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中介入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7年2月时间段内收治的40例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介入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式护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中,给予介入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介入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外脑血管狭窄患者185例,包括颈内动脉狭窄118例(63.78%)、椎动脉狭窄55例(29.73%)、锁骨下动脉狭窄31例(16.76%);症状性狭窄117例(63.24%),包括脑梗死患者120例,约占64.86%,脑卒中患者66例(35.68%),无症状狭窄68例(36.76%);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分析其手术效果、并发症以及远期预后等。结果本次研究中18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30d内发生脑组织缺血事件3例(1.62%),脑组织血液灌注过度4例(2.16%),无其他心肌梗死、脑出血以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40.86±10.49)个月,支架血管段复发狭窄7例(3.78%),包括颈内动脉3例(42.86%)、椎动脉3例(42.86%)、锁骨下动脉1例(14.29%);远期脑组织缺血事件8例(4.32%),其中颈动脉血管缺血6例(75.00%),在随访时间无任何患者发生脑出血。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外脑血管狭窄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支架成形术 颅外脑血管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抗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0采用冠脉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抗栓塞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三联抗血栓栓塞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法华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二联抗血栓栓塞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抗血栓栓塞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其出血风险高于对照组,同时其脑卒中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冠脉支架置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要尽早进行抗血栓栓塞治疗,二联抗血栓栓塞法与三联抗血栓栓塞法进行抗栓塞治疗时,其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者能明显降低脑卒中风险。

  • 标签: 冠脉支架 抗栓塞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内镜下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内科从2015年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5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在内镜下应用球囊扩张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内镜下应用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内镜下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 内镜下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肿瘤合并结肠、直肠瘘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介入诊疗中心应用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肿瘤合并结肠或直肠瘘的病例。结果通过针对性护理,25例对比剂通过直肠或结肠支架顺利,未见明显对比剂渗漏x线改变,有2例出现对比剂部分渗漏,临床有效率89.3%较前几年是有所提高的。随访病例分别在手术后28~365天死亡,平均生存时间109天,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1%和11%。结论覆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肿瘤合并结肠、直肠瘘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大大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为这类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恶性肿瘤 肠瘘 支架置入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与维库溴胺用于小儿气管插管全麻的安全性和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来56例8个月~7岁患儿,采用氯胺酮和维库溴胺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麻醉效果,中生命体征变化,毕清醒状况,及术后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插管顺利,麻醉效果满意,均安全平稳完成手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随访未见异常精神症状,无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论小儿手术采取氯胺酮和维库溴胺行插管全麻是一种安全实用,麻醉效果满意,毕拔管复苏快,术后并发症少的静脉全麻方式,可运用于临床。

  • 标签: 患儿 氯胺酮 维库溴铵 气管内插管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卵管结扎术后直视下行输卵管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2015年期间在我中心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架行输卵管吻合,共手术吻合72对输卵管。结果72例受者中,有65例受孕,复通率占90.28%,术后三年未孕7例,占9.72%。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支架是输卵管再通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麻醉导管 支架 输卵管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优于传统气管切开口的换药方法,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敷料提供依据。方法将2012年l月-2016年12月间50名住院病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人,实验组使用泡沫敷料进行换药,对照组使用传统切口纱块进行换药。就两组间的换药频次等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减少了换药频次,降低护理工作量,减轻患者痛苦及总体住院费用,且操作方法与传统换药方法无较大差异,易于掌握及应用。结论泡沫敷料可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减少换药频次,值得在气管切开口换药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泡沫敷料 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脑外伤患者治疗中行气管切开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以我院今年收治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6例看看回复您推荐实施气管插管,观察组26例患者则实施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及肺炎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用气管切开为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该手术不仅能够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缩短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内麻醉复合曲马多用于经皮肾镜碎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到2016年12月收治128例的经皮肾镜碎石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64例。对照组医治时使用氯化钠溶液+椎管内麻醉,试验组则予以曲马多+椎管内麻醉医治。观察治疗后的结果。结果在本次的研究中,试验组的患者在静脉注射曲马多前后的三个时间其呼吸以及心血管没有明显的改变,P>0.05。结论对经皮肾镜碎石的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复合曲马多治疗,临床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应用前景广。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曲马多 经皮肾镜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盐酸氨溴索滴入气管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我科2016年7月至9月共30例患儿,机械通气中用稀释的盐酸氨溴索在气管滴人的疗效分析,治疗前30例患儿Pa025.68±0.64,治疗后患儿Pa0211.16±0.84,治疗后患儿Pa02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30例患儿Pac028.48±0.74,治疗后患儿Pac025.46±0.76,治疗前患儿Pac02明显低于治疗后,疗效显著;治疗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1例,发生率为3.3%,机械通气时间为3.2±1.24天,且都无不良反应出现。结果盐酸氨溴索气管滴入在机械通气中对新生儿可减低气管黏液残留,促进排痰,改善通气,预防肺部感染,缩短了通气时间。

  • 标签: 新生儿 盐酸氨溴索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治疗重症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脑外伤患者,将4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20例/组。一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气管切开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肺炎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重症脑外伤患者的肺炎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气管切开治疗重症脑外伤的效果较为理想,适合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重症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切开在重症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取气管切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进行治疗。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带管时间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在治疗重症脑外伤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重症脑外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0例创伤骨科修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后行损伤控制性复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复位后进行内固定支架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切口等手术情况,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得出结论。结果观察者患者的手术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4\60),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67%(13\6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95.00%(57\6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为71.67%(43\6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对创伤骨科修复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损伤控制性治疗 创伤骨科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择78例患者分组,对两组患者手中进行中的生命体征、Ramsay评分、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889,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可将其广泛地推广至临床治疗中。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老年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抗感染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随机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氧疗,抗感染,祛痰等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6.7%)(P<0.05);两组血液中PH值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试验组PaO2、PaCO2、PaO2/FiO2的水平均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10.7±3.5)d,抗生素使用时间(14.1±4.3)d,住院时间(15.5±3.9)d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抗感染治疗重症肺炎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重症肺炎 电子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PD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症PDT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A组(n=23,行常规护理)和B组(n=23,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PDT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 标签: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ICU危重症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咽通气管用于全麻患者中安置胃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90例行择期消化道手术患者。依据胃管放置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胃管放置方式,观察组采用鼻咽通气管引导下留置胃管。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鼻腔粘膜出血率。结果观察组鼻腔粘膜出血率2.2%显著低于对照组11.1%,一次性插管成功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9%(P﹤0.05)。结论鼻咽通气管运用于全麻患者中安置胃管可以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降低鼻腔粘膜出血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损伤,降低麻醉及手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咽通气管 全麻 留置胃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1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11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在病发24小时后实施非早期气管切开治疗,观察组在病发24小时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尽早实施气管切开能够提升颅脑外伤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颅脑外伤 早期气管切开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