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法莫替丁联合硫糖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接受诊治的83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探讨对象,根据其接受的用药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析法莫替丁+硫糖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57%,2组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2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法莫替丁联合硫糖治疗急性胃炎,临床疗效明显,能够减少患者复发率,用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法莫替丁 硫糖铝 急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兰州市城关区糖尿病患者中的肥胖流行状况。方法运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城关区内333名糖尿病病患者并测量其体重指数(BMI),腰围(WC),血脂,血压等数据,判断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状况并分析BMI/WC与其他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兰州市城关区糖尿病患者的超重/肥胖患病率为81%;腹型肥胖患病率为73%。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WC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收缩压(SBP)显著相关,与尿酸(UA),舒张压(DBP)无显著相关,BMI与TG,UA,SBP,DBP有显著相关,与TC,HDL,LDL,无显著相关。结论兰州城关区糖尿病患者中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患病率远高于全国人群的平均水平,且有很大一部分是兼具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的,所以WC和BMI一样也应该成为糖尿病患者的控制标准;WC较BMI与血脂的关系更加密切,随着WC和BMI的上升,血压值也跟着升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镁对胆汁返流性胃炎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28例胆汁返流性胃炎分成两组,(n=64)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n=64)治疗组同时服用多潘立酮和碳酸镁,在经过四周的治疗后观察其症状变化。结果经治疗,两组的症状有效率和胃镜下胃黏膜炎症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76.7%、94.1%、和66.7%、91.2%(P<0.01),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碳酸镁作为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它可结合胃内胆汁,对胃镜下胃黏膜炎症和胆汁返流性胃炎各项症状起到缓解作用,并且均没有不良反应。

  • 标签: 胆汁返流 胃炎 多潘立酮 铝碳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改善患者胃出血症状恢复胃肠道功能,探究对胃溃疡患者出现胃出血采用碳酸镁与奥美拉唑临床联合用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3~2015.5期间90例经诊断为胃溃疡并胃出血的患者,分为奥组和奥美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5例。奥美组采用奥美拉唑用药治疗,奥组在奥美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碳酸镁联合用药,观察病患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奥高达95.6%,奥美组为80%,奥组较奥美组疗效好,P<0.05;服药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奥组仅为15.6%,奥美组为33.3%,奥美组较奥组不良反应多,P<0.05。结论碳酸镁与奥美拉唑联合用药可有效缓解患者胃出血症状,改善病患胃肠道功能。

  • 标签: 疗效 胃出血 奥美拉唑 胃溃疡 联合 铝碳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潘立酮联合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给予多潘立酮联合碳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多潘立酮联合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潘立酮 铝碳酸镁 胆汁反流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美拉唑联合硫糖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02月~2016年03月收治的50例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奥美拉唑联合硫糖治疗,观察2组急性出血性胃炎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的出血量、输血量、止血的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一定时段的出血量为(186.24±48.75)mL、输血量为(415.36±128.65)mL,止血时间为(29.15±8.27)小时,住院时间(11.46±4.67)天,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硫糖治疗急性出血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奥美拉唑 硫糖铝 急性出血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闭合复位失败的股骨粗隆下骨折20例,男13例,女7例。骨折按照Russell-Taylor分型ⅡA型7例,ⅡB型13例。患者均采用骨折局部有限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螺旋刀片型治疗,术后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对创伤性髋关节恢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0例患者均正常随访(失访者),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平均愈合时间(16.25±4.19)周。评定疗效优良率为90%(18/20),所有病例均无移位、断钉、切口愈合不良、肌肉挛缩、畸形愈合发生。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闭合复位失败的疗效可靠,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有助于恢复局部正常功能,控制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风险,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股骨粗隆下骨折 螺旋刀片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有限切开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9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有限切开组和经皮钢板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愈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年发现,有限切开组患者中骨折愈合率为100%,未见延迟愈合现象出现,其平均愈合时间为(18.2±1.3)周,经皮钢板组患者中愈合率为90.9%,2例具有延迟愈合现象,1例患者发生畸形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22.1±2.4)周。结论根据骨折类型适当选取手术术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患者治疗方面具有可靠疗效,即可满足患者骨折固定又能保障骨折区血液供应,经皮钢板固定技术治疗A和B型骨折时骨折延迟愈合率较高。

  • 标签: 有限切开复位 经皮钢板内固定 胫骨下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法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临床研究的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采取随机、对照分成2组的方式,每组3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中医康复护理法应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中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中风恢复期患者 中医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切开经三角肌入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8月~2016年1月采用经三角肌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术中显露保护腋神经后复位骨折并用锁定钢板固定。观察手术情况、术后骨折复位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均获得愈合,未发生腋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良率90.6%。结论有限切开经三角肌入路利用三角肌前中亚部肌间隙,能够显露和保护腋神经,直视下复位骨折钢板内固定,具有固定间接、微创、组织侵袭小等优点,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肱骨 外科颈 腋神经 三角肌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价值。方法选取66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就诊序号将其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行单纯有限减压术治疗,研究组行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研究组,但研究组的术后JOA、ODI、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术具有较好远期疗效,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活动能力,故应予推广使用。

  • 标签: 有限减压 固定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有限元法对附加钢板髓内钉加固骨折股骨与仅用髓内钉加固骨折股骨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分别建立附加钢板髓内钉固定骨折股骨的有限元模型与仅用髓内钉固定骨折股骨的有限元模型。对两种有限元模型施加相同载荷,分析模型中股骨与固定器的应力分布及压力情况。附加钢板髓内钉模型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钢板上,仅用髓内钉固定的模型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股骨上;步行工况下,附加钢板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一个螺钉上为134.7Mpa,比爬楼工况下大。爬楼工况下,股骨上的最大应力出现在中间的螺纹孔上为55.9Mpa,比步行工况下大。与仅用髓内钉固定相比,附加钢板髓内钉固定更加稳定,股骨上的应力均匀且小。

  • 标签: 股骨骨折 髓内钉 附加钢板 骨不连 有限元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高嵌体修复近中一合面一远中(MOD)洞型下颌第一磨牙的计算机三维实体和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初步应力分析,为临床嵌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含MOD洞型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三种材料行高嵌体修复,合面中央窝集中施加45kg载荷,分别采用垂直加载和舌面与牙体长轴呈45°加载方式,对下颌第一恒磨牙MOD洞型底部和牙颈部进行应力分析。结果采用高嵌体修复时,产生在牙本质应力分布趋于平缓,无论是垂直载荷还是舌向载荷,在洞型底面和牙颈部应力水平均较低。结论对患牙根管治疗后的MOD洞型,用高嵌体修复是较为理想的修复方式,可以提高缺损牙体的抗力,减少临床上牙折的发生。

  • 标签: 三维有限元 下颌第一磨牙 高嵌体 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