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进型探针在断裂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断裂患者33例,随访12月,观察疗效。结果23例治愈(占69.69%),6例好转(占18.18%),4例无效(占12.12%)。结论使用改进型探针进行断裂吻合,提高了手术效率,避开了手术难点,是一种可行了手术方法。

  • 标签: 硬膜外麻醉导管 改进型探针 泪小管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囊炎的效果,及慢性囊炎合并鼻腔结构异常者鼻内镜下囊鼻腔吻合术同时行鼻腔手术,观察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慢性囊炎病人行囊鼻腔吻合术、有鼻腔结构异常者同时行鼻腔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59眼)中,治愈56眼,好转3眼,有效率100%;鼻内吻合口在3个月内上皮化。结论此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如果发现同时伴有鼻腔结构异常者,同时行鼻腔手术,可提高成功率。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 鼻内镜 慢性泪囊炎 伴鼻腔结构异常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腔囊造口术治疗慢性囊炎效果及对并发症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收治的68例慢性囊炎患者(患眼68只)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在我院行鼻内镜下鼻腔囊造口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68例患者无手术失败案例,其中治愈66例(术后冲洗泪道通畅,无分泌物者),治愈率95.58%,术后鼻腔粘连一例,囊造口阻塞2例。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囊造口术治疗慢性囊炎效果确切,疗效显著。

  • 标签: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 慢性泪囊炎 效果及并发症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观察鼻内镜下进行鼻腔囊吻合术的疗效。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这个时间范围内,有针对性的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一共有40例,把他们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一共涉及46眼,针对他们进行的是鼻内镜下行鼻腔囊吻合术治疗。结果针对所涉及的行鼻内镜下行鼻腔囊吻合术治疗的40例(46眼)患者进行随访工作2年,其中有41眼是完全治愈的,患者没有出现溢情况,冲洗泪道的时候十分通畅,在压迫囊的时候没有脓液流出,其中有3眼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有2眼无效。结论对于患者进行鼻内镜下鼻腔囊吻合术,其疗效是比较明显的,也与患者对手术的微创要求相符合,让病人总治愈率和有效率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深入应用和大力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鼻腔泪囊 吻合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行鼻腔囊吻合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囊炎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鼻内窥镜下鼻腔囊吻合术,总结护理经验,分析效果。结果经过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检查、眼鼻部的准备、了解病情、术中配合指导、术前指导等各种术前护理,术后体位护理、术后鼻腔出血的护理、术后用药、术后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术后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结论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囊吻合术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还可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出院。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 鼻腔泪囊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对运动损伤后跟腱断裂30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纵、横向检查,观察患侧跟腱形态内部结构和回声特征。结果跟腱断裂22例中超声提示完全性跟腱断裂,8例部分性跟断裂,均经手术证实。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跟腱的形态结构,实时、直观、准确地诊断跟腱损伤的部位及程度,结合动态观察还能提供跟腱的功能学信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超声 跟腱断裂 声像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泪道探通术在小儿囊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36例囊炎患儿45只眼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年龄对患儿进行分组。其中3月至6个月大的患儿为观察组,7个月至12个月大的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应用泪道探通术治疗。比较分析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比对照组患儿的治愈率高,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眼探通术能够有效治疗小儿囊炎,但是更为适用年纪的幼儿。年纪越小的幼儿,治愈率越高。

  • 标签: 泪眼探通术 小儿泪囊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咳嗽是机体的防御反射,剧烈咳嗽可致腹直肌断裂、腹部血肿形,临床实属罕见,且术前容易误诊。本文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咳嗽致腹直肌断裂病例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既往类似病例报道,分析该疾病临床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腹直肌断裂 腹壁血肿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简单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新鲜闭合跟腱断裂采用跟腱后侧正中内侧入路,间断缝合法缝合跟腱,术后在手术医生及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27例随访8月~2年,平均14月,依据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2例,良5例。随访期间无跟腱再断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绝大部分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均需行手术治疗,采用跟腱内侧切口入路,间断缝合跟腱,术后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行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闭合性跟腱断裂 间断缝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在鼻内镜下行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治疗预后。结果1例外伤性泪道阻塞的患者行鼻内镜下囊鼻腔造孔术失败,改为鼻外径路手术;全部慢性囊炎患者均行鼻内镜下囊鼻腔造孔术其中3例患者同时行泪道置,未置患者中有1例在随访中发现造瘘孔不通,再次给予置,3月后拔造瘘孔通畅。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安全有效,且没有面部瘢痕,应该成为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首选,但应做好术前评估、术中囊准确定位和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的密切随访工作。

  • 标签: 泪囊鼻腔造孔术 泪囊 溢泪 鼻内镜手术 鼻泪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逆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囊炎的失败原因。方法回顾2013年2月—2017年5月慢性囊炎患者193例(204眼),采用逆行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术后6个月拔除人工鼻泪管,拔后观察溢及泪道冲洗情况,随访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术中185例(195眼)慢性囊炎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实施人工鼻泪管植入术,8例(9眼)无法探通泪道,未植入人工鼻泪管。术后3例(3眼)患者在不同时间内发生人工鼻泪管脱落,21例患者术后不同时期内人工鼻泪管再次阻塞,泪道冲洗不通畅。随访期间,138例(144眼)患者泪道无溢症状,泪道冲洗通畅(占73.84%);5例(7眼)患者有溢症状,泪道冲洗部分返流(占0.51%);39例(41眼)患者有溢症状,泪道冲洗不通畅(占21.02%)。结论逆行性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是治疗慢性囊炎的有效方法,失败原因可能与术后持续炎症、阻塞部位严重程度、置时间过长、未定期冲洗泪道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慢性泪囊炎 人工鼻泪管 溢泪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品管圈1活动在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2的置率的。方法利用品管圈工具,以“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为主题,以患者介入手术的先后顺序对8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品管圈活动开始前40例,实施品管圈活动后40例,对所有的首次介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查验,分析留置尿的原因,制定相对应的措施并且实施。结果在实施相应措施后,介入术后患者留置尿率由22.5%(9/40)下降至7.5%(3/40)。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介入术后留置尿率。

  • 标签: 品管圈 介入手术 留置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留置胃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观察改良型胃固定法结合(圆角鼻贴)结合“工”字胶布高举平台法在胃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内科留置胃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3M胶布制作的鼻贴固定法,观察组使用3M胶布制成的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在面颊部用高举平台法加固。结果观察组病员卷边率、胃脱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鼻贴更换时间显著延长,留置胃时间延长。结论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的高举平台法应用于胃固定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增强了固定效果,提高了病员的舒适度。

  • 标签: 胃管固定 改良鼻贴 高举平台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PICC置前系统评估对置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PICC置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最基础的常规评估,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评估,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置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PICC置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置患者实施系统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降低非计划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PICC置管 系统评估 置管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内镜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抽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上颌窦病变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组患者经鼻内镜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进路治疗,治疗组患者经鼻内镜前隐窝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为2.5%,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经鼻内镜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低,可推广应用。

  • 标签: 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 上颌窦病变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神经重症患者不同鼻饲方法的成功率。方法选取30例神经重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普通硅胶胃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螺旋胃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置24h后行X线拍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成功率,记录置时间、住院费用,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置成功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置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呕吐、返流、误吸及胃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胃方法较于螺旋胃方法操作简单,耗时更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且不易堵易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重症 普通胃管 胃复安 螺旋型鼻肠管 置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降低老年患者浅静脉置非计划拔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将90例在我院行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浅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8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8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率为22.22%,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率为4.44%,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浅静脉置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浅静脉置管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措施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颌恒切牙根解剖因素与根治疗难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根治疗患者98例作为样本,X线下评估患者的下颌恒切牙根解剖情况,观察下颌恒切牙根解剖因素与根治疗难度的相关性。结果98例患者中,下颌恒切牙根长度为1分者占52.04%、数量与形态为1分者占比为63.27%、弯曲度为1分者占比为61.22%、钙化为1分者占比为63.27。与其他分数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Ⅰ级难度者,根长度(0.12±0.01)分、数量与形态(0.05±0.03)分、弯曲度(0.06±0.02)分、钙化(0.31±0.05)分。与其他难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长度、数量与形态、弯曲度与钙化程度,与根治疗难度呈显著正相关。

  • 标签: 下颌恒切牙 根管解剖 治疗难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不留置双J无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0例不留置双J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后疼痛管理,术后并发症出血、尿外渗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经卧床休息,使用止血药后1~2天后出血停止。11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按医嘱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50mg,疼痛缓解。12例患者出现尿外渗,指导健侧卧位,更换敷料后症状减轻。100例患者术后平均住院4~6d痊愈出院。随访1~3个月,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不置双J化经皮肾镜取石术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疼痛、尿外渗,护士熟练掌握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肾镜 无管化 术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