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留兰香油对吸烟和多糖引起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纤维化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五组①正常对照组;②COPD合并肺纤维化模型组;③留兰香油30mg·kg-1组;④留兰香油100mg·kg-1组;⑤留兰香油300mg·kg-1组。反复被动吸烟和气道内滴入多糖12周建立大鼠COPD合并肺纤维化模型,留兰香油灌胃治疗4周。碱水解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ELISA检测肺组织中TGF-β1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α-SMA表达水平。结果留兰香油30和300mg·kg-1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留兰香油30、100和300mg·kg-1组能够明显降低肺内TGF-β1含量;留兰香油30和300mg·kg-1组α-SM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结论留兰香油可能通过降低TGF-β1含量来减少肌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使胶原沉积减少,对纤维化有一定作用。

  • 标签: 留兰香油 COPD 肺纤维化 吸烟 脂多糖 &alpha -平滑肌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薏米多糖在实际提取的过程中,主要与提取的环境因素有关,而环境因素则包含薏米多糖提取的温度、提取的时间以及PH值等因素有关,本文我们主要来分析和探究薏米多糖提取工艺中,通过控制提取的温度以及时间、PH值来达到薏米多糖工艺的改进和优化。下面我们以具体的实验来进行探究和分析。

  • 标签: 薏米多糖 提取工艺 改进和优化
  • 简介:摘要资料急性原发性肠垂炎患者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男性多余女;年龄17~70岁,平均年龄43.7岁,结果9例发生于乙状结肠旁,4例发生与降结肠旁。特征性表现为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旁类圆形含脂肪密度肿块,周围可见条状高密度环征,环边缘毛糙。讨论PEA大多数患者具有自限性,常不需要手术干预,经过抗炎、对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及早做出明确诊断,可以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标签: 肠脂垂炎 肥胖 多排CT 自限性
  • 简介:摘要眼部给药质纳米制剂的研究是当前肿瘤疾病开展药剂学纳米制剂研究领域内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肿瘤疾病开展纳米制剂研究,包括脂质体,胶束,白蛋白纳米粒为研究主线,探讨其对眼部给药所起的作用研究,并在临床治疗实践中,以其突出治疗成效,进一步指导临床科研,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在药剂学上的贡献。

  • 标签: 眼部给药 脂质 纳米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肠系膜膜炎30例患者,均接受CT检查,其中27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统计分析CT检查结果以及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结果本次研究中30例患者初起病变见于自小肠系膜组织,病变仅波及肠系膜根部,周围缠绕系膜血管,部分淋巴结组织;7例肠系膜血管外径缩小,14例出现肿瘤样假包膜、或可见脂肪环征;肠系膜膜炎性病灶组织密度与正常脂肪组织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15例肠系膜根部显现多个小淋巴结,4例肠系膜病灶内有血管分布的肠道壁发生肿胀。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良好。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肠系膜 脂膜炎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香菇多糖与卡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先行胸腔置管闭式引流,随后对照组单纯胸腔内注入卡铂,治疗组胸腔内注入香菇多糖与卡铂。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胸腔内注射香菇多糖与卡铂能较好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的进展,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 标签: 香菇多糖 卡铂 胸腔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瓜多糖复方口服液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方法(1)按照工艺处方制备南瓜多糖、葛根黄酮、黄芪皂苷复方口服液;(2)建立荷瘤小鼠肿瘤模型,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治疗组和阴性对照组,灌胃给药;(3)观察小鼠状态,取出瘤块称重,计算抑瘤率%=(1-T/C)/100%。结果南瓜多糖复方口服液治疗组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比较,小鼠行动活跃,精神状态良好,食欲较好,皮毛较粗糙,可抑制肿瘤的生长,瘤重减轻,抑瘤率达43.05%。结论南瓜多糖复方口服液对荷瘤小鼠具有抗肿瘤作用。

  • 标签: 南瓜多糖 葛根黄酮 黄芪皂苷 复方口服液 抗肿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竹荪多糖提取条件和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竹荪多糖,并分析未脱和脱蛋白竹荪多糖的含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剂量未脱、脱蛋白竹荪多糖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生长24h存活率的影响。结果未脱蛋白竹荪多糖的提取率为3.93%、多糖含量为46.21%,脱蛋白竹荪多糖的提取率为2.33%,多糖含量为54.13%;体外实验显示0.4、0.8mg/ml剂量组的未脱和脱蛋白竹荪多糖对小鼠肝癌H2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蛋白竹荪多糖含量高于未脱蛋白多糖;不同剂量的未脱和脱蛋白竹荪多糖对小鼠肝癌H22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 标签: 竹荪 多糖 小鼠肝癌H22细胞 水提醇沉法 MTT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护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2006年期间收治的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复方蛋氨酸胆碱口服治疗;观察组使用清护肝方治疗。结果观察组血脂、肝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无差异。结论清护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调节脂肪代谢,保护肝细胞等作用,且药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清脂护肝方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调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字母排序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种用药方式的调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9.30%,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丁钙片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疗效较佳,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钙片 调脂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到皮防所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29例,对研究组患者使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29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进行治疗,对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出现复发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例数为22例,显效例数为4例,有效例数为2例,无效例数为1例,总有效例数为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治愈例数为12例,显效例数为3例,有效例数为5例,无效例数为9例,总有效例数为2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9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为期4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研究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复发率为4.35%,通过药物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复发率为26.09%,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较研究组明显(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 卡介菌多糖核酸 慢性荨麻疹 疗效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调联合降压治疗效果,并进行药学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压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治疗。观察2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SBP、DB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C、HDL-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联合降压治疗高血压可显著改善血脂和血压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调脂 降压 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接收的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80例患儿,将其按照住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节苷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以及NBNA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0%相比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5.0%明显升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NBNA评分,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和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神经节苷治疗疗效显著,对患儿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黔南布依族中老年人血清联素水平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7月调查的190例黔南布依族中老年人的资料。结果50岁以上男性的APN水平低于女性,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上升。调整年龄后,APN水平与吸烟状态、TC值在男女性中均无明显的相关;APN水平随TG的升高而降低;而男性则随全身型肥胖(BMI≥24)而下降;APN水平随着血压升高而降低,这一差异只在女性中有意义;在排除年龄干扰后,男性空腹血糖上升与APN水平降低有相关性,但在女性并不明显。结论APN水平与患者年龄、TG值、血压、空腹血糖等因素有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APN水平与吸烟状态、TC值无关。但APN水平与肥胖、高血糖、血脂和高血压等的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脂联素 危险因素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神经节苷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选取44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22例患儿为1组。将行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将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静脉注射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将两组患儿行不同疗法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应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神经节苷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节苷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对化疗后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观察。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确诊的肺癌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均予含顺铂双药联合方案化疗4~6疗程,治疗组于化疗前1天开始给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4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5天。对照组不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治疗。结果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为发生率为13.46%,对照组为25.0%,两组数据比较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可作为预防含顺铂双药联合化疗所致神经毒性的重要方法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节甘(GM1)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5例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患者45例加用GM1治疗,连续治疗10天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远高于对照组的70.0%,χ2=3.660,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GM1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神经节甘脂 ADL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溢性皮炎患者辅助应用类人胶原蛋白的疗效并检测应用敷料前后患者皮肤水分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50份2015年在我院确诊为溢性皮炎并单纯应用酮康唑软膏治疗患者资料,为对照组,再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确诊的溢性皮炎患者50例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外用酮康唑软膏加类人胶原蛋白面膜敷料15天,观察皮损变化记录每个阶段患者的症状积分,并检测其皮肤角质层水分变化。结果第一天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3P=0.832),第十天再次随访记录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是(2.08±1.18)分和(2.64±1.23)分,两组积分较原始积分降低明显,实验组比对照组下降较为显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t=3.151),第十五天随访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症状积分分别是(1.60±1.06)分(2.35±1.18)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3.343)。试验组角质层含水量第一天检测为(34.35±8.94)g/(m2·h),第十天检测记录时,试验组角质层含水量升高明显(42.56±10.59)g/(m2·h),两次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4.189),第十五天再检测时实验组角质层含水量再次升高。结论治疗溢性皮炎时辅助外用类人胶原蛋白面膜敷料可有效减轻皮损,促进皮炎好转,同时增加皮肤角质层水分,提示或可将类人胶原蛋白研究入药,作为治疗溢性皮炎的一个有效辅助方式。

  • 标签: 脂溢性皮炎 类人胶原蛋白 皮肤角质层水分 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出48只新西兰兔,以高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给予所有兔子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调治疗,对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治疗前后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抗体(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胶原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区域进行定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斑块的CD34、VEGF、MMP3以及胶原阳性染色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阳性面积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治疗对于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改善,且斑块CD34、VEGF、MMP3以及胶原阳性染色面积显著下降。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辛伐他汀 股动脉粥样硬化 调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采用丁苯酞软胶囊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联合采用丁苯酞软胶囊以及单唾液酸神经节苷治疗)和对照组(26例,仅仅采用丁苯酚软胶囊治疗),通过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残障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1%,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mRs评分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但实验组患者上述评分相对于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采用丁苯酞软胶囊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神经 运动及认知功能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