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潜伏梅毒流行特点和检出途径,探讨防治策略和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0月在祁阳县疾控中心皮肤性病科确诊为潜伏梅毒的1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科潜伏梅毒平均检出率为5.86%,检出途径以孕检和产检检出最多,手术前检验检出其次。平均年龄37.4岁,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患者以务工者最多,个体商业者其次,干部职员最少,传播途径以非婚异性性接触传播最多。结论扩大梅毒检测范围,早期检出潜伏梅毒、规范化治疗和治疗后定期随访,同时对梅毒高发人群加强梅毒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是潜伏梅毒防治非常重要的措施。

  • 标签: 潜伏梅毒 防治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60例在我院住院分娩的精神紧张初孕妇,在潜伏期中使用安定10mg静脉推注,对产程进展,新生儿评分,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进行分析讨论,并设有60例精神紧张不用安定的初孕妇与之对照。结果潜伏期静脉推注安定10mg可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安定 潜伏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潜伏性感染预防性治疗效果。方法将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高危人群)行胸片、PPD(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将胸片正常、PPD强阳性(+++)200例结核潜伏性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给予异烟肼+利福平治疗3个月,对照组不给任何治疗,之后随访2年,观察预防性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异烟肼+利福平预防性治疗,以后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危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对潜伏性结核感染者进行预防性治疗。

  • 标签: 结核潜伏性感染 预防性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分娩镇痛是目前产科麻醉中常用的一项技术,也是舒适麻醉的一个项目之一。但是在分娩镇痛时机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的分娩镇痛起步相对较晚,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国是否存在一些差异,我们选择了不同的镇痛时间段的病人进行了对比性观察分析。为我国后期的分娩镇痛的大力开展和舒适化医疗提供一些实际的数据依据。

  • 标签: 分娩镇痛 潜伏期和活跃期 对比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对潜伏期瑞芬太尼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在我院临产进入待产室的孕妇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娩时分别采用耳穴贴压法联合瑞芬太尼静脉分娩镇痛与常规处理产程,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瑞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结果试验组瑞芬太尼用量、PCA按压次数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能减少潜伏期瑞芬太尼分娩镇痛用量

  • 标签: 分娩镇痛 耳穴贴压 瑞芬太尼
  • 简介:摘要本研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HIV-1潜伏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的HIV-1假病毒感染人Jurkat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GFP阳性细胞群,经20天培养后,获得静息的GFP阴性的细胞群,之后通过激活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A,TSA)刺激,检测GFP以及p24抗原的表达情况,筛选出HIV-1潜伏感染的单克隆细胞群。该新方法较传统方法更为有效,所建立的HIV-1潜伏感染模型可用于各种药物或激活剂的筛选和检测,也为进一步研究HIV-1潜伏感染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 标签: HIV-1Jurkat T细胞系绿色荧光蛋白潜伏感染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足月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麻醉,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在VAS评分、宫缩强度、下肢运动阻滞评分、产程时间、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起效时间、用药量显著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潜伏期镇痛起效快、用药量少、镇痛完全,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所收的孕产妇100例,将患者以分娩镇痛时机分为潜伏期镇痛组(观察组)与活跃期镇痛组(对照组),各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腰硬联合阻滞,详细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运动阻滞情况、产妇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宫缩素使用情况等。结果两组孕产妇分娩中的生命体征稳定,观察组孕产妇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产程潜伏期以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达到镇痛效果,临床效果良好确切,可有效缩短孕产妇潜伏期时间。

  • 标签: 分娩 潜伏期 活跃期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潜伏期与活跃期分娩镇痛对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3月—2014年7月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9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5例。对照组孕妇在活跃期进行分娩镇痛,观察组在潜伏期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分娩结局、新生儿预后。结果观察组阴道助产、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而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8.5±1.7)分,高于观察组(7.3±1.2)分,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潜伏期行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安全性高,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新生儿预后。

  • 标签: 分娩镇痛 潜伏期 妊娠结局 新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自控注药应用于孕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足月妊娠正常分娩的初产妇670例,根据是否进行分娩镇痛及在产程不同时段开始实施分娩镇痛时机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Q组为潜伏期组,实施镇痛例数为235例;H组为活跃期组,实施镇痛例数为225例;D组为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例数为210例。观察并记录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各产程时间、最终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新生儿5分钟内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对产妇的不良影响等。结果(1)镇痛效果比较Q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D组P<0.05,与H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Bromage评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最终分娩方式比较Q组与H组阴道分娩率高于D组,而剖宫产率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阴道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催产素使用率Q组催产素使用率高于D组(P<0.05),但与H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各产程时间比较Q组的潜伏期、活跃期与D组相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组与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三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5min内阿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胎心异常、低血压、呼吸抑制、产后尿潴留等三组均未见发生。皮肤瘙痒Q组与H组均有3%~5%的发生率,而恶心呕吐Q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注药应用于孕产妇潜伏期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可缩短潜伏期和活跃期,对产程影响轻微,阴道分娩成功率高,不增加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对产妇和新生儿不良影响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只要熟练掌握实施时机,在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最终使全产程无痛也是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娩镇痛 潜伏期 硬膜外 患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西泮与间苯三酚联合用药在纠正产程潜伏期异常的效果。方法通过临床使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不协调性宫缩乏力、协调宫缩潜伏期延长、宫颈水肿均显示有一定效果,尤其在不协调宫缩中,对真假宫缩判定,临产、非临产判定仍有较高诊断意义。

  • 标签: 地西泮 间苯三酚 产程潜伏期异常
  • 简介:摘要哮喘持续状态系指支气管哮喘的重度发作,由严重的支气管痉挛,粘液水肿,痰液梗阻等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对止喘治疗反应不佳,经12-24小时后病情任然不能控制者。哮喘持续状态是危及生命的内科急症,必须采取紧急的治疗措施,及时控制。本文就哮喘持续状态的门诊处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哮喘持续状态 门诊药物治疗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癔症状态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6例癔症状态患者,平均年龄28岁,针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我院精心护理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完整的身心护理,可使癔症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癔症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观察护理效果。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组治愈5例,好转23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93.3%。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延缓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可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和引起心理状态变化的原因,通过研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肿瘤患者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加快肿瘤的治疗速度。

  • 标签: 妇科 肿瘤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42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临床特点,以防止其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选取符合癫痫持续状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计42例,对其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继发性癫痫38例,病因分别为脑外伤10例,脑梗塞9例,原因不明6例,脑肿瘤6例,痴呆3例,病毒性脑炎2例,脑出血1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4%;2例死亡病例并发严重肺部感染。结论对于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应尽早中止癫痫发作,针对病因治疗,同时还应防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发病原因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癫痫持续状态患者采用综合措施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月的3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对其采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以及利多卡因等药物静脉滴注进行综合治疗,总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例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有28例病情得以控制,且恢复清醒状态。而2例患者由于脑出血,形成脑疝而死亡,死亡概率为6.67%。结论采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以及利多卡因等药物静脉滴注对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癫痫 持续状态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镜检查中麻醉和非麻醉状态的临床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的使用胃镜检查的病患的100例,根据病患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均为50人。对参照组的病患予以常规的检查之后直接进行胃镜检查;对实验组的胃镜检查病患予以常规的检查并采取麻醉措施,至病患完全失去知觉之后再进行胃镜检查,并比较两组胃镜检查病患的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过实验组和参照组的对比,实验组病患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之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患进行胃镜检查的过程中采取麻醉措施能够有效地缓解病患的疼痛,并能够优化病患的各项临床指标,减少病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 标签: 麻醉状态 非麻醉状态 胃镜检查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