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确保输血质量的前提下的输血现状和解决对策,通过收集文献中涉及到的输血反应、血液传播病变以及血液的质量保证中存在的相应问题,从而分析探究其对应的解决对策。输血是一个多风险过程,因此需要进行措施探究,从而得到更为合理的解决方案。输血是一个需要严谨对待的操作,采取有效措施能够很大程度上控制不安全因素,从而避免输血过程中的风险事件。

  • 标签: 输血 现状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成分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正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血液分离设备和血细胞分离机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制备的血液成分浓度和纯度,提高了输血疗效。随着种类的增多不断发展并被临床推广和应用。但是由于技术要求及成本经济等因素,自动化仪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在我国广泛普及,血站的医务工作者只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和设备,制备各种血液成分制品供临床使用,以达到安全、高效、节约血源的目的。

  • 标签: 成分输血 优势 发展
  • 简介:摘要近年来,输血反应相关因素与临床护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内容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了一般资料与方法,在探讨出现不良反应的观察及相关护理的同时,就其相应结果进行了讨论,阐述了个人看法。

  • 标签: 输血反应 相关因素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的评价、反馈、改进,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降低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方法抽取辖区内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输血病历进行分析。结果240份输血病历各个环节均存在不同问题。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增强输血安全性。

  • 标签: 输血病历 质量管理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我院住院患者临床输血病历,了解病历中存在的问题,以规范和提高临床输血病历的质量。方法输血科工作人员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临床用血科室住院患者病历946份做调查分析,内容包括《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输血前免疫学检查、输血前评估、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治疗过程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以及大量用血的审批等8个方面。结果我院2013年临床输血病历书写不合率为22.73%(215/946),手术科室输血病历不合格率为30.55%(172/563),非手术科室输血病历不合格率为11.23%(43/383)。结论输血病历书写的不够规范、完整,部分临床医生对输血病历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应通过对输血病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培训,增强医护人员对临床输血风险的认识,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合理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临床输血 病历质量 规范化和标准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贫血早产儿输血相关临床问题的探讨。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00例贫血早产儿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不进行输血治疗(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结果。结果在血红蛋白方面,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后为(105.89±9.01)g/L,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计数方面,观察组患者为(3.49±0.58)×1012/L,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8.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6.00%(P<0.05)。结论对于贫血早产儿来讲,其主要疾病为感染性疾病、G6PD缺陷及消化道出血等,及时进行输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常规检测结果。

  • 标签: 贫血早产儿 输血治疗 血红蛋白 红细胞计数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ICU患者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给予输血治疗的8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输血前后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而探讨输血治疗对ICU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好转59例,占73.75%,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无效12例,占15%,死亡9例,占11.25%。结论对ICU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后可以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提高治疗成功率。

  • 标签: ICU患者 输血 效果 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产儿症状性贫血及输血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治的38例症状性贫血早产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输血后患儿的Hb、HCT以及RBC均高于输血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5例患儿输血后心率稳定,呼吸平稳,体重正常增长,未出现喂养困难等情况。结论输血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产儿 贫血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人性化输血护理在临床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700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病历资料,与经治医生、科主任、责任护士共同进行探讨,总结对输血患者进行人性化输血护理的策略,并探究其效果。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人性化输血护理,可以提高服务满意度,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能使医患关系得到改善,而且还有助于输血治疗知识的推广和普及。结论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人性化输血护理,能使患者对输血知识的掌握有所增加,能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信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输血治疗 输血护理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临床输血治疗已成为疾病抢救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输血相关科室需要依据国家法律条文,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化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提高输血相关人员业务水平,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提倡无偿献血、自体输血、成分输血,保障临床用血科学、合理、安全和有效,避免或降低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相关传染病和各种输血相关纠纷的发生。

  • 标签: 临床输血 合理用血 成分输血 规范化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机构业务量的提高,临床血液输注量增加,临床各科室与输血科的沟通交流却日益减少,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分析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目前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入手,探讨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衔接策略。

  • 标签: 临床科室 输血科 信息交流 质量控制 输血过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多次输血致血型不合病例报道,寻找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强调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在输血中的重要性。方法应用盐水介质法和聚凝胺介质法以及吸收放射法对血液进行抗体筛选和鉴定。结果检测出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型别,再根据输注相同血型的原则进行输血。结论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严重影响输血安全,作为输血科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规则抗体的筛选工作,保证患者的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Rh血型 抗-c 抗-E 筛选红细胞 吸收放射。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市在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3023位临床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血液检测,进而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血源性传染疾病进行检测对我国临床治疗以及医患矛盾的解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染疾病指标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 标签: 输血前 传染疾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抗体检查对多次输血输血小板患者的意义。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把多次输注与初次输注患者分为两组做对比。根据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计数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分析抗体产生的的治疗效果。结果多次输血或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抗体阳性率与输注的次数和数量成正比。结论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上升。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多次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风险因素,总结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25名输血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输血科进行现场调查,调取8231例申请输血患者输血前感染指标检测报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结果HbsAg阳性487例(5.92%),抗-HCV阳性97例(1.18%),梅毒抗体阳性49例(0.60%);护士认为风险评分前三位因素为与患者及其家属配合不默契、护理任务重、复杂成分输血。结论输血风险事件可能发生于输血过程中任意一个环节;输血风险事件影响因素较多;加强临床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监控与管理非常必要。

  • 标签: 临床输血 输血护理 监控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输血科医院存在感染的危险因素,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为了预防感染情况的发生,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对输血科医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进行预防。结果输血科医院由于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环境布局不合理等因素,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输血科的安全健康,有效避免输血科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结论完善制度规范,加强控制管理,预防输血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输血科 隐患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非A与非B型肝炎的替代实验,一些乙肝低流行率发达国家开始对献血者血液进行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的检测。随着献血者血液HBV核酸检测在许多国家相继开展,血液anti-HBc筛查仍需根据各国家和地区具体情况及受血者的免疫状况进行评估。

  • 标签: 乙肝核心抗体(anti-HBc)的检测 免疫 血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