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肩周炎患者接受推拿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肩周炎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将其划分为研究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接受针灸治疗,研究组给予推拿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95.49%)优于对照组(70.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58,P<0.05)。结论在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推拿方式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运动功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情况,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推拿 肩周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有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治疗的60例中风偏瘫患者,依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76.67%(23/30),差异对比显著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FMA及ADL评分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实施针灸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致残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中风偏瘫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显微根管技术治疗牙髓病变的有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60例牙髓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利用常规的传统根管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显微根管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恰填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恰填率为70%,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疼痛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术后疼痛率33.3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研究表明,与传统的常规根管治疗方法相对比,利用显微根管技术对牙髓病变治疗效果明显,恰填率提高,手术之后疼痛率减小,能够快速的将患者的生活品质提升,适用于临床实践中应用。

  • 标签: 显微根管技术 治疗牙髓病变 有效性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应用欣母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后因宫缩乏力而出血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及B组,A组采取缩宫素治疗,B组采取欣母沛治疗,比较产后2、24h出血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疗效为73.3%,B组为95.5%;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B组为15.0%,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因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采取欣母沛治疗效果显著,出血量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欣母沛
  • 简介:摘要中药具有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作用。由于其多成分产生的多靶点效应,使其有效、安全难以评价。代谢组学技术能整体和系统地分析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情况,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有助于揭示中药作用的分子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了代谢组学在中药有效和毒性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其在中药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

  • 标签: 中药 代谢组学 有效性 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检分诊过程中实施护患沟通技巧的有效。方法选取我院实施护患沟通技巧管理前后各150名患者,分别设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患沟通;实验组实施护患沟通技巧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沟通效果。结果两组实施不同护患沟通管理后门诊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沟通技巧考核评分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预检分诊台实施护患沟通技巧的管理效果较为明显,提高门诊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预检分诊 护患沟通 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应用在小儿热性惊厥治疗中的安全有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以随机法将患儿分入对照组、研究组并分别为其使用苯巴比妥、苯巴比妥+地西泮。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vs65%),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5%vs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苯巴比妥与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不仅疗效显著,安全也较高,临床应为患儿积极联用这两种药物。

  • 标签: 苯巴比妥 地西泮 小儿热性惊厥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输卵管粘连不孕的有效与安全。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以来我院收治的50例输卵管粘连不孕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法区别,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宫腔镜手术单独治疗,观察组联合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探讨两组临床治疗有效与安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18/25),从妊娠率情况来看,观察48.00%(12/25)显著优于对照组32.0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输卵管粘连不孕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尤其在妊娠率、复通率上对比显著,值得临床实施。

  • 标签: 腹腔镜 输卵管粘连不孕 宫腔镜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及有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治疗的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均采用常规药物降压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无其他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加以运动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压变化、24h心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和24h心率变化,均有所改善,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有效改善血压及心率等指标,对康复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高血压病 运动康复治疗 有效性 血压水平 24h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营养治疗(MNT)在妊娠糖尿病(GDM)治疗中的有效。方法选取我院84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对患者实施医学营养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餐前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应用率16.67%低于对照组胰岛素应用率83.3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所生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0.95%(P<0.05)。结论医学营养治疗对妊娠糖尿病患者有着重要意义,既可控制血糖达到正常范围,还可降低胰岛素的应用,保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临床价值高。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医学营养治疗 有效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有效分析及评估。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5月10日—2018年2月19日小儿川崎病患儿。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则采取常规用药加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疗效、黏膜充血、淋巴结肿胀、手足肿胀、发热、皮疹消失时间、免疫指标情况相比较对照组更好,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用药加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效果理想。

  • 标签: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护理模式降低新生儿红臀发生率的有效及实践途径。方法选取本院752例新生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376例和干预组38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PDCA护理模式,对两组红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新生儿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相较于参照组,干预组红臀发生率更低、症状更轻微且家属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新生儿红臀的防治护理中实施PDCA护理模式有利于减少红臀现象的发生,减轻发红、斑丘疹等炎症反应,提升患儿身心舒适度,对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多有裨益。

  • 标签: PDCA 护理模式 新生儿红臀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入法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2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疗法,予以观察组患者超声介入法,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肝组织活动指数基本一致(P>0.05),两组治疗后对应指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介入法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超声介入法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纤维化指数 肝组织活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无痛胃镜麻醉中采用静脉利多卡联合异丙酚的安全及有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20例患者,按麻醉用药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异丙酚的方式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与不良发应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无痛胃镜麻醉中应用静脉利多卡因联合异丙酚麻醉,不仅可有效缩短患者苏醒的时间,同时可减少临床异丙酚麻药的用量,从而降低患者不良发应的发生率,其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有效

  • 标签: 利多卡因 异丙酚 无痛胃镜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延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先选择保守治疗,在7~20天后实施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选择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分析格拉斯哥晕迷评分;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水平;致残率。结果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生存质量水平、格拉斯哥晕迷评分、致残率均优于延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通过酮替芬、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用药方法的区别,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酮替芬进行治疗,观察组通过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65%、78.26%,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用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临床治疗中疗效好,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酮替芬 孟鲁司特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有效及血小板指标评估。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忻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8例,随机分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管斑块、降压、降糖等基础治疗,联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丹红注射液。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注射液静点,100ml/次2次/日,疗程共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指标、治疗前和治疗后30天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血小板指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提高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脑梗死病人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 有效性 血小板指标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在成人肠镜检查术麻醉中科学运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诊治的肠镜检查术患者60例,从中随机选择30例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麻醉作为实验组,余下30例患者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作为对比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高血压、心动过速与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明显比对比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成人肠镜检查术麻醉过程中科学运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可得到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临床安全较高。

  • 标签: 成人肠镜检查术 麻醉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与轻比重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的安全有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2例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轻比重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包括麻醉药用量、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阻滞完善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2.90%)相比较对照组(25.81%)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麻醉中,效果良好,适合在临床推荐和使用。

  • 标签: 神阻滞麻醉 轻比重麻醉 单侧下肢创伤手术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围手术期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选择我院行急诊PCI治疗的7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017年1月—2018年8月)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经静脉注射应用替罗非班,观察组经冠状动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TIMI血流分级。结果(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两组治疗后的TIMI血流3级例数均较治疗前增多,差异显著(P<0.05),而在治疗后,组间各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围手术期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其疗效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其安全良好,冠状动脉内给药可加快患者心肌酶恢复,使其早日出院。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替罗非班 给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