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科护理管理的重点环节。方法在入院,交接班,健康教育,抢救病人,患者投诉,实习护士或新护士入科环节加强管理。结果有利于提高质量,降低风险。结论进行时间位点管理,能降低风险,减少纠纷。

  • 标签: 内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缩短预约患者候诊时间,缓解门诊压力,提升患者满意度,达到以患者为中心的目的。方法以消化内科为调查对象,跟踪记录每位医生就诊人次所需时间,精确计算每位患者的看诊时间,对预约患者的预约时间进行调整,从而缩短预约患者的候诊时间。结果调整前的预约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是30分钟,调整后的预约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为15.37分钟,缩短了近15分钟。结论针对不同科室不同病种就诊时间的长短,来设定每个患者的预约时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 标签: 门诊预约 候诊时间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髋臼折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方法和如何提高疗效。方法对40臼折进行手术切复位内固定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大部分在伤后3-10天内手术,前方路人10例,后侧人路22例,前后联合人路8例;单纯后壁骨折采用加压松质骨螺钉固定,对前后联合人路者施以前重建钢板及钢丝、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40例均获得5~63个月的随访,平均2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1例发生创伤性骨关节炎,1例发生股骨并没有缺血性坏死,2例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结论对有移位的髋臼骨折,只要病情允许,应尽早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有利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髋臼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保证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顺利,降低手术风险观察白内障术前散瞳时间对术中维持瞳孔散大时效。方法将80例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2h散瞳,B组术前1h散瞳,分别测定术中瞳孔大小变化。结果两组散瞳效果及维持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白内障术前1h散瞳可维持术中瞳孔持续散大,满足手术要求。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前散瞳时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压采用汞柱式血压计行不同测量的方法,及血压测量值受不同判断标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内科患者92例,采用不同的血压测量和判断方法进行自身对照。结果左、右上肢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存在差异;不同状态听诊胸件的位置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常选用右上肢行血压测量,舒张压应以消失音为准,袖带位置需准备,其它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压值 测量方法 判断标准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清晨600-700时间段服药;观察组在夜间2000-2100时间段进行服药;动态监测两组患者24h血压变化情况,做好详细记录。结果不同时间段进行服用降压药,均能降低患者24h血压平均值。但是,对比两组患者夜间与清晨时间段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降压药物的代谢动力以及患者血压波动节律,制定合理的给药时间,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变化,使降压疗效有效提高。

  • 标签: 不同给药时间 高血压 降压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住院的90例重症感染患者,按其住院时间分为两组,住院时间≤48H为短期组,有23例,住院时间>48H为长期组,有67例,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治疗时间的有如下危险因素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乳酸水平、MODS发病率、DIC发病率和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结果两组间平均动脉压、疾病史和以上所说的因素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以上所阐述的因素是严重威胁重症感染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结论乳酸水平,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MODS和DIC发病率是严重影响重症感染患者ICU的治疗时间主要因素。

  • 标签: 重症感染患者ICU危险因素治疗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孵育时间在ELX808酶免分析仪(美国宝特BIO-TEK)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过程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了解ELISA方法对HBsAg和抗-HCV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因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方法由于在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过程中,酶免分析仪短时间处理数张酶标反应板时,会有发生“堵车”现象,本实验分别选择不同参数的标本作为实验对照,延长ELISA方法的孵育时间,让ELISA酶标反应板在孵育室(孵育箱)中滞留相应的时间后才进入读板状态。结果孵育时间延长对阴性样本无影响,对阳性、弱阳性和质控血清都有影响,从而会影响临界值得计算和血清样本结果的判断。结论酶标反应板孵育时间最好不要超过标准时间15分钟,否则HBsAg和抗-HCV的实验结果都将会失控。

  • 标签: 孵育时间 ELISA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应用降温毯患者压疮形成及降温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8例应用降温毯患者按床号分为A、B两组,在应用气垫床的同时分别采取2小时、4小时翻身一次,观察患者压疮形成及降温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压疮形成无显著差异(P>0.05),降温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降温毯患者延长至4小时翻身一次,可以提高降温效果而不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

  • 标签: 降温毯 翻身 间隔时间 压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输液结束后对肝硬化病人在凝血功能低下的条件下运用不同的时间来观察按压部位的效果。方法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对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观察,根据对患者在输液结束后应用不同按压的时间对这两组进行比较,传统组在输液结束后为患者按压的时间为3~5分钟,观察组在为患者输液结束后为其按压的时间大于5~10分钟,我们分别观察患者输液结束后按压时间的不同对皮下出血的情况的观察。结果传统组皮下出血的情况和结果明显和观察组皮下出血的情况有所不同传统组出现明显的青紫和皮下淤血而观察组无明显和较少的青紫和淤血。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低下的病人输液结束后按压的时间大于5~10分钟的明显优于传统组的按压时间3~5分钟所以我们要在输液结束后按压大于5~10分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肝硬化凝血功能低下患者在输液结束后按压时间的要求,给输液后损伤的血管带来了足够充分的时间修复,有利于防止皮下青紫和淤血的发生,给今后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和时间,更加为患者保护了血管和减轻了痛苦。所以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该给输液的患者提前做好宣教工作给病人讲解按压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给患者做好示范更好的做好人文关怀。

  • 标签: 肝硬化 静脉输液 按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就诊时间与伤口感染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06月104例外伤患者,依据就诊时间的差异分为观察组(就诊时间<2小时组)和对照组(就诊时间>2小时组)各52例,分析各组伤口感染情况和对应护理措施效果。结果就诊时间短的观察组在发生伤口感染率、并发症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外伤后就诊时间与伤口感染间呈正相关,进行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有利于伤口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防止感染的扩大。

  • 标签: 外伤 伤口感染 就诊时间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按压时间的长短。方法选择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30例,每例患者接受14次皮下注射,共420例次,采取自身对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注射完毕后按压时间为3分钟,实验组注射完毕后停留3~5秒拔针后再按压30秒。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后致皮下出血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停留3~5秒再按压30秒即可。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 按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合理留置时间。方法选择100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儿,观察穿刺周围皮肤及有无并发症,并将血管套管针做细菌培养。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72小时和120小时之间无明显差异。

  • 标签: 留置针 留置时间 观察 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和重视时间药理学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方法参考国内外的有关文献,结合临床用药实际,从人体生物节律及药理学的角度,分析和阐述给药时辰对高血压病治疗的重要性,选择最佳给药时间。结果药物具有最佳使用时间性。相同剂量、相同剂型、相同产地、相同批号的同一药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给药,产生的效果不同,甚至相差数十倍。结论按照最佳给药时间来使用药物。既可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降低费用。又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生物节律 时间药理学 高血压 给用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吗啡硬膜外腔术后镇痛,不同的时间注药对镇痛有否差异。方法ASAI-II级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病人共36例,年龄在35岁~55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术后从硬膜外腔注入0.75%布比卡因3ml+吗啡2mg,第一组(A组)手术后出现伤口微痛时,1200~1500注药;第二组(B组)伤口微痛时,1800~2100注药;第三组(C组)注药二次,第一次注药时间和药物剂量同(A组)组,第二次注药计量时间和药量同(B组)。注药后监测血压、心率、SPO2、镇痛效果、副反应、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1)镇痛效果A组优良率为16.66%,B组为58.33%,C组为100%,三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镇痛持续时间24h内伤口出现剧烈疼痛A组10例,B组5例,C组0例,48h内伤口基本不痛A组2例,B组7例,C组12例,C组镇痛持续时间最长,A组最短(P<0.01)。(3)哌替啶使用情况A组10例,B组5例,C组0例,三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4)副反应常见副反应有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三组无差异(P<0.05)。结论吗啡从硬膜外腔注入作术后镇痛,1200~1500时镇痛作用较弱,1800~2100作用较强,持续间隔注药镇痛最强。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吗啡 不同时间硬腔外注药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拔尿管的时机。方法以2010年10月—2012年6月我科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不同留置尿管时间患者膀胱刺激症状及尿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拔尿管时机不同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尿路感染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较适宜时间为术后6小时。结论术后回病房6小时拔除尿管尿路感染率发生低。

  • 标签: 腹腔镜 拔尿管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及温度对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集4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静脉血每位4m1,分二组注入EDTA—K2真空抗凝管中,一组放在室温保存,另一组放在4℃条件下保存。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TC-diff2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按仪器的操作要求分别于采血后0、4、8、24h进行血细胞参数检测。放在4℃条件下保存的标本每次检测前10min从冰箱中取出回温待测,每批检测前、中、后均对仪器进行全血质控的监测。结果室温标本随着时间的延长对结果有影响,保存在4℃的标本在24h内完成除MPV外基本保特恒定。结论血液标本采集后应尽量在4h内检测完毕,在4℃条件下保存,放置的时间也不能太长。

  • 标签: 血液标本 采集 放置温度 时间 血细胞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穿刺拔针后所需按压时间。方法选择血小板减少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输液结束后分别按压10min、15min、20min,观察有无皮下淤血。结果三组的淤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小板减少患者静脉拔针后按压15min或更久可有效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静脉穿刺 按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