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我院C型臂X线机在手术中的使用情况,讨论了该机使用过程中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在手术过程中如何对受术者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离辐射对患者的危害,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 标签: C型臂X线机 电离辐射 受术者 安全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600例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放射组,9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随着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的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放射组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果表明,电离辐射会影响放射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于放射中心比较加强防护工作。

  • 标签: 电离辐射 放射人员 染色体畸变 微核率
  • 简介:摘要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本文通过对320例尖锐湿疣患者利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及对患者进行人性化、全方位的护理,初步探讨在应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治疗及护理工作,以预防感染,减少复发达到治愈的目的。

  • 标签: 尖锐湿疣 电离子手术治疗机 护理
  • 简介:摘要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CA)是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一种上皮肿瘤,与性接触有一定关系。目前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的首选方法仍为电灼、激光或手术切除。我科在临床中运用保留皮桥电离子电灼术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疗效显著,有效避免了肛门皮肤缺损,伤口愈合缓慢,以及肛门狭窄的弊端。

  • 标签: 保留皮桥 电离子 电灼术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干扰素注射联合多功能电离子术治疗对尖锐湿疣治疗以及治疗后是否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8月-2012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只进行电离子术的切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药物干扰素注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患者中,患者大部分经过1次治疗就能治愈,只有1例复发,治愈率为98%。而在对照组患者中,患者复发的概率比较大,治愈率仅为78%,差异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结论对于患有尖锐湿疣的患者来说,在电离子术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注射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治疗后的复发,值得临床医生在治疗尖锐湿疣时推广使用。

  • 标签: 干扰素 多功能电离子术 尖锐湿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水酒精封闭注射与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联合治疗皮肤血管瘤与传统的无水酒精封闭注射单纯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4例皮肤血管瘤患者(符合入选条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结束后半个月观察疗效,无水酒精与电离子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无水酒精治疗组。

  • 标签: 无水酒精 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 皮肤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的麻醉喉镜在经过供应集中清洗、消毒之后的效果,分析其方法的应用性。方法A组回顾性抽取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至12月经手术手工清洗、浸泡并消毒的麻醉喉镜200片。B组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经供应集中用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按标准流程清洗、高压蒸汽灭菌的麻醉喉镜200片。所有的麻醉镜片均采用目测法、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测法及细菌培养计数法鉴定消毒效果,并记录镜片的损耗率。结果A组和B组麻醉喉镜片,目测法、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测法及细菌培养计数法合格率分别是95.50%和100.00%、91.00%和98.50%,87.50%和96.50%,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麻醉喉镜片损耗率为98.00%和99.31%,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麻醉喉镜片由供应集中清洗、消毒灭菌效果优于手工清洗方法。不但保证了麻醉喉镜彻底清洗的效果和灭菌质量,而且人力和物质资源得到了共享,为医院节约了医疗成本,降低医疗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手术室麻醉喉镜 集中清洗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加强儿童输液的管理工作,不但能减少静脉输液流程中产生的缺陷事件,同时可确保输液患儿的安全性。而信息化技术能够将输液流程优化,并将硬件措施进行改善,此外还需要加大管理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考核,对护理用具予以重视,随后实施综合管理。

  • 标签: 儿童输液室 静脉输液 安全
  • 简介:摘要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能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这些心理障碍可导致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我科对80例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并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手术作为
  • 简介:摘要QCC(英语QualityControlCircle,中文译成“质量控制圈”或“品管圈”)是同一工作单元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通过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手法,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在中国大陆,像这样由若干员工组成的质量改进或自我改进的小组被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或QC小组。

  • 标签: 主题,活动计划,对策,目标
  • 简介:摘要为保证实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不同实验的结果具有可比性,我本年度2次将无间质评计划的检验项目5’NU、CYSC、ACE、HCY、TBA、CHE、ADA与广西科技大学一附院检验科进行比对,R>0.975,结果TBA、ADA比对不通过,其他项目两家医院具有可比性,TBA、ADA下半年比上半年的差距有所缩短。

  • 标签: 室间比对 无室间质评计划
  • 简介:摘要手术与供应一体化运作提高两个部门的服务能力,使两个科室的工作流程更科学合理,既保证手术器械的灭菌质量,又能使手术护士全心全意服务好手术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急诊护理中循证手术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手术急诊病患104例,利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对104例病患进行分组A组、B组各52例。A组采用循证手术护理,B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术后恢复时间和手术时间都明显比B组缩短,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明显低于B组的15.38%,P<0.05。结论对手术急诊病患施以循证手术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身体机能恢复。

  • 标签: 循证手术室护理 并发症 急诊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在手术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提高手术护理的安全管理问题。方法随机选取于我院就诊治疗的200例手术患者(2009年6月~2012年6月期间)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手术中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选取30名医护人员做问卷调查,探讨手术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拟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手术中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问题。结果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估的越全面,医护人员对手术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的越彻底,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越少,手术效果越好。结论患者术前充分了解病史、完善检查,明确其在手术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术中加强护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手术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的安全隐患问题,使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都得到有力的保障。

  • 标签: 手术室 风险因素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将绩效考评管理用于手术护士的价值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本医院手术中40名护理人员,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0名),其中一组使用常规管理的管理方式为对照组,另一组使用绩效管理的管理方式为实验组。在对实验组进行绩效管理干预5个月后,根据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职业道德等根据考核标准进行考核。采用各种规则评分标准,护理人员自评,护士长评测,以及医生和病人的满意度使用百分制打分制。结果实验组在被干预5个月之后,总的优良率达到100%,对照组优良率达82%,所以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绩效管理用于手术中护士的管理,具有可行性,提升了护理质量,以及手术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价值性!

  • 标签: 绩效管理 手术室 护士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P排班对工作质量及临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未实施AP排班半年时间及实施AP排班半年时间的临床满意度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AP排班后,临床对供应工作满意度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结论AP排班模式较传统正常排版模式可显著提升工作质量。

  • 标签: AP排班 工作质量 临床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