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EDTA-K2所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分析。方法对16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标本采用重采末梢血用预稀释法(BC-3000血细胞分析仪)和人工计数法计数血小板和白细胞,涂片染色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结果EDTA抗凝血会诱发血小板聚集,导致仪器法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伴白细胞假性增高,且临床无出血症及凝血功能检查正常,引起临床误诊、误治。

  • 标签: EDTA 假性血小板减少 聚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也日益增多,所以如何降低药物毒性的方法极其重要,文章主要对如何降低中药毒性的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如何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毒性 中药炮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方法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与改进后的静脉穿刺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改进后的静脉穿刺方法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提高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结论改进后的静脉穿刺方法明显优于传统的静脉穿刺方法

  • 标签: 静脉穿刺 方法 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在慢性胃炎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96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治疗,治疗14天,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c2=6.719,P<0.05),且对照组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在社区推广应用。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左氧氟沙星 奥硝唑 慢性胃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胃肠肿瘤的概述出发,分析了胃肠肿瘤的症状,着重讲解了胃肠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最后说明了,胃肠手术并非就是治疗的终点,胃肠手术术后保养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 标签: 胃肠肿瘤 症状 手术
  • 简介:摘要线粒体一直被认为是细胞能量生产和代谢工厂,正常的线粒体功能是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和细胞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需要高能量代谢的骨骼肌和心肌尤为重要。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形成及其分子生物学诊断需要临床和实验室的检测。线粒体疾病的基因双重性,多器官系统特征以及广泛的可识别表型是目前临床诊断所面临的挑战。为了克服这些临床诊断障碍,实验室对线粒体多方面的评价可以提供相对充足的证据,包括血液学,组织化学分析手段,神经影像分析,刺激实验检测,组织和细胞的酶学分析以及DNA检测(MancusoM.,2009)。本文就线粒体的功能性评价方法作以下综述,为临床线粒体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可行的方法学手段。

  • 标签: 线粒体 呼吸链 功能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PICC固定方法,以降低导管移位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106例PICC置管后的患者,采用导管固定方法为将体外导管呈“S”型放置,用无菌透明胶布固定导管圆盘部分,并外贴透明敷料,再交叉固定导管和透明敷料,记录胶贴标注穿刺者姓名、日期及臂围贴于透明敷贴上缘。结果本组导管向血管内移位0例,发生率为零,导管向穿刺点外移位2例,发生率为1.89%,导管断裂0例。结论改进后的导管固定方法,明显减少了PICC导管移位和折管断裂的发生率,保证了管道的正常使用及病人的安全。

  • 标签: PICC 固定方法 探讨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心电图、心电监护仪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乡村卫生院和一般门诊。然而,传统心电图教学中教师忙于写、画、讲,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致使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学习兴趣不大。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课堂教学已远不能适应信息量大、接触面广的学习需求。笔者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使枯燥的心电图教学变得生动,提高了教学质量。我院是教学医院,我科从事心电图的带教工作多年,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几种科学记忆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我科临床心电图的带教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心电图 教学 PowerPoint 多媒体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简单有效的固定方式。方法1998~2006年对186例肱骨干骨折分别使用外固定支架、钢板、带锁髓内钉固定,观察其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随访6~18个月,从优良率、骨折愈合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不愈合率等方面评价,外固定支架优于带锁髓内钉固定,带锁髓内钉优于钢板固定。结论外固定支架是目前基层医院治疗肱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肱骨干骨折 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加压钢板内固定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探讨合适的内固定方法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60例胫骨骨折患者,采取加压皮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0例。比较两组术中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过6-12个月随访,加压内固定组比锁定钢板内固定切口大,手术时间长。骨折愈合率低。术后加压钢板内固定组4例发生感染,锁定钢板内固定组组无感染发生。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等优势,是目前较理想的固定方式。

  • 标签: 胫骨骨折 内固定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从而选择最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产妇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对产妇的乳房进行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产妇精心、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统计分析,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Ⅰ度、Ⅱ度、Ⅲ度、Ⅳ度的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精心、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发生,并且能够将已发生的胀痛逐渐控制并好转,有利于产妇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大胆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 乳房胀痛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培训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ICU中最重要的就是患者,护士100%的工作是针对患者,在所有的患者中有20%是护士要用80%精力对待的,患者由于不同疾病和病情,有不同的治疗和护理,护士长每天都要特别关注新患者,术后患者,病情反复的患者,有纠纷的患者,家属难以沟通不配合的患者。护士长不仅要监督和检查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还要下达护嘱,提出指导性意见,有纠纷的患者,护士长要多与主任和医生沟通,时刻了解医疗的进展,指导护士完善各种记录,对难以沟通的患者,护士长每日要与家属联系,主动告知病情进展,了解患者家属的需求,弄清真正的矛盾原因,努力解决难题,安慰患者家属,医患达到共识。

  • 标签: ICU 护理 管理 质量 6S APN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技巧及护理方法,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使药物及时地用于患儿体内,最终达到药到病除。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分析总结。发现护士的心理素质、选择的穿刺部位、进针的角度、方向和深度、穿刺后的固定方法,对穿刺成功率有很大的影响。

  • 标签: 小儿输液 技巧 护理
  • 简介:摘要梅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普遍存在的性病之一,它主要是由梅毒螺旋体亚种(TP)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快速、灵敏和特异性高的梅毒检测方法在不断的完善中。本文从血清检测方法、病原体直接检测方法及PCR检测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梅毒检测方法的进展,并且侧重对PCR检测方法进行了论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