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患暴力冲突的原因。方法通过阅读分析177篇医患冲突的新闻报道,查找原因。

  • 标签: 医患暴力冲突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横向暴力是同一组织内部人员间的攻击,敌意行为。在护理行业中,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个别,并受护士自身和所处环境的影响。它不仅危害护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破坏护理行业的团结,更导致护理人员的流失,为护理行业造成了潜在影响。因此预防和减少横向暴力,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并且关系到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横向暴力 护士 敌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医疗暴力事件预防处置措施。方法结合医疗暴力事件定义对某医院的所有医护工作者进行询问调查,探究他们伴随的心理和生理医疗暴力事件,进一步分析相应预防对策。结果有56%的医务工作人员遭遇过医疗暴力,其中80%的女性医务人员反映遭遇的为心理暴力,62%的男性医务人员反映遭受的为身体暴力。结论医疗暴力事件分为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应该采取合理的预防处置对策对其进行控制。

  • 标签: 医疗暴力 预防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和相对的对策。方法调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1月急诊科的接诊投诉,调查了解暴力风险的因素。结果根据暴力风险的因素做出相应的对策。结论暴力风险因素多而杂乱,但抓住重点,推出应对措施,能获得良好效果,从而减少对护理人员在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改善医护关系,提升服务质量。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全世界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卫生问题,暴力不仅破坏卫生人员的稳定,阻碍卫生事业的发展,门诊又是医院的窗口,是急、危、重病人救助的第一线,也是一个忙碌、焦虑而充满变化的复杂的工作环境,因此,认识医院暴力的现状和原因,了解预防和应对措施,对门诊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门诊 工作场所暴力 护士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并寻求合适的应对措施,以便为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25名护理人员实施研究,对他们护理工作情况及遇到的暴力事件进行分析,将2013年1~12月期间未针对暴力风险因素进行总结作为对照组,而2014年1~12月期间除了总结暴力风险因素外,还制定合理的措施应对作为研究组。观察记录两组期间暴力风险事件次数、因素,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期间共计发生暴力风险事件148次,其中研究期间发生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暴力风险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环境、患者及家属、系统支持4个方面,研究组在这些因素方面的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中有很多暴力风险因素,应尽早发现与积极预防,改善设施、强化安保力量防范,改善护患关系,最大化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暴力风险发生率。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 暴力风险 因素 应对
  • 简介:摘要目的从护理的角度发现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急诊科30名护士进行观察,以发现存在于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进一步对这些护士进行调查考核以发现产生这些暴力危险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进行暴力危险的预防干预。结果30名急诊护士积极配合暴力干预措施,干预前后30名护士的专业知识考核通过率、急救技能考核通过率、护理记录合格率分别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患者投诉率、暴力的发生率较干预前也有显著下降。结论护士在急诊患者的治疗以及抢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发现这些导致暴力的高危因素,并进行积极的干预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急诊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护理工作中暴力的发生,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 暴力风险 干预 预防对策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暴力风险评估在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的应用。方法2012年6月到2014年9月选择在我院住院精神障碍患者268例,全部病人均符合CCMD—3相关诊断标准为精神疾病,均为男性。分为干预前组及干预后组两组,通过对干预后病人进行暴力风险评估,评估后进行结果判断,对评估后分数高的精神障碍潜在暴力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地预见性护理,分别计算干预前组与干预后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者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暴力风险评估,采取及时有效地预见性护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保障了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结论通过做好精神病人的暴力风险评估,及早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的精神科病房的安全,使护理质量不断的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诊科护理人员遭受暴力事件的主要原因,给医院暴力事件预防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详细分析急诊科护士遭受暴力侵袭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措施进行防范。结果暴力事件出现主要原因和环境、职业、社会、护理人员、系统支持以及人力因素有直接关系。结论采取措施预防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事件,能够很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之间关系,降低暴力事件出现的概率。

  • 标签: 急诊科 暴力事件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身边任何人的行为都会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如果在家里面经常发生家庭暴力行为,孩子就有可能在身体上精神上渐渐的产生变化。甚至潜移默化的效仿父母的教育方式,不良的生长生活环境,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小时候的阴影会放大,在以后人生道路中不经意的凸显出来,在有家庭暴力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在长大后做出类似的行为。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家庭暴力,以创建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 标签: 家庭暴力 儿童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病住院患者的暴力行为开展分析研究,探究最为科学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病区精神病住院患者中出现暴力行为的案例开展分析,研究暴力发生的原因和应急处理。结果精神病住院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原因,与患者的精神状态、环境、药物和其他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工作中,应当针对其特点开展针对性处置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暴力行为,保障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安全。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暴力 原因 处理
  • 简介:摘要医疗暴力作为一种违法行为,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医师协会早在2013就发出对医疗暴力零容忍的呼声,医闹、伤医的事件有希望在此呼声下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作为处在医疗暴力事件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在面对突发医疗暴力事件时的应急处理方式和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缓解和避免病人和医护人员的伤害,有效降低医疗暴力事件对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影响。本文从分析医疗暴力事件的诱因出发,阐述了急诊医护人员在面对医疗暴力事件是的应急处理措施,同时也就如何缓解医患矛盾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医疗暴力事件 应急处理 沟通 零容忍政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病人暴力行为的特点和护理措施。方法对住院精神病人暴力行为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原因并进行护理。结果病人暴力行为较前减少。结论对精神科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明显提升病人治疗顺应性和护理质量,对病人暴力行为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精神科病人 暴力行为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通过对109例非法行医案件查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观点,以期能对农村地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有所帮助。

  • 标签: 农村地区 非法行医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运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诊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16例,分为两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58例试验组采用护理干预,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暴力行为的评分。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经护理后暴力行为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运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护理干预 暴力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实施预见性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入院一周发生暴力行为52例(74.3%),4周后患者发生暴力行为17例(24.3%),住院8周发生暴力事件4例(5.7%),随着预见性护理时间的延长,暴力行为发生率随之不断下降。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有效降低了暴力行为的发生率,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持续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