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感染性疾病患儿53例,设为实验组;取同期本院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3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组间比较。结果组间比较,实验组阳性率高;实验组组内比较,细菌性肺炎阳性率高,诊断特异性为95.7%,敏感性为91.2%,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及WBC检测在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作用较大,有极大诊断意义,需推广。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进一步提高临床对用药安全性的认识,降低用药风险。方法对某近3年收集的42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所收集报告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肝胆系统损害为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8.84%,肝胆系统损害占16.31%;导致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最多(占38.29%)。给药剂型中粉针剂、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占74.62%)。ADR的结果逾六成好转。结论加强ADR监测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感染药物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客观评估用药情况,为合理调控用药结构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4年用药数据,从药品金额、药理分类、用药金额排名等几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用药结构稳定,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医院用药 金额排序 日均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2005~2014年贵州省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贵州省梅毒发病率及疫情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贵州省梅毒疫情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全省梅毒的发病率及社会人口学构成。结果贵州省梅毒报病数从2005年的814例增长到2014年的15542例,其中隐性梅毒发病数最多,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成为梅毒的主要流行类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比例为5.671;在全部报告病例中,男性低于女性,男女比例为0.781;报告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4.05%,60岁以上组的发病率从2007年开始一直居于首位。结论贵州省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加强医疗机构梅毒规范化诊疗,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实施综合管理是当前贵州省梅毒防治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梅毒 疫情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甘露醇溶液和7.5%高渗盐溶液在前急救颅脑损伤患者产生的预后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例和44例,医务人员以静脉快速输液的方式将7.5%高渗盐溶液注入观察组患者体内,医务人员以同样的方式将20%甘露醇溶液注入对照组患者体内,比较两组抢救无效和肾功能失常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甘露醇溶液和7.5%高渗盐溶液在前急救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的抢救效果基本一致,但是20%甘露醇溶液出现肾功能失常的情况较多。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救 甘露醇溶液 高渗盐溶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确山县2012~2014年HIVVCT咨询检测情况掌握求询者人群分布,为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确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于2012~2014年期间接诊的245例求询者的有关资料进行相关特征分析。结果245例就诊者中,性别比例男女1.041;年龄分布比较集中在18~55岁;婚姻状况61.62%是已婚有配偶者;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14.29%,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5.71%;求询者类型主动求询236例(96.33%);既往是否检测既往检测HIV者占48.98%,既往未检测HIV者占51.02%;求询原因配偶或固定性伴阳性者35例(14.29%),商业异性性行为18例(7.35%),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有9例(3.67%),男男性行为者有3例(1.22%),母亲HIV阳性者有8例(3.27%),有献血史者20例(8.16%),有输血史者12例(4.90%),有职业暴露史者12例(4.9%),有手术史者7例(2.86%),无高危行为史者2例(0.82%),其他求询者119例(48.57%)。结论就诊者大部分文化程度低,防病意识淡薄,容易感染HIV并传播,性传播趋势上升,血液感染率降低。

  • 标签: HIV VCT 传播途径 相关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经穴效应特异性是针灸领域的重要理论和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2014年针灸研究领域内与经穴效应特异性相关的代表研究,通过对研究内容和结果的解读与分析,认为对照设置与研究思路的优化是经穴效应特异性研究的关键,而多组学研究手段交叉融合是阐释经穴效应特异性机制的重要手段,提出未来研究应更加深入揭示其效应特点与规律。

  • 标签: 经穴效应特异性 研究进展 未来研究 多组学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为卓尼县2014年乙型肝炎进行普查,分析普查结果,从而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疫情在全县农牧民群众、僧侣中的传播,提高农牧民群众、僧侣的健康水平,解决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方法乙肝检查采用耳垂采血的方法,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快速检测试条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现场采集静脉血2ml做乙型肝炎三系统检测。结果2014年最终普查发现阳性病人共计527例其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527例,大三阳387例(乙肝大三阳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为阳性);小三阳140例(乙肝小三阳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乙型肝炎患病率达3.79%。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通过乙型肝炎疫情普查也是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农牧民的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乙肝 普查 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旨对急性创伤患者前救治工作的组织实施与救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120前救治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回顾分析总结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市120出诊急救急性创伤患者200例的救治资料,并就急性创伤患者年龄、性别、创伤部位、致伤原因等进行详细统计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急性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2.0%,女性38.0%;其中21~35岁发生急性创伤患者居首。本组患者存活195例(97.5%),死亡5例(2.5%),其中1例在到达现场已死亡,4例在途中死亡;其急性创伤死亡原因主要为重度颅脑外伤、交通伤、多发伤以及刀伤。结论急性创伤是前急救第一病因,以颅脑伤、肢体伤最为常见,而颅脑伤也是主要致死因素。同时,在全面控制救治反应时间的基础上,前急救医师还须全面掌握基本颅脑伤、骨科检查等技能,有效提升现场急救技术水平是降低各类创伤漏诊率,避免或降低致死率、致残率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院前救治 创伤 致死率 致伤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宫外孕前急救及护理经验,提升宫外孕前急救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6年2月我中心120送治的32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前急救及护理资料,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转运入院,前急救高效快速,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前急救效果显著。结论宫外孕前急救及护理过程中,前急救效果与院内急救效果关系密切,前急救时确保出诊迅速,接诊护士专业技能水平高,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减少患者病情恶化,为患者接受院内治疗争取有效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缓解家属压力,减轻患者抑郁情绪,有助于提升治疗配合度,改善患者及家属心理状态。

  • 标签: 宫外孕 院前急救护理 探讨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的目的是探讨脑出血患者采取前急救和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以110名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合理有效的前急救与护理救护措施,以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110名脑出血患者中,成功抢救108例,抢救成功率98.2%。合理有效的前急救和护理措施获得了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认同。结论为合理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脑出血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极为重要。

  • 标签: 脑出血 院前急救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扬州市急救中心的前急救现状,探讨前急救空车的原因及对策,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减少前急救资源的浪费。方法收集本中心2013-2015年的出车量、空车量及空车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2015年这3年期间,总出车量为103408次,其中空车量10109次,占总出车量9.78%。结论对广大市民加强急救知识和正确使用救护车相关知识的宣传,提高调度人员的调度水平及现场急救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前急救水平,从而降低前急救空车率、有效地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空车率 空车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血管意外患者开展前急救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前急救方法。方法从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间接受前急救的急性血管意外患者中随机抽取38例纳入研究组,另从同期由亲友护送入院的急性血管意外患者随机选取38例纳入对照组,将两组的总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死亡率和伤残率等指标作观察和比较,评价前急救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住院费用明显要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死亡率及伤残率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急救有利于提高急性血管意外患者的抢救效率,扭转不良预后,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院前急救 血管意外 急性 效果 方法
  • 简介:摘要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美国心脏协会的研究报告认为,急性心肌梗塞(AMI)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前死亡率约占90%,甚至更高。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能否挽救病人的生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直接关系到患者能否抢救存活的关键因素。因此,缩短发病之到医院这段时间,并在这段时间内进行有效地治疗,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救治 自我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乡镇卫生药剂科的处方点评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处方点评工作的不足之处,剖析原因,进行整改,以便通过处方点评工作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规范性用药。方法笔者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本院药剂科多年来的处方点评工作,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查找出相应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乡镇卫生药剂科处方点评工作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提高和改善。结论加强制度建设,人员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卫生药剂科的软件和硬件的建设,乡镇卫生处方点评工作一定会大大的提高,并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专业帮助,认真做好乡镇卫生处方点评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处方点评 现状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中医护理方案开展对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评价的效果。方法将42例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中医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和应用使护理工作更具有成效性和科学性关键词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健康教育。让护士能有计划、有预见性地护理病人,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成效。

  • 标签: 胃脘痛 中医护理方案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荆门市2014年水样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对抽检样品和送检样品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和评判。结果2014年共检测水样344份,不合格率为21.22%,其中菌落总数不合格率(18.53%)高于大肠菌群不合格率(8.05%),P<0.01。水源水不合格率最高(34.29%),二次供水不合格率最低(7.69%)。全年水样不合格率在1月、4月、6月、8月出现峰值。送检水样微生物不合格率(30.56%)高于抽检样品(20.13%),P>0.05。结论荆门市2014年居民用水微生物污染较严重,特别是菌落总数超标严重,水源水卫生状况堪忧,应加强水质监测,为居民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 标签: 水质监测 抽检 微生物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病例典型用药处方点评,不断提高我院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对2014年400份病历集中进行了点评、统计和分析。结果有70份病历用药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抽查病历总数的17.50%。其中,联合用药不适宜处方病历41份,占不合理用药病历的58.57%,为主要不合格处方病历。结论住院病例用药处方存在问题,病例用药处方合格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住院病例 用药处方 点评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4年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情况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为进一步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各科临床监控小组相配合,采用床旁调查和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2年10月11日、2013年11月20日及2014年11月19日所有住院7578例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7578例,实查7391例,实查率97.53%;医院感染361例、408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4.88%、例次感染率5.5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7.75%;综合ICU是医院感染高发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居医院感染病原菌首位,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70%,预防性用药占52.44%,病原菌送检率为50.43%。结论现患率调查基本反映了医院感染发生及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针对监测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加强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病原菌送检率;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标签: 现患率调查 医院感染 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