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的运动强度对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的效果对比,得出实现最佳疗效的运动干预强度,在治疗实践中加以应用,以帮助更多的患者控制病情,恢复健康。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三组,每组20人。其中一组进行适当的持之以恒的运动强度的治疗,一组进行较弱强度治疗,最后一组为对比组,最后通过分析数据结果得出结论。结果接受运动干预治疗的患者,在血脂和血糖方面相对于没有接受运动干预治疗的人均有明显的降低,但是运动强度适中,持续锻炼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明显。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释义运动强度适当的,坚持不懈的运动干预治疗,对治疗该疾病有明显的效果1。

  • 标签: 运动干预 强度 2 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单药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剂量强度。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60例。给予患者单药紫杉醇平均剂量强度为每周58.3mg/m2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经单药紫杉醇治疗,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SD)20例,无效(PD)14例。总有效率为43.33﹪。患者用药剂量强度大于每周58.3mg/m2有效率为44.2%;剂量强度小于每周58.3mg/m2,且大于52.5mg/m2有效率为47.6%。剂量强度小于每周52.5mg/m2有效率为0.对患者用药剂量强度的有效率进行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用药后不良反应均为Ⅰ-Ⅲ级,剂量强度减少会导致疗效下降,不良反应依旧。结论单药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剂量强度应按标准剂量给药。

  • 标签: 紫杉醇 晚期乳腺癌 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晕外缘切口经皮下隧道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58例,均进行乳晕外缘切口经皮下隧道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切除乳房良性肿瘤73枚,平均手术时间为(37.28±12.54)min。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均痊愈。未发生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发现肿瘤残留、复发。乳房外形良好,切口无明显瘢痕。结论采用乳晕外缘切口经皮下隧道切除术治疗乳房良性肿瘤,具有安全、有效、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乳晕外缘切口 皮下隧道 切除 乳房良性肿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对30例在我院使用隧道Cuff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随访与护理,探讨隧道Cuff导管的常见并发症及通过有效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并发症,认为多环节、多细节进行严格无菌操作,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导管并发症,避免护理不当,指导患者正确地进行自我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从而延长导管使用时间的关键所在。

  • 标签: 隧道Cuff导管血液透析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法林不同抗凝强度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华法抗凝治疗166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根据控制的不同INR范围,分为超低强度组38例、低强度组41例、中等强度组56例、高强度组31例共4组,比较各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及出血风险。结果总栓塞事件发生率12.05%,总出血事件发生率7.83%,超低强度组栓塞发生率10.84%,低强度组栓塞发生率1.2%,其余两组无栓塞发生;高强度组出血发生率7.83%,其余三组无出血发生。结论华法林口服抗凝治疗过程中,随着抗凝强度的增加栓塞事件发生率下降,在高抗凝强度组患者出血风险增加,抗凝强度INR控制在1.5-2.49,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效果最好,心血管事件及出血风险发生率最低。

  • 标签: 抗凝强度 INR 华法林 心血管事件 预防 出血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的适应人群,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8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患者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及愈后情况。结果术后27只眼出现角膜水肿,经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出现功能性滤过泡,2个月后前房开始出现不同程度加深;1例出现后囊膜破裂,17例前房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样渗出反应,经治疗后痊愈;视力均较术前有大幅度提高,眼压得到控制。结论小切口囊外摘除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避免过多次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精神压力,同时也避免了滤过手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以及白内障的发展,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小切口囊外摘除 巩膜隧道内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 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