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SLN)对早期宫颈癌淋巴转移的预测及对淋巴微转移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80例,其中50例患者利用蓝色染料示踪法进行SLN识别,30例患者利用放射性核素和蓝色染料联合法来对SLN进行识别和定位,对SLN进行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联合法SLN的检出率、灵敏性均为100%,假阴性率则为0;检出SLN102枚,单一HE染色没有转移,免疫组化抗角蛋白阳性,检出微转移1例;染料法SLN检出率为90.0(45/50),假阴性率为38.5%(5/13),灵敏性为61.5%(8/13),准确性为95.6%(43/45)。结论SLN能有效预测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联合法识别的灵敏性较高。给予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能让转移淋巴诊断准确性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前哨淋巴结 早期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预测 淋巴结微转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两种术式(单纯前哨淋巴活检、腋窝淋巴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有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100例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腋窝淋巴清扫术,观察组给予单纯前哨淋巴活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之间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2例,疼痛、麻木的3例,肌力减退的6例,局部复发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0%,对照组患者发生活动受限8例,疼痛、麻木的7例,肌力减退的9例,局部复发的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0%,相比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清扫术治疗前哨淋巴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相似,相比于腋窝淋巴清扫术来说,单纯前哨淋巴活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哨淋巴结阴性 早期乳腺癌 单纯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12月间我院儿科应用高频超声诊断的68例肠系膜淋巴肿大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68例患儿中,超声示脐周及右下腹见肿大淋巴32例(47.1%),右下腹见肿大淋巴24例(35.3%),左上腹及脐周见肿大淋巴12例(17.6%);肠系膜见淋巴融合征象33例(48.5%)。超声显示肿大淋巴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内部有低回声,髓质回声略偏强,皮髓质分界欠清晰,其中肿大淋巴最大28.5mm×14mm,最小10.5mm×5mm,CDFI探及淋巴内部存1条细小彩色血流信号,由淋巴门向淋巴内伸入。经临床证实,本组68例患儿中肠系膜淋巴炎65例(95.6%),阑尾炎合并阑尾周围淋巴肿大3例(4.4%)。经临床治疗后2~3个月后复查超声,所有患儿淋巴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及消失。治疗15d后,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彩超可清晰显示肿大淋巴,可作为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的首要检查手段。采用中西医结果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肿大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P<0.05),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高频超声 中西医结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核的CT特征。方法47例颈部淋巴结核患者接受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其所有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病理学表现,颈部淋巴结核的CT表现分为四型I型结核结节及肉芽肿形成5例;Ⅱ型淋巴干酪样坏死18例;Ⅲ型淋巴包膜坏死21例;Ⅳ型淋巴干酪样坏死破溃并向周围侵犯3例。结论CT可较为准确反映颈部淋巴的病理学变化,对于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结核 颈部淋巴结 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肠系膜淋巴炎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4年10月收治的共80例肠系膜淋巴炎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分析观察诊断结果。结果80例儿童患者的声像图显示,所有患者腹腔中都可以观察到肿大淋巴(大于两枚),淋巴的最大切面长轴径和短轴径的范围分别为10~25mm和5~12mm,纵横轴长度之比(长轴径/短轴径)大于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中能够观测到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测能够有效的检测出儿童肠系膜淋巴炎,在临床检测中应用非常广泛,具有诊断准确、检出率高的优势,能够为病因分析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准确的依据,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儿童 肠系膜淋巴结炎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对EGC的前哨淋巴(SLN)示踪价值,并对前哨淋巴的病理及临床分布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住44例胃癌患者,对患者进行开腹搜查并于肿瘤附近浆膜下注射纳米碳,最先染色的即为SLN,将SLN送检病理科明确检查并评估其价值。结果44例胃癌病人成功检测率为95.7%,检出总SLN为54枚,平均(1.22±0.54)枚/例,将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两组患者进行淋巴转移率比较,淋巴转移率分别为4.6%和47.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测量准确率及敏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是示踪胃癌前哨淋巴的敏感方法,正确使用纳米碳可以显著提高检出率,对于预测SLN检测区域淋巴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早期胃癌 前哨淋巴结 淋巴转移 纳米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超声诊断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患有肠系膜淋巴炎的5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显示健康的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超声诊断情况。结果经过超声诊断后,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肿大的部位大多在右下腹,占比为71.15%(37/52),然后是脐周部位,占比为23.08%(12/52),其余部位占比为5.77%(3/52)。观察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纵径、横径、纵横比显著大于对照组,淋巴的数量大多为多发多于对照组,一般呈串珠状或者是簇状分布,没有融合现象,血流信号呈现点条状且明显。而对照组淋巴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分散,血流信号稍微出现星点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炎采用超声诊断是目前最佳的检查手段,可对医师的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小儿肠系膜 淋巴结炎 超声诊断 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的经验教训。方法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接种点管理进行调查。结果此次事件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应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熟练掌握卡介苗接种方法,以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预防接种 卡介苗 淋巴结炎 异常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淋巴病变检查中,超声诊断技术已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无放射性辐射、无需对比剂且比较经济实用的显像方法。近年来,随着高频超声和彩色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在浅表淋巴的临床应用中有了显著的进展,超声在浅表淋巴检查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临床检查。超声检查有助于显示淋巴的大小、数目及位置,特异性达90%,可以发现临床遗漏的隐匿的异常淋巴,纠正临床误诊以为单一的实际是融合的淋巴,所以对于淋巴病变的诊断、肿瘤的TNM分期、确定治疗方案、疗效的观察各肿瘤进展的监控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结合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炎临床诊段方式以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8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均对其采取全面的临床症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治疗3天后,其中3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的缓解,7天后B超检查显示其淋巴得到了明显的缩小,在治疗10天后,3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清除,病情得到了治愈并顺利出院。结论由于急性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与(急性)阑尾炎出现混淆的现象,发生误诊等不良事件,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将其具体表现与阑尾炎进行区分,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临床诊断 对症处理 治疗效果 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区域颈淋巴清扫术治疗HIV/AIDS合并多发性颈部淋巴结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100例HIV/AIDS合并多发性颈淋巴结核患者,行区域颈淋巴清扫术治疗。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95例痊愈,其中5例复发。结论区域颈淋巴清扫术治疗HIV/AIDS合并多发性颈淋巴结核,可使患者切口早期愈合,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 标签: HIV/AIDS 颈部多发性颈淋巴结结核 区域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川崎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川崎病进行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心脏损害的护理;结果通过对28例川崎病患儿的护理,认识到及时药物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耐心细致地对症护理,给予家属心理支持及健康宣教,对减少并发症、加快疾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川崎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期间门诊及住院的90例急诊腹痛患儿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肠系膜淋巴炎患儿多数在脐周和(或)右下腹可探及椭圆形肿大淋巴。结论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准确性较高,对临床诊断治疗及病例追踪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高频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腹部常见淋巴肿大诊断中的应用方式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部淋巴肿大患者共70例,均予以超声检查诊断,观察图像特点并分析临床特征,结合周围脏器病变检查诊断,分析统计腹部淋巴肿大的相关因素及类型、性质特点。结果7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共发现25例腹部淋巴瘤、32例转移性淋巴、13理例炎性淋巴,转移性淋巴是占比最大的常见腹部淋巴肿大(P<0.05)。腹部淋巴瘤大小为4.2×3.2~16.3×14.0cm?,明显大于炎性淋巴与转移性淋巴(P<0.05);腹部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炎性淋巴单发率分别为36.0%、21.9%、84.6%,多发率分别为64.0%、78.1%、15.4%,腹部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瘤多发患者居多、炎性淋巴患者单发者居多(P<0.05)。结论超声检查腹部常见淋巴肿大特征明显,且淋巴肿大与周边脏器病变有关,是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有效依据。

  • 标签: 超声 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炎。方法通过42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炎超声显像分析,明确超声特征与诊断。结果患儿腹腔均可见肿大的腹腔淋巴,符合临床资料。结论高频探头超声能清晰显示腹腔肿大淋巴,并确定分布位置、数目、大小与形态,为临床诊断肠系膜结炎提供影像学资料。

  • 标签: 高频超声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