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冷凝集现象对血型鉴定的干扰及处理方法。方法用37℃生理盐水洗涤患者红细胞6次,镜下观察无凝集后,再进行正反定型。对于某些高冷凝集素效价的患者,必须用37℃甚至45℃的生理盐水反复洗涤红细胞,使自身的冷凝集素消失,再进行血型鉴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结论发生冷凝集现象或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时,一定要及时查明原因,克服干扰,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冷凝集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质性便秘病因与对策。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结合随访与最终医院检验、检查、手术结果,随机选取广州市部分医疗社区最终确定为质性便秘的120例婴幼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52.5%)为先天性巨结肠,49例(40.8%)为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3例(2.5%)为乙状结肠冗长,2例(1.7%)为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2例(1.7%)为骶尾部肿物,1例(0.8%)为隐性脊柱裂。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与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为婴幼儿质性便秘的主要病因,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此外,还需要排除引起婴幼儿质性便秘的其他病因。

  • 标签: 婴幼儿 器质性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抱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环抱内固定治疗肋骨骨折的护理。结果本组20例肋骨骨折环抱内固定的患者,通过精心的护理患者疼痛减轻、术后无并发症及无胸廓畸形,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对肋骨骨折环抱内固定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肋骨骨折 环抱器内固定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R平板探测的日常维护方法,提高DR平板探测的日常维护水平;方法按照DR平板探测的使用要求,调节机房湿度与温度,对DR平板探测进行清洁、防震、校准等维护;结果经过对DR平板探测进行日常维护,提高了DR平板探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设备的维修成本,研究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设备故障,保证了DR系统的正常运行;结论DR平板探测的日常维护,不但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检查图像,提高检查水平,同时还能降低DR系统的故障发生率,延长DR平板探测的使用寿命。

  • 标签: DR平板探测器 日常维护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异位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例宫内节育异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等。结果宫内节育异位的主要原因为技术不熟练或用力过猛(误使探针或上环损伤子宫,把节育放到宫外)。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宫内节育异位发生原因,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因操作失误所致宫内节育异位情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异位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临时起搏适用于严重缓慢心律失常急需起搏救治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制定好一系列的应急预案。术中护理建立静脉通路,做好锁骨下静脉穿刺及术中配合,备监护仪器随时抢救。术后护理预防电极移位、重视生活护理、及时排除故障。结果76例临时起搏患者获得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后安全出院。结论安置临时起搏是紧急处理严重心动过缓和某些心动过速的可靠方法。在临时起搏的安置使用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为临床抢救患者生命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临时起搏器 心理护理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针头内固定治疗各种手指末节骨折的效果及处理方法。对55例60手指末节指骨骨折患者使用注射针头由远端顺行穿入骨折的末节指骨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2年55指功能恢复及外观良好,3指远节指间关节僵硬,2指指甲不平整。结论注射针头治疗手指末节指骨骨折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取材方便,不失为手指末节骨折治疗之好方法。

  • 标签: 末节指骨 骨折 注射器针头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环氧乙烷灭菌的工作效率,更好的完成临床手术器械的灭菌。方法对导致灭菌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进行分析,与处理。结果共统计灭菌228次,222次顺利完成,占97.4%,灭菌循环终止1次,报警代码5次,发生故障率为2.63%。经处理后,灭菌循环均顺利完成灭菌。结论本次通过合理分析找出存在的原因,消除隐患,使灭菌正常工作达到灭菌要求。

  • 标签: 环氧乙烷灭菌器 常见故障
  • 简介:摘要通过护理三腔起搏病人,了解三腔起搏的治疗用作及治疗意义,熟悉三腔起搏患者术前准备及护理,术后一般护理、心电监护、预防起搏脱落、伤口护理、出院指导,总结三腔起搏治疗效果,阐述护理体会。

  • 标签: 心力衰竭 三腔起搏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上颌合垫矫治在阻断性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把54例乳前牙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上颌合垫矫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上颌合垫矫治进行治疗,并比较二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矫治完成后,乳前牙反(牙合)解除,上牙唇倾度增加,软组织凹面型改善;且改良组的患者在下颌后退、下牙内收以及软组织侧貌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两种合垫矫治均能阻断性矫治乳前牙反(牙合)。改良式矫治器具有机械性及功能性的矫治作用,可有效阻断错合畸形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上颌合垫矫治器 乳前牙反(牙合) 阻断性矫治 固定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Ulrich高压注射在磁共振增强中的应用体会,探讨其在磁共振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MRI增强检查的患者3539例,其中男1841例,女1698例,年龄8-86岁。因静脉留置针易于操作和固定1,故受检者均采用20-22G密闭式留置针行手臂静脉穿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2159例采用德国UlrichMississippi(XD2000)造影剂注射,注射模式生理盐水-对比剂—生理盐水。B组1380例采用老式双筒高压注射,注射模式对比剂—生理盐水。两组都根据检查部位及病人体重,设置流速、流量、剂量及注射时间。结果A组2例因留置针塑料卡未打开,高压注射停止注射,打开卡关后继续注射,2例少量生理盐水外渗,高压注射停止注射,重新穿刺后再注射,都获得了满意图像。B组有5例药液外渗,3例留置针塑料卡未打开,注射时留置针针头破裂,重新注射后顺利完成检查,图像满意。结论Ulrich高压注射能精确的调节造影剂的注射速度、注射剂量,灵敏度高,准备时间短,排气快,优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病人等候时间,减少药液用量,减少病人的费用。因此熟练掌握Ulrich高压注射器使用性能、操作技巧和各项护理,能提高影像质量,增加病变诊断率。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高压注射器 磁共振 增强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在带宫内早孕中运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1.观察对象2007年1月-2014年12月8年间来我站药物流产的健康育龄妇女随机选择46例,为对照组。带妊娠早孕药物流产的育龄妇女46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条件(1)B超检查为有尾丝的宫内节育下移,下移的节育上缘距孕囊下缘≥1.0cm。(2)妇科检查宫颈口处均可见节育尾丝。两组对象均停经≤49天,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早孕,且孕囊直径≤2.0cm;无异常阴道出血等先兆流产表现;既往月经规律,近三个月内未曾服用任何甾体类药物。妇科检查无滴虫、霉菌,血常规检查正常。2.用药方法两组对象的服药方法相同,即米非司酮上午8点50mg口服,晚上8点25mg口服,共两天。第3天上午8点到我站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0.6mg(3片).观察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即在B超指示下,按手术常规用取环取出已下移的宫内节育,未影响宫内的孕囊结构,留站观察6小时,记录阴道出血量、孕囊排出等情况。3.观察内容观察两组对象的阴道出血时间、大于月经量的出血天数、转经时间、刮宫率和完全流产率。结果节育下移带宫内妊娠后行药物流产的对象,其阴道出血时间、大于月经量的出血天数、转经时间、刮宫率和完全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节育下移带宫内妊娠后行药物流产并不降低药物流产的成功率,药物流产的副作用也未增加。对节育下移带妊娠育龄妇女,要求药物流产,无其它禁忌症的可行药物流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mplatzer封堵介入治疗小儿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房间隔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Amplatzer封堵介入治疗。结果100例患儿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1d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无残余分流现象。尿常规检查无血尿、无溶血现象。随访1~12个月,无封堵移位发生,术后患儿肺动脉压正常,右房不同程度缩小,患儿左房不同程度增大。心电图复查,无一例异位心律失常者。T波降低有10例患儿,无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房间隔缺损实施Amplatzer封堵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Amplatzer封堵器 介入治疗 小儿房间隔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我科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施行经口气管插管的1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采用传统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B组采用经口器官插管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后7天内在固定效果、口腔情况、口腔护理耗时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率100%。A组患者7天内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B组的63.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7天内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45%,明显低于B组的69.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操耗时达到1级的概率为83.67%明显高于B组的6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口气管插管 固定器 固定效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9期
  • 机构:“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硼中子俘获疗法技术研究”获重大进展。历经十余年研制,世界首台专门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的放射治疗装置——医院中子照射器(IHNI),在我国首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临床试治中达到预期验证目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壁开窗加输液软管引流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效果。方法局麻下前壁开窗后向囊腔置入输液针端细软管,定期换药排挤分泌物。结果60例患者均治愈,无一列复发。结论实践证明本方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效果良好,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耳廓 囊肿 输液器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装永久心脏起搏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至今我院40例安装永久性起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护理疗效。结果术后出现囊袋血肿2例,囊袋感染1例,未发生严重心率失常及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安装心脏永久起搏的患者做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龈冲洗在口腔术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口腔科治疗的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口腔护理,治疗组患者应用牙龈冲洗进行口腔冲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伤口愈合、口腔清洁、疼痛减轻及进食和舒适度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优于口腔疾病患者在术后造成口腔内残留血迹及污垢,为了降低感染率应及时有效地进行口腔冲洗,采用牙龈冲洗进行冲洗,能够保证清洁度,有效快速地进行口腔清洁,控制口腔细菌感染,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内手术 牙龈冲洗器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对生殖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的1259例育龄妇女,对其放置宫内节育,放置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分别随访1次,记录异常情况以及不适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随访的育龄妇女中有57例女性放置宫内节育后出现异常及不适症状,占4.53%。结论育龄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后会有少部分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或异常情况,可引起育龄妇女出现腰腹部疼痛、月经异常以及盆腔炎等疾病,疾病的发生与节育、操作过程以及术前机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女性生殖健康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聚髌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镍钛聚髌内固定治疗组(聚髌组)和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组(张力带组),每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同时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聚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张力带组患者(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张力带患者的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髌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聚髌治疗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并发症较少,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髌骨骨折 聚髌器 张力带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