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吉替尼作为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抗肿瘤靶向药物对在对NSCLC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吉替尼的一、二线治疗和维持治疗等方面的综述,旨在探讨其临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吉非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治疗破裂型宫外孕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3月~9月间破裂型宫外孕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氨甲喋呤药物肌注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取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药物肌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疾病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96.43%高于对照组89.29%,且疾病治疗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给予破裂型宫外孕患者氨甲喋呤联合米司酮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临床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氨甲喋呤 米非司酮 非破裂型宫外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替尼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毒副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住的34例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放化疗已无疗效,均已发生其他脏器转移。口服吉替尼250mg/次,每天1次,不限疗程,直至因出现严重毒副反应或死亡而终止。结果34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3例,稳定(SD)5例,进展(PD)4例,全组有效率(CR+PR)为82.3%,临床获益率(CR+PR+SD)为88.2%。中位生存期15.6个月,1年生存率为75.3%(26/34)。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其发生率分别为为43.3%(15/34)、16.7%(6/34)。结论吉替尼对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临床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肤痒颗粒联合索那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索那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肤痒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46/4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0%(30/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4/4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3/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DLQI)量表评分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肤痒颗粒联合索那定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而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两药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

  • 标签: ?肤痒颗粒 慢性荨麻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米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作用于孕激素和皮质激素受体,最早用于抗早孕。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米司酮的临床应用逐渐扩展。本文对其应用范围、用药剂量以及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用药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吉替尼单药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我院近两年收治的68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34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吉替尼及厄洛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参考组较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替尼单药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效果显著,近期效果良好,同时毒副反应较低,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单药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效果 毒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死性Q波出现的临床意义及与疾病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2月间心电图中出现异常Q波而非心肌梗死的患者102例,观察其异常Q波发生的导联,分析其发生机制,总结其与原发病的关系。结果并不是所有出现Q波都意味着心肌梗死,除了心肌梗死外异常Q波还可出现在预激综合征、心肌炎性或肥厚性病变、心肌缺血性病变、继发性心脏病等疾病中。结论临床上发现异常Q波时,应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凭异常Q波而盲目诊断心肌梗死,应想到心肌炎、肥厚性心肌病、肺心病、预激综合征等可引起Q波改变的疾病,以防误诊或漏诊心肌梗死。

  • 标签: 心电图 异常Q波 非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讨论超声诊断在乳腺肿块型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被确诊为乳腺肿块病变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超声结果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组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导管内癌含微钙化的比例为(88.89%,8/9),显著高于浸润性导管癌(40.00%,4/10)(χ2==4.8656,P<0.05)。腋下异常淋巴结率恶性组显著高于恶性组(χ2=4.3290,P<0.05)。结论超声诊断在肿块型乳腺病变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较低的特异性。病变微钙化利于导管内癌的诊断,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可以参照腋下是否有异常淋巴结。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乳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详细分析口服给药各种途径的药物吸收情况,在对比中总结经验。方法对每种口服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详细分析对比。结果每种口服给药的药物吸收影响因素各异,在选择口服给药途径时必须综合各种因素合理选择。

  • 标签: 非口服给药 药物吸收 剂型 影响吸收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临床治疗分析,主要探究冠心病病人的心脏手术麻醉处理方法。方法2011年3月~2012年10期间,我院共收治154例冠心病病人,根据病人手术方式的不同,使用三种手术麻醉方法。其中,45例病人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法,62例病人采用气管全麻法,47例病人使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法,对三种麻醉方法进行探究。结果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法的45例病人中,有7例死亡,死亡率为15.56%;采用气管全麻法的62例病人中,有6例死亡,死亡率为9.68%;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法的47例病人中,有2例死亡,死亡率为4.26%。三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病人的心脏手术进行麻醉处理时,要采用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并认真监测病人的各项生命体征,以提高手术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冠心病 非心脏手术 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小儿插管全麻恢复期临床护理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80例在我院实施了全麻手术后需要进行护理的患儿,记录下他们的症状和各项身体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儿在医护人员的护理下都全部康复出院,出院的时候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正常。结论在对小儿插管全麻手术患儿的恢复期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有效的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医护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手段,提高临床疗效的水准,使患儿能够及时的恢复,减少痛苦。

  • 标签: 非插管全麻 恢复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锁骨带固定治疗小儿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法复位锁骨带固定治疗106例小儿锁骨骨折,其中最小1岁,最大13岁,平均7岁,右侧68例,左侧38例,女41例,男65例。受伤机制大致相同,均为摔伤。结果复位后2月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纤维骨痂形成,活动无痛感,98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结论小儿锁骨骨折手法复位锁骨带固定治疗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小儿 锁骨骨折 手法复位 锁骨带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期待疗法和药物治疗。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30例采取期待疗法和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治愈24例,6例治疗过程中腹痛加重,血HCG持续上升,改用手术治疗。结论一些早期异位妊娠患者可以通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退化自然吸收消退,不用治疗,临床上存在着过度治疗的情况。药物治疗安全、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严格选择病人。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期待疗法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探讨输卵管妊娠的手术临床治疗体会。对2013年7月—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3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在使用药物疗法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腹痛,生命体征,及药物毒性不良反应。

  • 标签: 输卵管妊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用不同剂量的盐酸替罗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我院符合标准的患者156例,按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班静脉注射48小时,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替罗班静脉注射24小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的计数和聚集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死亡率和出血事件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采用盐酸替罗班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心肌梗死后的左室射血功能,降低了血小板的集聚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疗效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非介入治疗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 盐酸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器质性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4例患者资料。结果经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43例患者已完全康复出院,1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获得健康,恢复正常的生活。

  • 标签: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特点,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21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表现以复发作性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以及行为异常为主,发作时间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周,发作期脑电图存在痫性放电,患者经抗癫痫药物进行合理治疗后,发作全部得到控制。结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脑电图检查可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经合理的抗癫痫药物的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脑电图 抗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