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聚乳酸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合成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多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本文对聚乳酸的基本性质、合成以及应用作简要介绍。

  • 标签: 聚乳酸 基本性质 合成 应用
  • 简介:摘要可降解复合神经组织导管,或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是在单纯的生物性组织导管中添加可降解材料制备成复合导管,并在其中加入能够促进轴突生长的物质,诱导神经断端生长,加入的物质包括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雪旺氏细胞等。构建复合神经导管是目前用于修复长段外周神经缺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复合神经 组织工程 可降解材料 雪旺细胞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狼刺根对六种代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六种实验的抑实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埃希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几乎无效。可作为药用植物予以开发。

  • 标签: 狼刺 抑菌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狼牙刺地上植物部分对六种代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六种试验的抑试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埃希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几乎无致。可作为药用植物予于开发。

  • 标签: 狼牙刺 抑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用于火热亢盛、迫血止溢、目赤暴痛、热毒疮疖处方中,抑中药材配伍前后的抑效应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抑试验,试管二倍稀释法,先测定各抑中药材的抑性,再对处方中有较强抑菌作用的几种中药材进行配伍,同法测定其抑效果。结果处方中黄岑、大黄、黄连、甘草配伍后,对细菌抑的总体效果相当于几种药材的平均效果;对霉菌的整体抑菌作用,只达到几种药材中,抑性最低药材的抑效果;对酵母的总体抑菌作用,相当于几种药材中,抑性最强药材的抑效果。甘草的不同配比,对整个配伍的抑效果无明显作用。结论该处方中抑中药材配伍后,细菌抑菌作用无明显变化;霉菌抑菌作用具拮抗作用;酵母抑菌作用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 标签: 中药材 抑菌性 配伍的抑菌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吸收性,广泛应用于缓释药物载体、手术缝合线、骨折内固定材料等生物医学领域和农业、工业包装等领域。该文综述了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作为缓控释载体应用于植入剂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聚乳酸类 生物可降解 植入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太白花对六种代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六种试验的抑试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埃希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无效。

  • 标签: 草药 太白花 抑菌。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柿叶提取物对六种代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六种试验的抑试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埃希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几无抑菌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秦岭草药蝎子七对六种代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六种试验的抑试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大肠埃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几乎无效。

  • 标签: 蝎子七 抑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酪酸梭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患者中选取小儿消化性腹泻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分别给予醒脾养儿颗粒、酪酸梭散治疗,对其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体效率好,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短,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在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治疗中,应用酪酸梭散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尽早消除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散 小儿 消化不良性腹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末端回肠炎患者使用酪酸梭胶囊联合甲硝唑的治疗疗效。方法将在我卫生队收治的慢性末端回肠炎的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酪酸梭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酪酸梭胶囊联合甲硝唑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时间均为14d,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末端回肠炎患者使用酪酸梭胶囊联合甲硝唑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且联合服用患者的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胶囊 甲硝唑 慢性末端回肠炎
  • 简介:摘要光滑念珠和白色念珠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两个致病性酵母,它们都可以在人体内共生,但是在一定的诱因下他们会转变为侵袭性致病菌侵害人体。虽然同为念珠,但是光滑念珠和白色念珠在入侵人体的策略上却有明显不同。在粘附特性上,两种真A都有依赖不同的内环境因子来检测机体状况A而表达特定的黏附素的能力。光滑念珠主要依赖的粘附素为Epa蛋白,而白色念珠则通过粘附素ALS3蛋白和HWP1二阶段的表达介导其整个粘附过程。进一步的侵袭过程中,光滑念珠通常以酵母的形式生长,入侵策略较为保守,主要依赖宿主细胞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并且能与细胞共存较长时间。白色念珠采取了较积极的入侵策略,当它以菌丝形态在体内生长时,其菌丝能够快速生长并破坏宿主细胞,从而完成进一步入侵。机体固有免疫方面,光滑念珠可以通过寄生于巨噬细胞来逃避机体免疫应答,它不仅在巨噬细胞内生存,而且可以在其内复制,直到巨噬细胞最终破裂。而白色念珠入侵宿主后,快速生长的菌丝会迅速破坏巨噬细胞并释放真菌,引起宿主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导致死亡。通过对比了解它们致病过程的差异和共同点,对诊断、预防及治疗侵袭性念珠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镁合金因具有可降解性及较高的适宜机械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而使得其作为骨科植入材料的应用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人体内环境引起材料腐蚀等原因限制了金属材料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发展。然而利用表面改性处理技术,能够使镁合金逐层降解,使得降解速度可控的镁合金器件更易于在骨科植入材料中的应用。本文总结了镁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不同工艺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其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

  • 标签: 镁合金 表面改性 降解 医用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通科室分离与ICU分离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对比性分析和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ICU住院患者和50例普通住院患者的各类病原体,对病原体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对比普通科室分离与ICU分离的分布及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405株病原,普通科室与ICU病原均以杆菌为主,但群数量分布差异显著(P<0.05);普通科室中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的敏感性(28.32%)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率(53.26%)均较低;ICU中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仅6.18%,球菌属敏感率仅(34.1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对病原耐药性的检测,是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关键。

  • 标签: 普通科室 ICU 分离菌 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酪酸梭片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疗效。方法将2010-2012年住院期间200例Hp患者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三联疗法)和治疗组(酪酸梭片联合三联疗法),疗程为2wk。治疗2wk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尿素酶试验,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0%和75.0%,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慢胃炎、胃溃疡患者Hp根除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酪酸梭片联合三联疗法Hp根除率高,效果优于传统三联疗法。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片 幽门螺杆菌 HP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患儿的耐药。方法抽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302例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患儿血液标本、脑脊液标本、分泌物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等送检,严格遵循《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患儿的临床标本行细菌分离培养。观察患儿的耐药菌类型。结果本组302例住院患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130例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氏占比40.05%,79例检出MRSA,占比26.07%,50例检出产ESBLS大肠埃雷伯氏,占比16.56%。<6个月患儿细菌分布以产ESBLS大肠埃希氏、MRSA为主,6个月~1岁患儿细菌分布以产ESBLS大肠埃希氏、MRSA为主,2~4岁、5~9岁患儿细菌分布以MRSA为主。住院患儿对呋喃妥因、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6.25%、86.25%。多西环素、庆大霉素等抗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住院儿童感染细菌以产ESBLS大肠埃希氏、MRSA为主,耐药菌株逐渐增多,医院应注意抗生素滥用。

  • 标签: 住院患儿 耐药菌 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
  • 简介:摘要沙门氏是影响食品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沙门氏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标准检测方法、显色培养基法、免疫学法等。本文主要对沙门氏检测方法及发展前景进行概述。

  • 标签: 沙门氏菌 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