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析酸性氧化电位水理化特性及杀菌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物品消毒,包括医疗器械、湿化瓶、呼吸机管路、空气、物体表面、手消毒。提出酸性氧化电位水作为一种高效、速效、环保型消毒剂,可应用于供应室的日常消毒。

  • 标签: 酸性氧化电位水 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U937巨噬细胞与肾结石晶体相互作用的钙盐沉积程度。方法分组羟基磷灰石(HAP)组、一水草酸钙组(COM)、混合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茜素红S—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钙盐半定量测定晶体-细胞反应后细胞基质的钙盐沉积程度。结果HAP+COM混合实验组与其它组在相同时段细胞基质的钙盐沉积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4小时组的程度最高;HAP组与其它组在相同时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COM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与COM组在相同时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晶体实验组12小时组与24小时组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小时组分别与另外两个时段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实验组不同时段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HAP可能存在诱导巨噬细胞增强吞噬HAP和COM的作用;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吞噬HAP后启动吞噬COM。

  • 标签: 巨噬细胞肾结石晶体钙盐沉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酸性磷酸酶联合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肿瘤科经穿刺活检及手术取得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PCa)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将同期60例确诊为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MRI检查,在MRI上测量前列腺径线并计算前列腺体积,参考PSA密度公式计算PAP密度(PAPD),PAPD=PAP/前列腺体积,比较两组的PAP、PAPD、PSA、前列腺体积,PAP、PSA、MRI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PAP、PAPD、PSA、前列腺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P联合MRI的准确数、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PSA联合MRI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与PSA相比对PCa的诊断效果一般,而用PSA联合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果较好,能显著提升PCa的诊断率,临床应优先选择检测PSA和MRI。

  • 标签: 前列腺癌(PCa)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常因临床表现不够显著,通常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患者的病症治疗造成了极大的隐患。本文主要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临床检查以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归纳。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胃肠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护理。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10例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抢救7例病情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患者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病情得到纠正。了解此病的发生、发展,做到后期的预防,防止此病的再次发生。

  • 标签: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对1例嗜酸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予以回顾分析,患者在入院之后,就实施了包含心理护理、药物护理、基础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全面了解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促进其康复。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护理
  • 简介:摘要胆汁酸不仅能抑制结肠对水和电解质的吸收,还能促进结肠分泌。当回肠胆汁酸吸收发生障碍时,大量胆汁酸会到达结肠,从而引起腹泻,这种腹泻称作胆汁酸性腹泻。而引起该类腹泻的原因众多,主要原因包括胆囊切除术后、回肠功能不全、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等,而应用考来烯胺散治疗此型腹泻效果显著。

  • 标签: 考来烯胺 胆汁酸 胆囊切除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临床医师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接诊的一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结果患者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外周血、骨髓及粘膜活检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病情复杂,目前该病诊断困难,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活检、诊断治疗后确诊。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加强重视。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2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肝固有动脉造影、碘化油乳剂栓塞术,术后4—6周进行cT扫描,分析碘化油聚集形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按其碘化油分布范围和沉积程度可将碘化油沉积形态分为完全型、缺损型、簇集型、稀少型,其2年生存率分别为69.2%、57.9%、20.0%、0/8。结论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碘化油充盈愈完全,生存率愈高。

  • 标签: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碘化油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方法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尿酸性肾病患者16例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合中药和西药的优点,减少西药副作用,加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尿酸性肾病 中药 西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临床常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外周血像改变以嗜酸性细胞增多为主,内镜下突出的主要表现为黏膜水肿红斑,肠壁增厚、黏膜糜烂或息肉,肠壁增厚等表现。结论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多以消化道症状就诊,与其它胃肠道疾病容易混淆,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辅助检查胃肠道粘膜水肿、皱壁增宽、结节样增生,胃肠壁增厚,腔狭窄及梗阻等是其较典型临床表现。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 内镜下表现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对比。方法回顾性对我院2004-2011年出院的1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结果9例肺泡蛋白沉积症均通过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肺功能、支气管纤维镜下肺活组织检查明确,并大部分于全麻下肺泡灌洗前后对比显示肺功能及血氧饱和度均取得良好的效果,2例病情较经,未行灌洗,其中一例自服中草药后3月复查CT明显吸收。另一例停用抗精神药物后随诊病灶无进展。结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应用于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麻醉医师应积极做好病人围手术期管理。

  • 标签: 肺泡蛋白沉积症 全麻下肺泡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ysmex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增高和散点图异常,综合镜检筛检疟原虫。方法对XE-2100提示EO比值增高的样本制片染色镜检,若E0无异常,则关注红细胞,筛查疟原虫。结果仪器300例报警EO+增高样本中,镜检有4例EO与仪器报警不符,最终确定疟原虫感染。结论用XE-2100进行血常规分析时,如仪器示“EO+”而镜检不符者,提示感染疟原虫的可能性大。

  • 标签: 血细胞分析仪 疟原虫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2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临床常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外周血像改变以嗜酸性细胞增多为主,内镜下突出的主要表现为黏膜水肿红斑,肠壁增厚、黏膜糜烂或息肉,肠壁增厚等表现。结论嗜酸性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多以消化道症状就诊,与其它胃肠道疾病容易混淆,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辅助检查胃肠道粘膜水肿、皱壁增宽、结节样增生,胃肠壁增厚,腔狭窄及梗阻等是其较典型临床表现。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 内镜下表现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存在的关系,并且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68例当做研究组,另外选择31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比组,分析嗜酸细胞计数与反复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3岁以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的嗜酸细胞计数、血EOS比例明显高于对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以下婴幼儿存在气道高敏性、先天性疾病明显高于其它的年龄阶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进行治疗的时候,存在一部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后病情得到缓解,其比例占患儿总数的73.8%。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和嗜酸细胞比例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并且通过气道高敏性的调查,发现支气管扩张剂可以有效反复呼吸道感染。

  • 标签: 儿童 反复呼吸道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非典型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探讨该病的诊断思路,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3例该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CT1例,MRI2例,均曾行X线照片。结果3例病变均为单发,分别发生于肩胛骨、耻骨联合、股骨,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术前均未能得到正确诊断。结论发生在儿童非典型部位的骨嗜酸性肉芽肿通过种影通过各像学检查相互补充、印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全面、细致、综合的分析能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儿童 嗜酸性肉芽肿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回顾分析经我院肺泡灌洗术治疗的2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资料,观察其护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21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并且,治疗后动脉氧分压高于治疗前,而二氧化碳分压却低于治疗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而言,合理的治疗结合精心的护理,是肺泡灌洗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更是提高患者预后的重点所在。

  • 标签: 肺泡灌洗术 肺泡蛋白沉积症 护理方法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顺尔宁)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80例2~13岁的MPP患儿随机分为顺尔宁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仅给予综合治疗,顺尔宁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及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并观察两组咳嗽、喘息缓解及肺部啰音消失所需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MPP患儿EOS及血清EC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1);治疗后顺尔宁治疗组咳嗽、喘息缓解及肺部啰音消失所需时间比常规治疗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EOS及血清EC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均<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EOS及血清ECP水平仍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结论顺尔宁可缩短病程,降低MPP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中ECP水平,在MPP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孟鲁司特钠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 简介:摘要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即Kimura’s病(KD)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多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及软组织的慢性肉芽肿病变。该病多发于亚洲男性。头颈部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对患者身体健康构一定程度威胁1。因此,如何有效的诊治头颈部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这里以在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2例头颈部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头颈部多发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特征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头颈部 多发性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