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常见差错并提出改进措施,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归纳整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7年1月—6月出现的各类差错。结果在整理出的差错中,主要包括审方错误,排药错误,配置错误等。结论改进措施的提出,对于降低差错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 差错分析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自我防护措施,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我院21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其在化疗药物集中配置过程中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研究对比管理前后21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评分、配置操作评分、身体污染及周围环境污染指标情况。结果21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管理后的防护知识评分、配置操作评分较管理前有显著提高,且身体污染及周围环境污染次数较管理前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化疗药物集中配置过程中对护理人员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可显著增加护理人员对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规范其配置操作,减少身体污染及周围环境污染的发生次数,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化疗药物 规范化管理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静脉配置药物的常见溶媒错误进行调查分析,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8年第一季度静脉药物配置配置中心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针对其中的溶媒错误进行分析并探讨原因。结果在592份不合理医嘱中,其中溶媒种类不当占不合理医嘱的10.6%,溶媒用量不当占不合理医嘱的24.2%,由此可见,与溶媒相关的错误占比高达34.8%。结论静脉配置中心的不合理医嘱中,溶媒相关错误占比较大,药师在医嘱审核中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及时干预临床不合理医嘱,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配置 溶媒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PIVAS)出现的差错进行分析,探究降低差错的措施,提高安全用药水平。方法调取差错记录本并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生的差错,对差错发生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药品总调配量359000袋,差错有75例,差错率0.02%。其中加药差错22例(29.3%)摆药差错19例(25.3%),打包差错18例(24.0%),审方差错11例(14.7%),复核差错5例(6.7%)。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发生率最高的是加药差错,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提高安全用药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PIVAS 调配差错 差错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医嘱,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17年7月—2017年12月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87210份输液中,不合理3859份,主要包括溶媒选择不合理、药物浓度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等。结论建立合理用药规范,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差错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分析,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总结。结果2015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审核出不合理医嘱共计438条,涉及药品65种。不合理类别为溶媒选择不合理(205例)、溶媒用量不适宜(123例)、配伍不适宜(77例)、给药剂量不合适(40例),累计不合理445例次。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审方可有效拦截不合理医嘱,从而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事件,但是不合理医嘱仍存在,药师需与临床多沟通配合,多环节改进,已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不合理医嘱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对提升医院用药合理性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择1000例我院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后静脉输液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另选取1000例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前静脉输液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比前后静脉输液患者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药物应用错误、重复用药、溶媒选取错误、药物浓度问题、配伍禁忌等问题的发生率(1.00%)低于参照组(7.8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通过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院静脉输液和用药合理性得以显著上升,有助于提高医院药物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应予以推广。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医院 用药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促进应急医疗救援队伍装备的科学配置,提高应急医疗救援效果,最大程度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方法采用填写应急救治资源表调查的方法,从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紧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通信设备、救护车与医疗装备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结果截至2017年底,市级指挥机构及三台县分中心拥有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其余各县级指挥机构均未建设。结论绵阳市应急医疗救援设备极其缺乏,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先进的、多手段的指挥系统,装备相应的救护车,添置后勤保障设备,储备应急医疗救援资源,才能在灾害发生时,快速、高效的实施应急医疗救援。

  • 标签: 地震 应急 装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医嘱审核中的使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我院自2017年1月开始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医嘱审核过程中开始使用PDCA循环,分析在PDCA循环前后的医嘱审核质量。结果相比实施前,PDCA实施后的不合理医嘱率明显降低,同时医嘱审核修改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通过使用PDCA法能够明显提升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医嘱审核质量。

  • 标签: PDCA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 医嘱审核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静脉配置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以提高我院用药的合理性,进一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到2017年3月的静脉配置处方。总结处方中不合理的用药情况。结果对处方进行调查总结,发现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主要有用法用量不当、药物配伍禁忌、重复给药、用药顺序有误、溶媒选取有误、滴注速度不当等形式。结论我院在静脉配置药物的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当予以避免。

  • 标签: 静脉配置药物 不合理用药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管理措施。方法本次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发生护理风险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此实施安全管理措施。结果60例精神科患者发生不安全因素中占比最高的为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61.67%,其次为患者自身疾病(56.67%)与护理人员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51.67%)。结论患者自身及护理人员因素是造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在临床护理中药加强对患者护理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同时还需要强化医护人员管理工作,提高护理水平及质量。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工作 不安全因素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物相互作用,保证安全用药。方法从药物相互作用和如何减少不利作用两方面,探讨临床上的安全用药。结果可以实施个体化给药、重视药品说明书、重视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及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药物等方面来减少药物之间不利的相互作用。结论重视药物相互作用,能提高医疗质量,对安全用药极为重要。

  • 标签: 药物 相互作用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手术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以及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耳鼻喉手术的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中安全隐患以及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扁桃体摘除术、食道或气管异物取出手术中各有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中耳手术及鼻内镜手术中未出现患者并发症,本次研究的236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结论通过对耳鼻咽喉科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手术中的安全风险。

  • 标签: 耳鼻喉 护理 安全
  • 简介:摘要救护车的安全行驶是保证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生命绿色通道畅通的重要保障。在急救车辆使用中,应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针对安全隐患因素,采取综合化的分析方式,同时积极借鉴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体系的应用水平,为规范救护车辆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 标签: 急救车辆 使用安全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医疗体制改革推进,医院的护理工作也获得了很好地发展。当前人们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医院护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医院的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安全意识,明确护理管理中的安全隐患,采取有效的对策处理护理问题,提高医院安全护理的效果。本文主要就医院护理管理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论述与探究。

  • 标签: 医院 护理管理 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首先阐释了实施药品安全规制路径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当前药品产业安全发展现状,最后结合新的药品产业发展背景,深入探究药品安全规制路径的优化策略。

  • 标签: 药品产业 安全规制 路径分析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之前对定远县某医院所有除颤监护仪的质控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提高该设备的使用安全。方法依据国家有效标准JJF1149-2014《心脏除颤器校准规范》、GB9706.1-2007《医用电气设备》和《基于风险的检查评分系统》进行改善管理。结果之前未达标的设备性能,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在下个检测周期检测中均已合格。结论通过对质控检测的结果分析,结合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和临床管理等,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除颤监护仪的安全管理。

  • 标签: 除颤监护仪 质控检测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外科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外科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及护理投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不安全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的保障外科老年患者的医疗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外科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就探讨产科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研究探讨。方法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入我院的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对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各项数据均低于研究组,其医患纠纷发生率高于研究组。结论对妇产科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隐患现状作出改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产科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组的护理模式基础上采用安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差错事件发生率(0%)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差错事件发生率(11.63%),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护理效果显著,显著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外科 昏迷 输液治疗 安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