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清醒经鼻探气管插管的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0例行经鼻清醒气管插管麻醉的患者进行研究,均排除经鼻插管禁忌症分组法,15例上颌骨骨折,8例下颌骨骨折,26例肥胖颈短困难气道,强直性脊柱炎3例,颈椎骨折2例,颈部放疗史1例,颈部巨大肿块5例。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类药物诱导下,分别采用经鼻探听气流拧导管法、经鼻探皮球辅助法、经鼻探吸痰管导引法,对比三种方法的插管成功率、不良反应率。结果皮球辅助法和吸痰管导引法在插管成功率上明显高于探听气流拧导管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皮球辅助法和吸痰管导引法插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种方法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球辅助法,吸痰管导引法,插管成功率高,用时时间短,不需要昂贵设备,基层医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芬太尼类药物 清醒气管插管 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8层螺旋CT对于回部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临床拟诊为回部病变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18例手术,12例抗炎治疗后好转。结果36例回部病变中,粘液癌1例,低分化腺癌1例,回部癌1例,脂肪瘤1例,回部炎性病灶29例,克罗恩病1例,其中2例CT诊断回部肿瘤,患者未手术;多层螺旋CT显示回部病变肠管受侵的范围,肠腔的狭窄,周围改变,强化特点,淋巴结肿大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对于回部病变不同特点表现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回盲部,回盲部病变,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置管术与肘部穿术两种置管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5月采用肘部穿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5月-2015年12月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置管术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血栓、脱管、穿刺部位渗血的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及导管异位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血栓、穿刺部位渗血的发生率及导管异位率低于对照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塞丁格置管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静脉炎、血栓、渗血)少,导管异位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ICC 盲穿术 改良seldinger置管术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窝封闭术对于儿童窝沟龋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66例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儿童,对其左侧上下第一恒磨牙进行PFS作为治疗组,选择其对侧健康同名牙作为对照组,观察3年内的封闭剂保留情况及防龋效果。结果1年窝封闭剂完整保留率较高,为91.7%,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完全保留率有所下降,但仍较为理想,为81.5%;对照组于第二年开始患龋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且其增长速度较快,随访3年时的患龋率显著高于随访2年时的患龋率(P<0.05)。结论窝沟封闭剂技术对儿童预防龋齿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防龋 儿童 窝沟封闭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窝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儿童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窝封闭术进行预防,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氟保护漆进行预防,测定两组龋均值,同时观察两组龋齿、领面龋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龋均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龋齿、领面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窝封闭术的同时,配合氟保护漆能有效预防儿儿童发生。

  • 标签: 儿童龋齿 窝沟封闭术 氟保护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窝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来我科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儿童共164颗第一恒磨牙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施以窝封闭术预防龋齿,观察组施以窝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的方式预防龋齿,对比两年后两组研究对象龋均值、邻面龋发生率、龋齿发病率、封闭剂脱离情况。结果经过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邻面龋发生率和龋齿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龋均值较高,封闭剂脱离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窝封闭术联合氟保护漆在预防儿童龋齿中的疗效较好,能有效降低龋齿发病率和邻面龋发生率,可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龋齿 窝沟封闭术 氟保护漆 封闭剂脱离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Rouviere解剖定位及其应用价值,希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按照患者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纳入,即为实验组100例在Rouviere解剖定位的引导下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传统组100例行传统的定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腹腔镜组患者的Rouviere进行分型,其中59例患者为开放型,32例患者为融合型,19例患者为缺失型,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组,对比两组治疗数据,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差异之间存在统计学(P<0.05)。结论医院接收到患者之后,临床上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Rouviere解剖定位治疗,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以促进临床效果的提升,使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缩短,从而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有效改善。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Rouviere沟 解剖定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窝釉质成形封闭术(EST)与窝杯刷清洗封闭术(CST)三年后封闭剂的保存情况。方法89名7~8岁,平均7.5岁儿童,采用半口对照法,分别在左右两侧第一恒磨牙采用不同的窝封闭术。术后随访3年,记录封闭剂的保留情况。结果EST组与CST组的封闭剂全部保存率在术后半年和一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两年两组封闭剂完整保存率分别为91.76%和82.35%,术后三年的则分别为91.18%,和7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长期临床效果看,EST的封闭剂保存率高于CST。

  • 标签: 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 窝沟杯刷清洗封闭术 封闭剂临床保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眶隔脂肪转移填充技术在治疗眼袋伴随泪凹陷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42例眼袋伴随泪凹陷的求美者,采用经下睑缘皮肤入路,进行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至下睑眶缘凹陷处,达到去除眼袋同时矫正泪凹陷畸形的目的,术后观察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3~12个月,42例求美者眼袋明显矫正,同时泪凹陷处得到改善,无明显切口瘢痕及睑外翻等不良并发症。其中2例术后泪凹陷处改善不足,仍有一定凹陷,行二次手术自体脂肪填充眶下缘凹陷区后效果满意。结论对眼袋伴随泪凹陷畸形的求美者,采用眶隔脂肪转移填充技术,不仅对眼袋进行了整复而且充分矫正了泪凹陷畸形,此术式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眶隔脂肪 眼袋 泪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间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行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1组24例,对照2组24例。观察组患者行肌间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1组患者行单纯的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2组患者行单纯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评价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统计患者的麻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为91.66%,对照1组为75%,对照2组为79.16%,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的优良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平均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均<0.05)。结论肌间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上肢手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麻醉 腋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采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4例进行上肢手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2例患者采取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作为低浓度组,另52例患者采取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作为高浓度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同位置神经阻滞情况看出,高浓度组麻醉起效时间比低浓度组时间少,但是高浓度组镇痛保持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低浓度组时间长;且高浓度组患者各位置神经阻滞率比低浓度组阻滞率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均具有一定肌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效果更好,麻醉起效时间快,镇痛保持时间较长,但是同时延长患者运动阻滞时间。

  • 标签: 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不同浓度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