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针灸疗法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强直性脊柱炎康复期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西医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其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期,给予患者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身体疼痛,加速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活动功能,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针灸疗法 康复期
  • 简介:摘要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保健,延缓冠心病的发生。采取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体育锻炼、心理保健、药物干预等系列康复保健方法。为了能有效地延缓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充分的体育锻炼,心理保健及药物干预,是最有效的减轻老年冠心病的发生的方法。我们研究老年冠心病预防保健与康复治疗,目的就是让老年冠心病的康复与保健引起人们的重视。

  • 标签: 冠心病 预防 康复 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予以探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K)评分为(68.25±17.25),运动能力评分为(78.2±1.8),平衡能力评分为(7.89±0.15),对照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8.20±15.23),运动能力评分为(45.3±1.6),平衡能力评分为(4.21±0.1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采用常规治疗加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质量,是急性脑卒中的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予以探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挂号的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3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2个月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K)评分为(68.25±17.25),运动能力评分为(78.2±1.8),平衡能力评分为(7.89±0.15),对照组在2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8.20±15.23),运动能力评分为(45.3±1.6),平衡能力评分为(4.21±0.1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采用常规治疗加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预后质量,是急性脑卒中的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早期康复 急性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思考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2012年9月到2014年8月期间从我院接收并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110例,并进行回顾性试验研究,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各55例。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的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康复治疗干预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降低了并发症地方发生,提高了神经功能的恢复速率,值得被广泛运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颅脑损伤 神经康复 干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腓骨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估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32例腓骨骨折患者,术后对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随访调查,32例患者中骨折愈合良好的有27例患者,可以正常负重,踝关节、膝关节及小腿的活动基本没有限制,日常活动恢复正常。结论对于腓骨骨折术后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效预防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关节痉挛得到减轻,促进骨折愈合率的提高,使关节功能能够尽快恢复。

  • 标签: 腓骨 骨折 早期康复治疗 肌肉萎缩 骨质疏松 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截瘫患者的心理状况,总结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60例截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相应的心理康复干预措施,总结心理干预要点。结果截瘫患者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干预后,康复有效率均超过90%,尤其是抑郁情绪患者康复有效率为100%。结论截瘫患者都会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障碍,加强患者的心理康复干预,可有效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截瘫 心理分析 康复治疗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肌劳损患者的康复推拿治疗。方法对2014年收治的腰肌劳损患者40例临床推拿按摩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腰肌劳损患者经治疗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3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在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显著加重,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并可有肌肉痉挛,腰脊柱侧弯,下肢牵制痛等症状出现。舒筋通络,温经活血,解痉止痛。

  • 标签: 腰肌劳损 推拿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治疗和临床价值给予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区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在我区接受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治疗治疗1、3个月后,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MBI量表评分有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之前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社区康复治疗的应用,具有明显的预后效果,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康复治疗 临床价值 Barthel指数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治疗技术合并中医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技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康复治疗技术合并中医推拿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康复的总有效率是56.5%,实验组患者康复的总有效率是82.6%;对于血象恢复时间、神志清醒时间、气管插管拔出时间,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对于中风后遗症的患者,采用康复治疗技术合并中医推拿治疗的疗效明显。

  • 标签: 康复治疗技术 中医推拿 中风后遗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社区中心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正规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BI和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社区康复治疗,有利于改善功能障碍,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社区康复治疗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4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康复治疗的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的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的闭合复位顺行扩髓髓内钉固定,术后即康复治疗。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评定并了解股骨干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活动度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2个月。优良率87.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5±2.6)月。结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即进行康复治疗,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髓内钉固定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针刺技术与康复治疗对于脑梗死偏瘫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针对本院入住的9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主要的因素是(A)针刺时机、(B)选穴、(C)疗程、(D)康复,以及3个治疗水平,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变化等。结果各项观察及评分都有所改善,并且在选穴及康复因素中效果明显(P<0.05).最终结果表明采用针灸与康复治疗,并且配合运动再学习的方法,能够在60天作为一个最佳治疗方案。结论在患者出现在14天以内时,采用针灸结合抗痉挛针法,再配合运动学习,60天,能够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并且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死偏瘫 针灸 康复 优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分娩产妇136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8例,对照组经Kegel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盆底电刺激治疗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6.2%明显提高,盆底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分娩后行盆底肌功能训练加上盆底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效果显著。

  • 标签: 产妇盆底康复 盆底肌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5.23±12.78)分,较对照组患者的(39.46±13.24)分高,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上下肢运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显著,且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其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中医针刺的基础上,再联合应用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在我院接受诊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选取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使用针刺治疗;而观察组在使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并比较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0.37%)明显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不仅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而且治愈该病的机率较高,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可广泛应用与实践。

  • 标签: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针刺 康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妇盆底肌损伤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并在临床推广应用。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本所门诊产后6~8周常规康复检查做盆底肌肉检测后收治的29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和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治疗,疗程结束3个月随访检测所有接受规范治疗的研究对象盆底肌力,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检测肌力并按相关标准判定对照组和研究组肌力≤3级分别为61例(36.3%)、74例(56.9%),盆底肌力分级≥4级分别为56例(43.1%)、107例(63.7%);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34.6%、67.3%,研究组盆底肌力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研究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功能减退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盆底肌锻炼、采用阴道哑铃练习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均为有效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以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的临床疗效最为显著,有实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盆底肌肉 康复治疗 临床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刺结合推拿康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因急性腰扭伤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服用西药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用针刺结合推拿康复疗法相结合治疗,3日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次后,观察组治愈率为80%,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的20%,40%有较大差异;治疗3次后,观察起效快,无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腰扭伤 电针 推拿康复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粘连型肩周炎患者实施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粘连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观察组给予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除运动疗法之外的其他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和74.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粘连型肩周炎患者实施运动疗法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及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运动疗法 综合康复治疗 粘连型肩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