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病房内,对整理床单位前后的10例次病房空气细菌菌落数监测,结果显示整理床单位前5min空气中检出的细菌菌落数低于200cfu/m3,整理后30min空气中检出的细菌菌落数大部分超过200cfu/m3,后者较前者的空气中细菌数存在明显上升;需从整理后消毒工作、无菌操作和整理中的扫床动作、开窗通风,以及人员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操作,避免增加空气细菌数,最终降低医院细菌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整理床单位 细菌数 菌落数监测 消毒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员流动对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的影响。方法以我院骨科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为研究对象,先选取2013年08月~2013年10月的40例入室人次完全相同的手术,按手术时间长短分为A、B、C、D4组,再选取同一时期手术时间相近,但入室人次不同的手术40例,按入室人次分为E、F、G、H4组,分别在静态(术前)和动态(术后)条件下,按日常空气采样标准采样,送检验科培养,测定手术室内的沉降菌数量。结果单位时间内动态与静态条件下沉降菌增量与手术时间和入室总人次有关。结论在手术时间相近的手术中,人员流动对层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员的流动量越大,对空气的洁净度的影响越大。

  • 标签: 人员流动 层流手术室 空气采样 空气洁净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在不同空气湿度下采用三氧消毒机进行消毒效果评价。方法应用空气平板沉降法微生物采样,在相对湿度>70﹪和<50﹪两种条件下,观察其消毒效果。结果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对三氧消毒机杀菌效果在试验条件下无明显影响,但在停机后,相对湿度高>70﹪,细菌数回升慢,保持效果稍好;相对湿度<50﹪、空气中菌数回升快。结论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的湿度监测尤为重要,每天至少消毒两次。

  • 标签: 三氧消毒机 空气消毒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过程中吸入空气和纯氧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儿(全部为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手术患儿)。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A组(空气组)FiO2=21%,B组(纯氧组)FiO2=100%,每组20例。静脉快速诱导后,A组(空气组)调整吸入氧浓度使得FiO2=21%,B组(纯氧组)仍为纯氧吸入,FiO2=100%。手术开始后3小时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SpO2、PaCO2,计算肺泡氧分压PA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氧和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PA-aO2/Pa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PaO2/PAO2)。结果在T2时间点上B组的PaO2高于A组的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SpO2高于A组的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相比,B组PaO2/FiO2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A-aO2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I=PA-aO2/PaO2和PaO2/PAO2与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维持过程中吸入空气不会导致低氧血症,同时避免了吸入高浓度氧对肺交换功能的影响

  • 标签: 全身麻醉 肺换气功能 肺内分流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空气压缩泵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住院需要泵吸治疗的患儿260例随机分为实验者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的护理和相关疾病知识宣教;实验组在施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包括分散患儿注意力、行为干预及渐进性诱导等。观察两组患儿在泵吸治疗过程中对抗、哭闹及顺利完成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对泵吸治疗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对泵吸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儿及其家长对泵吸治疗的了解,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提高社会效益。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 泵吸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规模饭店室内空气质量,为有关部门制定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闵行区不同规模的饭店(大、中、小各30家)进行干预前后的空气质量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饭店温度合格率为77.78%,干预后为95.56%;相对湿度合格率干预前为47.78%,干预后为96.67%;一氧化碳合格率干预前为36.67%,干预后为92.22%;二氧化碳合格率干预前为40.00%,干预后为81.11%;风速合格率干预前为72.22%,干预后为90.00%;甲醛合格率干预前为70.00%,干预后为80.00%。结论干预后饭店室内空气质量明显提高,相对湿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干预前后的合格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

  • 标签: 饭店 空气质量 干预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高压空气灌注伤护理过程需要注意的各项问题进行研究,力图将高压空气灌注伤护理工作做到深处,为灌注伤相关护理工作提高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 标签: 高压空气 灌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街头献血屋空气细菌菌落培养结果,对空气消毒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完善工作方法。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和细菌培养法收集我站2014年广场街头献血屋消毒后的空气菌落,并计算其菌落总数结果。结果6、10月份有菌群超标的现象。结论街头献血屋空气消毒效果受气候,环境,人员和设备等因素的影响,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法,加强管理。

  • 标签: 献血屋 紫外线空气消毒机 紫外线灯管 消毒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钙两种皮下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80例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下注射方法,实验组采用注射器内少量空气法皮下注射,12h后观察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的大小。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率及出血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采用注射器内少量空气法皮下注射可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面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疾病的恢复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注射器内少量空气法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12种有机毒物;正己烷、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酮、丙酮和三氯乙烯多种有机毒物的分析。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活性炭管吸附空气中有机毒物,二硫化碳解吸,经HP-FFAP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结果分离效果理想,相关系数r>0.999;相对标准偏差范围在1.1%~6.8%之间;最低检出限范围0.10~0.79μg/mL;空气中最低检出浓度范围0.1~0.5mg/m3;解吸效率范围90.9~97.8%。结论操作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多种有机物毒物的同时测定。

  • 标签: 工作场所 有机毒物 测定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气波压力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0月入住我院康复医学科3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模式A、压力80mmHg下的空气波压力对纳入患者患下肢20分钟/次、2次/天,治疗约20天;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双下肢在治疗前后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患侧与健侧比较,患侧血流峰速度(18.14±4.53)、血流平均速度(10.97±3.34及血流量(5.78±2.69)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0天后患侧血流峰速度(27.13±0.85)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疗法能够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血液回流,改善下肢静脉血液瘀滞状况;重复使用空气波压力疗法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 标签: 空气波压力治疗 脑卒中 血流动力学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下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1例肠套叠患儿,将46例接受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的患儿纳入对照组,另45例接受超声下空气灌肠整复的患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平均复位时间、一次性复位成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复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一次性复位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下空气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的应用效果优良,可显著减少患儿手术时间,提高一次性复位率,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优,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超声下空气灌肠整复 肠套叠 一次性复位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的一则研究论文称,全球范围内室外空气污染每年带来300万人的过早死亡。室外的空气污染物,例如臭氧和直径小于0.0025毫米细颗粒物,与一些严重的疾病有关,其来源决定了这些细颗粒的毒性,并会长期影响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04~2012年10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病例,对照手术结果对空气灌肠治疗失败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08例患儿,空气灌肠整复91例,整复失败17例。结论掌握好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禁忌症及整复失败的相关因素,既能减少患儿所受射线辐射又能杜绝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儿 肠套叠 灌肠 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方法9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确诊后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又给予了系统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7.78%)明显比对照组的(84.44%)高(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的护理干预可以确保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空气灌肠复位 小儿急性肠套叠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进行临时静脉推注时预防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方法,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及一些不良后果。方法随机将50例病人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输液操作,改良组在接注射器之前滴入2-3滴药液于头皮针栓部空隙后再衔接注射器。结果常规组与改良组在空气进入情况下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静脉推药法安全、可靠,可以弥补常规静脉推药法的不足。

  • 标签: 静脉推注 微量空气 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