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液体敷料在减少皮肤机械损伤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老年病一科住院且安置深静脉管的病员共67例,按病员入院先后顺序排单双号,双号为对照组,单号为观察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液体敷料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无人发生皮肤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敷料能减少皮肤机械损伤的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病员皮肤发红和疼痛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液体敷料 护理 皮肤机械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C活动对降低ICU危重患者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率的影响。方法由我科7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选定降低ICU危重患者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定活动计划,分析现状及原因,全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静脉输液外渗率,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2016年9月1日-2017年2月28日,我科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率由16.94%下降到4.10%。结论品管圈活动是改善ICU危重症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品管圈 ICU 危重患者 静脉输液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接受手术后出现低体温症状的患者实施术中冲洗液体加温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加温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术中冲洗液体加温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术后低温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在临床上对接受手术后出现低温症状的患者实施术后冲洗液体加温方法,可以降低患者的苏醒时间、术后低温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切口感染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术中冲洗液体加温 术中低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抽选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150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划分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5例,实施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75例,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回顾分析和对比两组的复苏效果和临床情况。结果统计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的BE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压值、PT时间和复苏总有效率(97.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1.33%),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给予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症状改善迅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液体复苏 复苏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赛肤润(液体敷料)的应用对化疗致手足综合症(hand-footsyndrome,HFS)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120例用卡培他滨+长春瑞滨联合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30例)与护手霜组(30例),赛肤润(液体敷料)组(30例),常规护理组予以化疗常规护理,护手霜组给予化疗常规护理+护手霜每日2次外涂,液体敷料组给予化疗常规护理+液体敷料每日2次外涂,6个疗程共6个月,比较三组手足综合症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结果三组的Ⅰ级、Ⅱ级、Ⅲ级手足综合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肤润(液体敷料)对防治手足综合症的发生及减轻手足综合症的发生程度有明显的效果,帮助患者全程完成化疗意义非凡。

  • 标签: 赛肤润 手足综合症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40例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5月—2016年4月)。20例/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法。观察2组患者MODS与ARDS的发生情况、死亡率、治疗后的HCT、PLT、PT以及血乳酸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MODS与ARDS的发生率、死亡率、治疗后的HCT、PLT、PT以及血乳酸含量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更占优势(P<0.05)。结论早期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度骨盆骨折并创伤失血性休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限制性 液体复苏 骨盆骨折 创伤失血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院前急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共计100例患者,在院前,对照组患者采用了普通的液体复苏方式,观察组采用了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以上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整理与相关分析。结果在50例经过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患者中,死亡率为20%,使用常规液体复苏方式治疗的对照组50例患者死亡率为26%。另外,在患者的总共输血量,术后出血量,和住院天数等方面,观察组的数据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限制性的液体复苏方式进行院前的急救以及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的应用。1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院前急救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