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休克患者的麻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休克患者126例,对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全麻效果满意率较高。结论应根据创伤部位、手术性质和范围及患者休克程度选用麻醉方式,但总的原则是以患者安全为重。

  • 标签: 休克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伤早期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多发伤导致出现创伤性早期休克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其临床表现、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经抢救护理后,患者动脉血压在30分钟-4小时内有明显升高,48例患者抢救成功,成功率为96.0%。结论对于多发性早期休克患者除了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急诊处理抢救外,还应该注重临床护理措施,如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发症出现等均是保障抢救顺利的关键。

  • 标签: 多发伤早期休克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治疗措施及临床抢救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4月至2013年1月期间抢救的1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临床资料,针对病人的受伤情况实施科学、精确的判断之后制定出对应的应急治疗措施,研究分析病人的急救措施以及临床抢救的效果。结果通过急救治疗之后,178例病人抢救治疗成功,5例病人通过急救病情稳定之后转院,7例危重病人通过尽力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治疗的成功率达到了96.32%(183/190);其体征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应当依照病人实际病情来制定一套科学的抢救措施,采用有效、及时的措施实施急救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并维持病人的体征,从而有效提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救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感染性休克是影响小儿健康的重要问题,尽管医疗护理水平在不断进步,但是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仍然在增长。对于感染性休克小儿进行早期诊断,确定病原微生物,及时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对于挽救患儿生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介绍感染性休克的致病菌和严重并发症,然后介绍小儿感染性休克的诊断进展,主要包括病原菌检查,影像学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最后阐述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进展,包括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液体复苏,心血管治疗,抗感染治疗,血管活性药的应用和血液制品的应用。

  • 标签: 小儿 感染性休克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过敏性休克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救治的重要性和临床急救措施。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12年12月救治的28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5例,好转3例。结论过敏性休克早期发现和临床急救应及时果断,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救治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 标签: 过敏性休克 临床救治 分析
  •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患者因右侧慢性中耳炎行右耳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术后予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对症治疗。患者在静推血凝酶2U结束后约1分钟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大汗淋漓、腹痛现象,查体血压90/50mmHg,血氧饱和度74%,胸前区及颈部皮肤潮红。立即予地塞米松静推,约10分钟后患者心慌、胸闷缓解,皮肤潮红消退,复测血压120/76mmHg,血氧饱和度94%,监护约3小时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

  • 标签: 尖吻蝮蛇血凝酶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4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以及指导临床工作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4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48例患者均脱离危险,安全出院,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式,所有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无患者死亡情况出现。结论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可快速帮助患者摆脱危险,有效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应用。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院前急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从而为临床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借鉴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8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成功治愈46例,死亡2例,治愈率达到95.92%。结论积极的去除病因,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止血有效,并快速建立起静脉输液通道给予补液,精心的护理,能有效提高低血容量休克患者的抢救质量,降低死亡率。

  • 标签: 低血容量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就机能综合实验家兔失血性休克引入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机能学 失血性休克 PBL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丹红”、“休克”、“过敏反应”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检索到丹红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文献10篇,病例10例。7例(70.0%)发生在开始用药后10min内,1例(10.0%)发生于输注完1min以内。7例(70.0%)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首次用药过程中。结论丹红注射液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休克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收治急性颅脑出血并发休克患者资料78例,按照接受的治疗手段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采用静脉注射7.5%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20%甘露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PP、MAP、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CCP、MAP、GC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试验组CPP、MAP、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溶液对颅脑出血引起的休克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高渗氯化钠溶液 休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护理急救方面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临床综合护理急救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措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先于对照组患者出院,此外,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及时进行护理,临床综合护理急救措施能够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失血性休克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进行研究,根据临床特点分析发病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将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的原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资料进行采集与整合。结果采集到的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共40例,其中男患者9位,女患者31位。用药期间,30min内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有26位(65%),30min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的患者有14位(35%)。经积极抢救与治疗。39例病患均恢复正常,1例患者抢救无效已死亡。结论甲硝唑致过敏性休克的情况十分常见,对此,临床医护人员不可掉以轻心,务必认真对待,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 标签: 甲硝唑 硝基咪唑类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机制。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参附注射液组(5ml/kg)、高剂量参附注射液组(10ml/kg),腹腔注射给物。给药5min后,各组舌下静脉注射内毒素10mg/kg,建立感染性休克SD大鼠模型,分别于内毒素注射30、60、90、120分钟后测耳廓微循环血液灌注量(PU),运动血细胞浓度(CMBC)、血细胞运动速率(V)值。结果注射内毒素后,相对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低、高剂量参附注射液组的PU下降趋势均显著减小(P<0.05)、对CMBC及V有显著的升高作用(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内毒素感染性休克SD大鼠的微循环。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休克 内毒素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该组患者治疗后1w、2w、4w及6w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由于治疗前,且治疗后1w、2w、4w及6w的减分率明显提高(P<0.05)。该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83.33%。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较为突出,且在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难治性抑郁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发伤早期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急救复苏方法,旨在高患者的存活率。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多发伤早期休克患者73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复苏治疗后,本组73例患者,66例患者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90.41%;7例患者病情出现恶化,治疗无效死亡,占9.59%。复苏治疗1周后,66例患者中,60例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占90.91%;2例心功能严重受损,占3.03%;4例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6.06%。结论多发性早期休克的诱发原因较多,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应先对休克诱发原因进行分析,再开展针对性急救复苏治疗,该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发伤 休克 临床特点 急救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