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碘充足的地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约为4.14%,其中男性的发病率约为1%,老年和育龄妇女是甲状腺结节高发人群,其发病率可高达5%。近年来,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5%~10%甲状腺结节患者会发生甲状腺癌,而且甲状腺癌的发生机率与大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放射线接触史、家族史及其他许多因素紧密相关。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病因 流行病学 趋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涟水县1951~2011年流脑发病情况和发病规律,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涟水县历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的分布。结果涟水县1951~2011年共发生流脑22719例,年均发病率为44.96/10万,1965年发病率最高达1970.86/10万,死亡843例,历年平均病死率为3.7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多,发病以农民最多,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小学生。结论涟水县流脑发病仍以A群流脑为主,自1986年广泛使用A群流脑疫苗后,发病率逐步下降。但随着近年来C群流脑的出现,应加强流脑监测,掌握流行菌群的变迁情况并普及A+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

  • 标签: 流脑 流行趋势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包头市2008-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及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包头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2013年共报告麻疹病例139例,年平均发病率5.53/10万,无死亡病例;全市疫情分布广泛,以散发为主,不同地区麻疹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数市区高于旗区;包头市布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3~6月,共发病123例,占病例总数的94.24%,次高峰为10-12月,占2.88%(4例);麻疹发病在年龄构成上,最小的6个月,最大44岁。除6~11月龄幼儿外,散居儿童、成年人(20~39岁)为主,共发病71例,占51.80%;其中散居儿童最多,占36.69%;在139例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分别占17.27%(24例)、42.45%(59例)、33.09%(46例),其中,未到麻疹减毒活疫苗初免月龄者(<8月龄)9例,占6.47%。8月龄~3岁病例有接种史的比例最高,为9.35%(13例),其次是8~19岁,为4.31%(10例),20~39岁年龄组免疫状态大多不详或无免疫史。结论全面落实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防控工作重点为散居儿童和20~39岁组人群,对重点人群开展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等免疫策略是实现消除麻疹的根本措施。

  • 标签: 麻疹 流行特征 免疫史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龙陵县2008-2012年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掌握恙虫病的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恙虫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陵县2008-2012年恙虫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龙陵县2008-2012年累计报告恙虫病666例,无死亡,年均发病率45.57/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12.82/10万、2009年发病率15.19/10万、2010年发病率21.63/10万、2011年59.17/10万、2012年发病率121.85/10万,5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县10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7-9月份发病人数最多,占总数的78.08%(520/666);各年龄均有发病,以0-4岁组和30-39岁组报告发病最多,发病数占总数的40.99%;职业分布以农民为最多,发病数329例,占发病总数的49.40%。结论2008-2012年龙陵县恙虫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疫情动态监测和分析,应针对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对其进行预防控制。

  • 标签: 恙虫病流行病学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南京市2012—2016年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发病特征及监测系统的运转状况,提升监测管理水平。方法对南京市2012—2016年异地AFP病例,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分析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南京市外省或本省外市的异地AFP病例共有100例,安徽省最多(50.00%),集中分布在0~4岁小年龄组(61.00%)。采集到双份合格粪便标本的为70例,占总比例数的70.00%。结论合格便标本采集率低主要是由于异地病例来南京就诊较晚,错过了采集合格便的时限。为提高合格便采集率,首诊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报告后尽快采集便标本。此外,南京市还需继续加强异地AFP病例监测管理质量。

  • 标签: 脊髓灰质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异地AFP 监测 年估计变化百分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都匀市目前艾滋病感染和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都匀市2007~2011年艾滋病疫情资料。结果都匀市2007~2011年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454例,感染途径以性途径为主,占53.3%,超过其他传播途径。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占90.5%.。但50岁以上群体所占比例逐渐上升,占8.8%。结论都匀市艾滋病流行尚处于低流行期,根据我市的流行趋势,制定在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改进方法。

  • 标签: 艾滋病流行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江苏省江阴市HIV感染现状,探讨艾滋病防控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下载历史卡片江阴市截止2013年12月31日通过网络系统上报的,经各种途径发现的HIV感染者和病人(PLWHA),进行性别、年龄、职业、感染途径、发现方式等统计分析。结果共334例PLWHA中经性途径感染占86.5%,其中同性感染占50.6%,医疗机构就诊者和术前检测发现占比最大,占47.3%,经专题调查等主动发现占17.1%,PLWHA主动咨询检测占14.1%。结论江苏省江阴市PLWHA感染途径以性传播感染为主,该地区艾滋病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应大力推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检测咨询服务(PITC),加大艾滋病发现和干预力度,遏制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

  • 标签: 艾滋病 疫情 性传播 检测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资料分析法对辽宁省抚顺市水灾后冬春季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重点分析灾后期冬春季主要传染病的疫情趋势,以便有针对性地预防可能发生的传染病流行和发病上升,总体上讲洪灾对传染病的流行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政府相关部门措施得当,其中传染病医院近4个多月的“灾区行”活动,使得清原重灾区没有造成疾病流行,且有些病种呈下降趋势,其作用不容忽视。同时提出洪灾后政府应采取有效的监测和防治措施,并开展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彻底治理环境,加强饮水、食品卫生监督,做好预防接种及疾病科普等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以取得“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全面胜利。

  • 标签: 8.16洪灾 传染病 流行趋势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石柱县艾滋病疫情现状、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对石柱县十一年的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石柱县2005年至2015年底全县共报告HIV/AIDS231例。2010年以后疫情上升较快,至2015年的5年间报告201例,占全县报告总数的87.01%;外地报告的136例,占58.87%;职业以农民居多,占50.22%;民族中以土家族居多,占58.88%;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较多,占75.33%;男女性别比为1∶0.367;结论石柱县艾滋病疫情目前呈现低流行态势,今后5年间应加强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人群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我县的重点人群)等各类高危目标人群和大众人群的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

  • 标签: 艾滋病 疫情特征 趋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连云港市艾滋病疫情特点与流行趋势,探讨与制订防治措施。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对连云港市1996-2011年HIV/AIDS疫情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自1996年发现本市首例HIV感染者,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报告HIV/AIDS129例,其中AIDS患者54例,死亡23例,分布在全市7个县(区);感染者中20-39岁的青壮年占76.74%;异性传播占52.71%;2009年报告首例同性传播,累计报告18例,占性传播的32.14;2009-2011三年报告HIV/AIDS68例,占52.71%。结论连云港市为艾滋病低流行区,但近3年HIV/AIDS报告病例数上升较快,要加强对HIV抗体阳性者的配偶/固定性伴和男男性行为人群的预防和干预。

  • 标签: AIDS 流行病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5-2014年襄阳市襄州区传统可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时间序列特征,为制定襄州区免疫规划工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襄州区2005-2014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疫情资料,对该地区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襄州区2005-2014年共发生传统可免疫性疾病14794例,死亡11例,年均发病率为151.7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13/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183.06/10万下降至2014年的119.58/10万;襄州区2005-2014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疾病谱未发生明显改变,发病率时间序列分布表明,襄州区2005-2014年乙肝、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麻疹发病率上下波动明显,百日咳、破伤风散在发生,白喉与脊髓灰质炎无病例报告。结论襄阳市襄州区2005-2014年乙肝与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麻疹发病率上下波动,存在潜在发生和暴发的可能,应高度关注。

  • 标签: 传统可免疫性疾病 流行趋势 时间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对15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籍贯、发病月份、预防接种史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病例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6%;病例集中分布在7~8月份,占发病总数的72.67%,6岁以上病例较多,占发病人数的69.33%;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家庭周围环境较差,绝大多数(98%)无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史。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常见于7、8月份,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大多数无疫苗接种史。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方法针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对全国1000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情况,以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对流行性腮腺炎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全国1000例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中,分析得出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男性发病率为56.0%,女性发病率为44.0%,春秋季节为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高发季节,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多发于小学中,多发年龄为3~14岁儿童,占总病例的81.8%;应该对儿童采取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结论为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对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并加强对学校的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工作,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病发生率。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泸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BV、HCV、HIV和TP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及流行趋势,制定防控输血相关传染病发生的措施。方法对8年无偿献血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的HBsAg、抗-HCV、抗-HIV、抗-T.P的结果进行分析。结论制定措施降低采集血液四项传染性指标中抗-T.P、HBsAg的阳性率及比例;女性无偿献血者采集的血液更安全;增加抗-TP的金标快速检测,降低抗-TP阳性率,对提高血液安全,保证输血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四项传染性指标 酶免检测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丘北县1996~2005年乙脑发病情况,以便指导今后的乙脑防制工作。方法对丘北县近10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年来共报告乙脑病例126例,病例散发并呈明显的夏秋季流行高峰,93.65%病例为<15岁儿童,男多于女,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为主。结论丘北县近10年乙脑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低有关。控制乙脑应采取以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 标签: 脑炎 虫媒病毒 流行病学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对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皮疹发病率100%,发热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40.13%,中性细胞升高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名患者中,2-5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病 学龄前 幼托 流行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容县2000~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3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10/10万;呈现春夏季高发的特点;2-15岁组为主要发病年龄对象。结论容县应全面加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和控制,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易感人群免疫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5年3月18日晚至3月19日上午止马山县人民医院收诊了12例流行性肢痛症患者,并由马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往马山县中学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截止至3月23日晚止,共有83例学生出现了流行性肢痛症的症状。文章主要对这起流行性肢痛症的局部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今后学校在预防流行性肢痛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流行性肢痛症 局部暴发 研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