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搞好医药企业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的一些企业的管理状况,提出了一些较为实用的管理理念,如果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必将促进企业的发展。

  • 标签: 医药企业 管理 理念 经营
  • 简介:摘要药品生产企业的仓储区首选应满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应有充分的储存空间,储存条件,设施,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应避免发生差错,以防止混淆,污染及交叉污染。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所入库的物料,原料,辅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等应进行分类,分区,定点定置存放,防止混淆,污染及交叉污染。出库时应根据生产车间的领料单及成品发货单,认真核对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等方可出库。严格按照GMP的要求进行管理。

  • 标签: 药品生产企业 仓储 GMP管理
  • 简介:摘要由于小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特点,造成了对其监管的苦难,本文对小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进行了研究,分析其监管难度,并对此提出加强对小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管的建议。

  • 标签: 医疗器械 中小企业 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量化行为干预对石化企业亚健康员工血脂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兰州石化公司180名存在超重、肥胖、高血脂的员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健康管理平台和Fitpod康动TM运动能耗监测仪对员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健康干预,采用健康评估系统和健康体检的方法,在干预前后分别收集参加健康干预员工的不良生活行为、体重、血脂等数据信息。结果对兰州石化公司180名亚健康员工进行健康干预后,健康干预前后的生活行为方式不达标率和体重、血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量化行为干预可以帮助亚健康员工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从而较好的控制体重,降低高血脂的发病率,起到慢性病的预防作用。

  • 标签: 健康管理 肥胖 量化行为干预 高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我市小型和微型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铅危害情况,为职业卫生相关部门管理和企业对铅污染的防治,保护工人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结合工作场所铅及其化合物浓度的监测和接铅作业人员健康监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混合生产车间、排毒装置设计缺陷、二次扬尘等综合因素造成了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超标,但是通过采取一定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接铅作业人员的身体受损情况较轻。结论企业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及时进行改进防护设施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实行“5S”管理和清洁生产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到位,才能有效控制铅危害。

  • 标签: 蓄电池 铅危害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对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委托生产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达到促进药品企业发展的效果,主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这一基础上对相关的生产经验进行总结,从根本上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委托生产的管理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来对其进行完善。

  • 标签: 药品生产企业 委托生产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做好在职某企业人员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结核病人,有效遏制和防止结核病的传播,并及时制定相关措施。方法2011年4月26日至2014年4月27日对栖霞市某大型企业全体人员作肺结核病调查,检查项目为PPD试验、胸透、X线拍片检查和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结果筛查人员共12975人,胸片异常118人,涂阳病人9人,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8例,肺结核患病率为447/10万,涂阳患率为69.36/10万。结论栖霞市某大型企业人员患病率太高,应高度重视企业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定期对企业进行结核病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结核 肺/预防和控制
  • 简介:摘要本文对广东省医药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策略,望能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连锁药店的发展有所启示,在未来的经营上有所借鉴。

  • 标签: 医药连锁企业 发展现状 竞争优势 发展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小型企业电焊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症或可疑职业病患者,加强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方法按照GBZ188规定,对在岗的76名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76名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中,各项指标均正常者33人,占43.42%,异常检出率为56.58%。其中6人疑似尘肺,阳性率7.89%,疑似病例主要集中在30-40岁年龄段。各年龄段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耳高频听力损失者4人,检出率为5.26%。结论该企业对电焊工的职业健康监护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粉尘对职工健康的危害,应引起该企业的重视作业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应进一步提高。

  • 标签: 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 异常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的局部通风排毒系统进行卫生学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作业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按照规定方法测定风管风速、罩口风速、作业场所空气铅浓度。结果总风管风速26.3m/s~28.6m/s,罩口风速0.59±0.09m/s~1.16±0.26m/s,控制风速0.20~0.50m/s,空气铅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0.002~0.017mg/m3。结论局部通风排毒系统运行尚可,但风管安装存在一定的缺陷。

  • 标签: 铅危害 通风排毒 卫生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企业职工健康体检的必要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559例企业职工两对半。结果职工体检两对半中HBsAg阳性46例,占总人数的2.95%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3例,占总人数的0.19%,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32例,占总人数的2.05%,小二阳(HBsAg,抗-HBc)11例,占总人数的0.71%抗-HBs阳性692例,占总人数的44.39%两对半阴性784例,占总人数的50.29%。结论乙肝两对半是健康体检必不可少的体检项目。

  • 标签: 健康体检 乙肝两对半 ELISA法
  • 简介:摘要冷链药品对储运条件要求高,温湿度超出规定范围极易造成不良后果及经济损失。药品批发作为冷链药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最长的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风险因素众多,因此必须采用风险管理确保冷链药品质量。

  • 标签: 新版GSP 冷链药品
  •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和分析电子产品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该类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明确电子产品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企业主要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锡、苯、甲苯、粉尘、异丙醇、氧化锌和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该企业除喷金岗位氧化锌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4.460~5.294mg/m3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他各岗位化学有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该企业工作场所噪声超标率达57.1%,噪声危害较重的是溶接、喷金、拆带、赋能等岗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噪声作业人员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异常率为23.81%(25/105),且检出异常人数随噪声强度增高而增多(P<0.01)。结论电子产品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溶接、喷金、拆带、赋能、涂装和切断岗位,可通过综合采取防控措施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 标签: 电子产品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