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1-3岁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雾化吸入,一组作为对照组,加超声雾化吸入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两组均为每次10-15min,2次/天,连用5天。5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评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血氧饱和度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但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治疗小儿肺炎,且易于操作,患儿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氧气驱动 雾化吸入 小儿肺炎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8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在最大呼气流量和SPO2方面,观察组患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咳嗽症状消失时间、憋喘症状消失时间、肺鸣声消失时间等三方面,观察组患者水平短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过程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安全可靠选择。

  • 标签: 氧气驱动 雾化吸入 小儿支气管哮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雾化吸入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一种重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方法本文就我科常用的两种雾化吸入方法进行对比,从使用、时间、过程、后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论使用电动雾化器比气动雾化器更方便、雾滴更稳定,但气动雾化则同时可供氧;电动雾化需要特定的雾化器,氧气驱动雾化不需要特定的雾化器;根据不同的疾病可选择合适的雾化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素氧驱动雾化吸入对学龄期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学龄期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应用肝素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肺功能指标的提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素氧驱动雾化吸入比常规的雾化吸入疗法更为有效地改善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肺功能。

  • 标签: 肝素 雾化吸入 氧气驱动 支气管哮喘 儿童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氧气驱动下配合加温式微量泵输液器持续滴入法较传统的间断人工定时滴入法的加温及湿化效果显著。方法选择40例病人采用氧气驱动并配合加温式微量泵输液器持续滴入法,对比传统的间断定时滴入法,在所需要的护理操作时间;痰液性状;肺部情况(听诊);血氧饱和度;是否起到加温、湿化作用;平均拔管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护士的操作时间仅是传统方法的1∕14.4;无一例患者出现痰液粘稠、有异味;患者平均提前3‐8天拔管。结论氧气驱动并配合加温式微量泵输液器持续滴定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治愈率。

  • 标签: 氧气 加温 湿化 微量泵 持续 人工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