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开水擦拭外固定的护理在临床骨科护理的优越性。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共80例外固定使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名,实验组选择由护理人员教会患者或家属每日用温开水(煮沸后放至室温的水)擦拭外固定一次,对照组则由护理人员每日酒精消毒一次。结果温开水擦拭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无不适感存在,患者或家属更满意。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本人或者家属解释说明凉开水擦拭外固定的方法及目的,并教会其正确操作,取得其配合。实验通过对比两组针眼处是否红肿、是否有脓性分泌物、以及患者本人或家属的感受得出,使用温开水擦拭外固定的患者针眼处发生红肿、存在脓性分泌物的例数无意义,温开水擦拭无刺激,且简单易行,患者及其家属更易接受,从而使得临床护理工作量得以一定程度的减轻。

  • 标签: 温水擦拭 外固定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本组27例Pilon骨折,按Ruedi-Allgouer分型,采用外固定固定方法,经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27例骨折按Mazur评分,优13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77.8%。结论Pilon骨折治疗困难,外固定固定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Pilon骨折外固定架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牵引、外固定针道的护理方法。方法127例骨牵引及外固定患者随机分为第一组63例和第二组64例,第一组针道常规外滴75%酒精,第二组则采用外科换药护理针道,观察两组患者针道感染情况。结果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科换药与传统护理相比较能有效防止针道感染,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护理方法。

  • 标签: 骨牵引 外固定架 针道 护理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支架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近4年来有完整资料的采用骨盆外固定治疗的21例骨盆骨折患者,研究骨盆外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21例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并发症,行骨盆骨折外固定手术。必要时行相应的内固定手术。结果21例随访6个月~3年5个月,平均20.4个月。无1例死亡。螺钉松动1例1钉;钉道轻微炎性变2例4钉。术后8~24周骨折均愈合。按Majeed评估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优14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急诊骨盆前环外固定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是损伤控制骨科理论的关键性技术。对X线片诊断的单纯耻骨上下支骨折的A型骨折,前路外固定后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达到早期起床活动的目的,可以作为最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骨盆骨折 外固定架 骨盆前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54例。结果48例患者骨折愈合,愈合时间6-12W,平均8W。6例固定失效,骨折移位,更换为钢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54例中针道感染18例,出现固定针不同程度松动,其中6例二次手术,其余12例骨折愈合后拆除固定针,感染控制。所有患者无延迟愈合、骨不连,无旋转畸形及下肢短缩或过度生长,髋膝关节的功能良好。结论外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有利于骨折复位,促进肢体早期功能锻炼,但存在针道感染,固定松动失效等风险,临床应用时应考虑其并发症。

  • 标签: 股骨骨折 儿童 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固定治疗骨科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骨科创伤采用外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架 骨科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经验,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采用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高能量损伤所致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的病例临床观察平均19.4个月,骨折均愈合。PnediandAllgawerⅠ型优良率100%,Ⅱ型优良率80%,Ⅲ型优良率67%。结论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对高能量损伤所致Pilon骨折,疗效确切,对软组织干扰小,可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

  • 标签: Pilon骨折 开放性骨折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闭合复位外固定固定治疗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32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228例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固定治疗,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结果228例随访3~15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9.8周。术后尺偏角21.3°,掌倾角11.8°。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伸屈65°~125°,平均107°;尺桡偏15°~55°,平均42°;前臂旋转65°~130°,平均108°。结论在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固定疗法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

  • 标签: 闭合复位 外固定架 固定治疗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8例(观察组),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另选择同期接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腕关节参数丢失、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关节面、桡骨远端、掌倾角和尺偏角平均丢失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优良率分别为91.0%和72.0%(P<0.05),两组并发症率分别为8.9%和12.0(P>0.05)。结论外固定治疗能显著提高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预后水平,复位良好,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桡骨远端 骨折 外固定架 腕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20例进行外固定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4例患者>90分,10例患者70~90分,5例患者60~70分,优良率为95%。结论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跖跗关节损伤 外固定架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神农林区严重精神障碍患病率和就诊状况。方法采用行为异常人员线索调查问题清单为调查工具,以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1CD-10)为诊断标准,对全区城乡居民开展全人群调查。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EpiInfo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显著性检验水准定位双侧P<0.05。结果神农林区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总患病率为3.76‰(298/79248),男性患病率3.97‰,女性患病率3.52‰,就诊率28.19%。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3.43‰(272/79248),其次是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病率为0.13‰(10/79248)。结论神农林区2015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患病率低于国内同类调查结果,就诊率低于经济发达地区,高于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水平。

  • 标签: 严重精神障碍 检出率 就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所收治的63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临床护理措施并观察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在63例入选患者中,36例显效,2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0.48%。1例(1.6%)患者出现针道感染,2例(3.2%)患者出现肌肉萎缩,3例(4.8%)患者出现关节移位。结论在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行外固定治疗后,及时给予精心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治疗周期,加快患者康复,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架 胫腓骨 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胫腓骨远端骨折以环形外固定进行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68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并将其分别记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单臂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环形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两组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存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结束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其它并发症,顺利完成治理,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胫腓骨远端骨折以环形外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理想效果,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高,可使患者的骨折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减轻患者痛苦,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有其它并发症出现,可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胫腓骨远端骨折 环形外固定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楔状缺损患牙的接触,探究因素与楔状缺损形成的关系。方法从30例受检者中选取30颗口内单象限内单颗楔状缺损患牙和30颗同名未患楔状缺损牙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直接接触测量法及虚拟分析受检牙干扰的分布。结果实验组患牙的工作侧干扰牙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口内单象限内单颗牙楔状缺损的发生与干扰有关。

  • 标签: 楔状缺损 虚拟架 工作侧干扰 接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颈椎后路手术患者使用头来进行体位摆放的护理效果如何。方法选择80例进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手术体位摆放护理,观察组使用头进行手术体位摆放护理,然后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如何。结果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观察组没有患者出现并发症;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时67.5%、95%。结论对于进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来说,在摆放体位护理的时候应用头的效果很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颈椎后路手术 头架 护理 体位摆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侧外固定治疗肱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研究对象为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肱骨下段骨折患者30例,在随访8个月后,观察肱骨下段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术前术后的ADL评分。结果肱骨下段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2.45±5.75)个月,术后ADL评分(74.68±3.54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在治疗肱骨下段骨折中使用单侧外固定架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肱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肱骨下段骨折 单侧 外固定架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新型、实用、安全的多功能麻醉。方法该麻醉架设有立杆和与之垂直相连的主横杆。在立杆上从下至上设有限位器、压力传感器固定装置和呼吸管道固定装置。在主横杆水平两侧设有活动横杆两根,通过套管与主横杆相连,活动横杆可沿主横杆左右移动。结果经过临床实践,该麻醉使用安全、方便、无菌观念更强。呼吸管道被固定,不会使气管导管打折、滑落或脱出,使麻醉更安全。压力传感器被固定在麻醉和手术台连为一体,离病人零点水平位置更近,使调零和测压更准确,且不受术中手术台位置改变的影响。结论该多功能麻醉能安全、实用地应用在临床麻醉工作中。

  • 标签: 多功能 麻醉架 安全 实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2016年7月收治的132例创伤骨科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66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外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两组患者在这些临床指标上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9.70%,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组患者取得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上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使用外固定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加快了患者骨折的愈合,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加以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