对治疗患者青光上,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IL-2、IL-6、VEGF水平,对疾病恢复起到了更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梁切除术联合Ologen植入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 青光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比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小梁切除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样本分析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以治疗方法的异同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小切口白内障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小梁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眼压及散光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及散光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90%,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70%,观察组的数值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白内障合并青光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合并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对青光诊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青光患者30例42为观察组,同时对照组选取30例60视力正常体检者。对两组患者均行OCT检测,对比两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上方、下方、颞侧、鼻侧RNFL厚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参数除视盘面积无明显变化,其它参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有助于青光诊断,其RNFL厚度与视盘参数改变情况是早期诊断青光的敏感指标,OCT是对青光诊断有效的应用。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CT 青光眼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接收的患有青光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小梁切除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9.3%,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92.9%,前房发生率为7.1%,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42.9%,功能性滤泡形成率为60.7%,前房发生率为21.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发生的病理过程。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患者40例,其中40出现眼外伤。通过对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所有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表现及治疗措施等进行探究。结果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眼球穿通伤、晶状体脱位或损伤、眼内出血及房角挫伤,且分别为5(12.5%)、11(27.5%)、9(22.5%)、15(37.5%)。经过治疗后,眼压在6~1mmHg范围内的有28(70%),眼压低于21mmHg的有12(30%)。治疗后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患者有4例4(10%),8例8(20%)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28例28(70%)视力有所提高。结论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发生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其复杂程度高于原发性青光,必须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性青光眼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式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合并白内障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房角分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总结针对青光滤过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采用微小切口进行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实验对象选取自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前来我院就诊的青光滤过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共抽取了56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微小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并发症以及结膜滤过泡的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1周92.85%的患者视力与手术前相比有所提高;且手术后患者的平均眼压与手术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两组数据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并无并发症的出现,结膜功能性滤过泡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瘢痕化。结论采用微小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能够有效提高青光滤过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的眼部视力,对眼压以及结膜功能性滤过泡无明显影响,且无并发症出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光眼滤过术后 白内障 微小切口超声乳化术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总结8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82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全部有效控制眼压,康复出院。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青光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急骤,在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下,可有效控制眼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份收治的青光合并白内障的患者107例139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对比两组患者的眼压以及视力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变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眼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变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对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青光眼 合并白内障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吸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青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017年接收的120例原发性青光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小梁切除,观察组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眼压完全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部分控制和无效控制显著低于对照组,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青光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很好的控制眼压,恢复患者的视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原发性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睫状体冷冻治疗新生血管青光患者围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8例行睫状体冷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疼痛护理组14例和2013年5月—2015年5月常规护理组14例两组,常规护理组为对照组,疼痛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疼痛护理,观察患者疼痛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对比术后全身不适反应明显减轻(P<0.01).结论对新生血管性青光行睫状体冷冻术后,实施疼痛护理减少病人疼痛的药物治疗。

  • 标签: 睫状体冷冻术 疼痛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房型有晶体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中的护理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前房型有晶体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病患15例(30)只,在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分析其护理作用。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后15例病患均手术顺利,视力矫正效果良好,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在结合护理干预的前提下,对高度近视患者进行前房型有晶体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的帮助病患改善视力且安全性较高,可以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前房型有晶体人工晶体植入矫正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且疗效较好的高度近视矫正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前房 晶体植入 护理配合 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