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儿汗证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临床观察尤其在小儿外感热病后期表现尤其突出,小儿本身脏腑娇嫩,藩篱疏松,易感外邪,外感热病后期正气损耗,气阴两虚,营卫失调,所致腠理不密引发汗证,不利于正复御邪;更会导致体虚复感。本文以外感热病后期的突出症状汗证为切入点,探讨小儿在外感热病过程中生理病理特点,浅析把握治疗的关键时机,注重益气养阴,敛汗固表,扶正驱邪,对于小儿汗证的治疗乃至病后调理、防病御邪、增强体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小儿汗证 外感热病 后期治疗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区医疗机构报告的1例登革热病例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为以后的登革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病毒NS1抗原、抗体及相关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患者在发病前有印度旅行及蚊虫叮咬史,回国后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及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总数下降等表现。血清检测登革病毒(DENV)NS1抗原、IgG抗体和IgM抗体均为阴性,DENV通用核酸阳性、DENV-3核酸阳性。寨卡、新型布尼亚和基孔肯亚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患者隔离治疗5天后,痊愈出院。对患者所在医疗机构进行蚊媒监测和灭蚊措施。患者出院25日后无二代病例发生,疫情终止。结论此起疫情为一起境外输入性3型登革热病例疫情。对于有伊蚊传播的多种传染病流行区旅行史的发热病例,采用多种病原体同时检测可以缩短检测时间,提高诊断效率。登革病毒感染早期,与抗原和抗体检测相比,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核酸的灵敏度最高,分型核酸的灵敏度高于通用核酸的灵敏度。

  • 标签: 3型登革热 输入性 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