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5-15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5期
  • 机构:狂犬病的治疗一直是与时间赛跑,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患者在病毒侵入中央神经系统之前,有短暂的时间窗可以寻找医疗帮助,病毒一旦入侵大脑,医生也可能无力回天。可是,美国乔治亚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疫苗,成功治愈了感染狂犬病病毒并已经发作的小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工作中,本人遇到两个典型的事例。事例1,1990年,一病犬同时咬伤一位60岁女性(右手掌Ⅲ度伤口)和一位68岁男性(左膝关节Ⅱ度伤口),两人被病犬咬伤后均未到医院处理伤口及注射疫苗。后来,女性伤者经过3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死亡,男性伤者经过6个月的潜伏期后发病死亡。事例2,2007年,7岁的男孩和23岁的哥哥均被同一病犬咬伤,男孩面部等多处Ⅲ度伤口,哥哥左手拇指被咬伤Ⅲ度伤口,事后,两人均立即去医院处理伤口,均同时注射狂犬疫苗,未注射抗狂犬免疫球蛋白或抗狂犬血清,结果,弟弟伤后第11天发病,病后3天死亡,哥哥未发病至今健康。由此说明,人被狂犬咬伤后,在不做任何处理的情况下,伤口部位与中枢神经系统距离远近以及伤口的严重程度,决定了狂犬发病潜伏期的长短。

  • 标签: 狂犬病 防制 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症状不典型狂犬患者在急诊的救治。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急诊科诊断收治7例狂犬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7例患者早期首发症状既有相似表现,又各有不同,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典型狂犬临床表现,患者均于发病7天内死亡。结论急诊科医生应提高对狂犬的识别能力,尽早对狂犬患者作出诊断,以及做好积极的抢救措施。

  • 标签: 狂犬病 临床症状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狂犬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弥勒县医院感染科2008年3月-2013年5月收治27例狂犬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4.1%的患者为农村人口,100%的患者未进行有效的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病死率100%。部份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兴奋期恐水、怕风等临床症状典型。结论狂犬是一个可防不可治的疾病,对此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对犬、猫管理不当,暴露后未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和进行免疫接种是导致发病的关键。提高认识,正确处理伤口和免疫接种是降低发病的关键。

  • 标签: 狂犬病 死亡率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疼痛护理干预在狂犬免疫球蛋白注射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狂犬免疫球蛋白注射患者420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和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行狂犬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出现恶心呕吐和心率减慢等发生率分别为8.57%、2.38%,显著低于对照组(29.04%、19.04%),且其疼痛评分(2.3±0.4)也明显优于对照组(7.2±1.1),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狂犬免疫球蛋白注射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患者疼痛,减少其注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帮助提高患者依从性,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疼痛护理干预 狂犬病 免疫球蛋白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孕妇狂犬疫苗接种全程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接种狂犬疫苗的100例孕妇,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98.0%)明显高于对照组(88.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妇狂犬疫苗接种全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接种疫苗孕妇的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狂犬病疫苗接种 优质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接种狂犬疫苗达到的免疫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本市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疫苗接种者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疫苗接种处理并对其狂犬抗体进行检测,分析狂犬疫苗接种者具备的免疫效果。结果通过对本次的2000例研究对象进行疫苗接种处理并对其狂犬抗体进行检测等处理发现,总阳转率有92.70%,女性和男性阳转率分别92.00%、93.46%,性别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阶段间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其中,≥60岁阶段人群的阳转率只有89.29%(P<0.05)。结论对疫苗接种者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对于难于产生抗体的疫苗接种者应注意加强免疫,进而确保免疫效果。

  • 标签: 狂犬疫苗 接种 免疫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膜性肠炎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患有膜性肠炎的患者72例,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综合护理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膜性肠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其疾病的康复。

  • 标签: 伪膜性肠炎 护理方法 效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肖庚富领导的科研团队在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囊膜蛋白介导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在病毒学领域重要期刊《病毒学杂志》上在线发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组织培养中的脱病毒及其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脱病毒技术包括热处理、茎尖培养、茎尖微芽嫁接、热处理配合茎尖培养、热处理配合茎尖微芽嫁接等,病毒检测技术包括指示植物法、抗血清鉴定法、生化法和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法等。

  • 标签: 组织培养 脱病毒 病毒检测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8期
  • 机构:研究人员最近在古巴发现了一种新型HIV病毒毒株,其发展为艾滋病的速度要比普通毒株快得多,这种病毒毒株可能是人类研究中最厉害的病毒。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1期
  • 机构:美国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疫苗,在动物实验中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下一步,研究人员将确认该疫苗对人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122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治愈116例,好转5例,死亡2例。结论尽早确诊及正确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对保证病情顺利恢复,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有十分重要作用。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分析 治疗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1976年到2014年全球暴发的7次埃博拉疫情中的埃博拉病毒(ZEB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ZEBOV的GP基因受到自然选择作用,而且在2014年暴发的毒株中具有显著加快的进化速率,推测该基因的变化与此次大范围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相关。相关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传染性疾病研究期刊《传染、遗传和进化》上在线发表。这一发现对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设计有重要意义。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利比里亚当局担心国内最新1起埃博拉病例可能起因于性行为传染,呼吁埃博拉幸存者禁欲,在痊愈后3个月内不要发生性行为,或是做好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慢性丙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短效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而研究组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派罗欣)+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ALT正常率、AST正常率、HCV-R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慢性丙肝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不良反应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1976年到2014年全球暴发的7次埃博拉疫情中的埃博拉病毒(ZEB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ZEBOV的GP基因受到自然选择作用,而且在2014年暴发的毒株中具有显著加快的进化速率,推测该基因的变化与此次大范围人与人之间快速传播相关。相关论文已在最新一期国际传染性疾病研究期刊《传染、遗传和进化》上在线发表。这一发现对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设计有重要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器官的损坏与脏器的病变,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对肝细胞的损坏比较严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肝纤维化、肝细胞坏死、肝细胞炎症等一系列的疾病,我国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是比较高,在现有基础上,积极开展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简阳地区孕期妇女HCV抗体(HCV-Ab),研究本地区孕期妇女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孕期妇女丙型肝炎感染情况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结果8495例研究对象检出抗-HCV阳性31例,阳性率为1.99%。大于40岁年龄段孕期妇女感染率高于其它年龄组(P<0.05)。结论加强丙型肝炎预防尤其是孕期妇女预防知识的宣传相当重要。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HCV) 孕期妇女 酶联免疫(ELISA) HCV抗体(HCV-Ab)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方法收集2005年7月至2011年6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心电图的变化。结果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共10例(90.9%),包括2例窦性心动过速(18%),室性早搏4例(36%),室性心动过速2例(18%),房室传导阻滞2例(18%)。结论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改变以各种心律失常最常见,心电图改变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一个重要条件。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