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随迁老人对社区融入情况进行分析及文献整理,发现随迁老人融入社区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语言交流、生活适应、价值观念、社区参与等问题,并基于现实的融入状况从随迁老人自身因素、家庭支持、家务劳动以及社区因素方面分析了制约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随迁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完善社区共基础设施、以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等有助于城市随迁老人社区融入的一些建议。

  • 标签: 随迁老人 社区融入 对策与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城桥街道城区的计划免疫现状,探讨有效的管理策略。方法采用普查的方式对2002年-2008年在本辖区内出生儿童的基本资料、预防接种证建卡以及基础疫苗免疫接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辖区常住儿童人数比流动儿童比例高,本地儿童的预防接种证建卡以及基础疫苗免疫情况均明显优于流动儿童(P<0.01)。居住在农村或城市新村的流动儿童建卡率以及疫苗基础免疫合格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辖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和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了解程度以及计划免疫的服务质量密切相关,计划免疫部门应针对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促进社区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城市社区 免疫规划 免疫现状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方法从社区居民健康着眼,发挥自身优势,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结果我们从将医院部分科室整合建设成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也使医院自身得到发展。结论要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否则将举步维艰。

  • 标签: 城市 社区卫生 切入 困扰
  • 简介:摘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实现了现有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健康管理的全覆盖,从坐等患者上门变为深入社区为居民提供服务,健康管理能力得到切实加强,实现了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的健康保障方式的转变。随着经济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面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多等压力日益增加。健康管理是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手段和理念1。社区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落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效率,提高慢性病防治的有效路径,

  • 标签: 社区 家庭医生签约 慢性病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城市社区中老年人养老方式的现状,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的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和职业背景、主要经济来源、主要照顾者和养老机构利用及社区服务的需求和利用情况。用t检验、x?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青老年人(60岁~69岁)和中老年人(70岁~79岁)以自我照顾为主,但家庭成员照顾比例上升,老老年人(≥80岁)以家庭成员照顾为主;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利用率和需求率普遍较低。结论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正处于家庭养老社会化的趋势,即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的总称,最终形成一个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2]。年青老年人和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选择社会养老的居多。建立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完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保证。

  • 标签: 老年人 养老方式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因此如何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已成为诸多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瓶颈,因而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对策进行了探究。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之间的交流,以不断强化城市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水平。

  • 标签: 城市流动人口 社区化管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健康儿童-疱疹病毒感染状况以及自然免疫情况。方法采集社区中3~15岁儿童血清标本5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性试验检测500例儿童体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IgG抗体水平。结果在这500例儿童血清标本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阳性儿童225例,抗体阳性检测率为45.00%,其中抗体含量的均值为364.25mIU/ml,每个年龄组中抗体阳性检出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水平最低,10~15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水平最高。结论针对社区中6岁以下的儿童应积极接种水痘疫苗。

  • 标签: 城市社区 水痘-疱疹病毒感染状况 抗体水平调查
  • 简介:摘要巩固高血压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区通过入户调查及门诊诊疗可发现高血压病人及高危人群,对这些人进行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并进行服药指导,可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通过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可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

  • 标签: 社区 高血压 康复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以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3月~2014年7月高血压患者140例,将其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独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规范化的社区管理制度下接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率、规范服药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实施社区管理能够改善患者服药情况,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管理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本辖区已建立糖尿病专项档案的2型糖尿病患者261例,按“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1年,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合格率的变化。结果运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1年后,患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足部护理、低血糖处理合格人数分别提高30.0%、45.1%、32.6%、27.5%、40.2%、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

  • 标签: &ldquo 知信行&rdquo 模式 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服务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68例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社区护理服务。结果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康复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社区慢性病患者采取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健康知晓率,改善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护理服务 社区慢性病 护理干预 社区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使患者的用药更加安全有效。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4月上报的22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26例ADR报告中,男性67例,女性159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101岁。大部分的药物属于口服的胶囊、片剂、药丸和颗粒药物,占到总数的98.23%,其次是注射液,仅有4例,还有1例为外用药,抗高血压类的药物共有91例,占总例数的40.27%;其次是抗菌药类和中成药,各23例,分别占总例数的10.18%。结论在临床医学中不仅要重视药物给病人所引起的一些非正常反应,同时还要控制慢性药物的剂量使用,以降低ADR的几率。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分析 社区服务中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社区高血压治疗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类,非药物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和体重、规律体育锻炼、心理干预等。药物治疗主要用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a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需要对症长期、联合、用药治疗。社区医务工作者需帮助患者兼顾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在遵医嘱正确用药的同时,心态平和、积极锻炼、控制体重,调节饮食。

  • 标签: 社区 高血压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苏州市东港社区居民社区康复现状及需求。方法对苏州市东港社区10348户居民进行每户上门调查,选择纳入的康复对象并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填好后收回并统计数据。结果10348户居民共纳入353位康复对象。大部分康复对象为为卒中和慢性骨关节疼痛,分别占32.3%和35.1%的比例。其中有37位康复对象无苏州医保。半年内接受过康复治疗的为71位,未接受治疗的患者未进行康复原因主要为不了解康复是什么治疗、不知道哪些医疗机构提供康复服务以及觉得自己不需要治疗。353人中30位愿意接受机构康复,111位首选社区康复,40位选择家庭康复,不了解康复而未回答的为59位。大部人认为应该将康复治疗项目更多地纳入医保并应该更多地普及康复知识。结论苏州市东港社区居民对康复了解少,康复需求高,目前的社区康复服务不能满足其康复需求,需加强康复宣传,普及社区及家庭康复。

  • 标签: 康复调查 社区康复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重视护理价值的综合评价,为适应社区护理发展的需要,社区护理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应用方面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社区护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动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和评价的规范化,增强护理评价的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通过对社区护理现存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的研究,对社区护理进行综合评价。

  • 标签: 社区护理 现存问题 发展方向 综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社区医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集体训练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身体各项能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社区康复技术对于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患者运动与日常活动功明显增强,患者生存质量有效提高。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康复技术 集体训练 身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