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静脉注射霉素B治疗系统真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观察,总结霉素B常见的不良反应极其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1月应用霉素治疗系统真菌感染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针对其不同的不良反应做出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全部顺利完成了治疗。结论应用霉素B的不良反应明显,应加强护理过程中的观察力度,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的效果。

  • 标签: 两性霉素B 真菌感染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效果。方法选取3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抽取药液并进行排气后皮下注射,实验组抽取药液后排气至药液推至乳头处停止,重新更换针头,不再排气,并且回抽0.05毫升的空气,然后将注射器倒转,将回抽的0.05ml的空气轻弹至注射器活塞端处后进行注射。结果实验组注射方法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实验组的注射方法可有效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的发生。

  • 标签: 皮下注射 低分子肝素钙 出血
  • 简介:摘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中发病率最高的中高度恶性淋巴瘤,在组织形态、分子遗传学和免疫表型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异质。基因和免疫分型对DLBCL的诊断分型和临床治疗,以及评估预后均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寻找与DLBCL发生发展的机理及疾病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基因表达和免疫组化标记。本文重点对DLBCL的分子遗传学和免疫学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分子遗传学 免疫表型 组织病理学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提高和在细胞受体及增殖调控的分子水平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开始了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大分子,来控制其基因表达和改变生物学行为,或通过强力阻止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积极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来,在肝癌治疗中针对信号转导、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新型分子靶向药物,已经展现出值得期待的疗效。但是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途径、交叉对话的蛋白网络系统,本文就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试验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癌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不同术式治疗高位复杂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位肛瘘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采用高位虚挂术式)和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切扩挂术式),并将治疗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组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访0.6~1年,组均无复发。结论高位虚挂法治疗高位肛瘘,安全易行,并发症少,且疼痛轻,患者痛苦小,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位复杂性肛瘘 虚挂引流 切扩挂术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分析三药联用治疗效果。方法为比较采用和未采用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我院把去年医治的148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别给予采用常规用药方式治疗,设为对照组,给予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添加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和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结果采用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采用此法的对照组。结论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联合胺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源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用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肺心病 酚妥拉明 多巴酚丁胺 低分子肝素钙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ICU患者机械通气时封闭式气管内吸痰(CS)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的优越。方法选取我院ICU4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CS,B组采用OS,比较组吸痰前及吸痰后1min、5min的SpO2值、HR、BP;有无痰液喷溅污染;护士吸痰总耗时;护士对不同吸痰方式的依从;VAP发生率。结果A组因吸痰所致SpO2值降低、HR增快、BP升高情况较B组轻微;痰液喷溅污染率、护士吸痰总耗时、VAP发生率有显著下降低;护士对CS依从明显上升,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S对机械通气患者的SpO2值、HR、BP影响小,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护士的工作效率,护士对CS吸痰的依从更高,因此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 标签: ICU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封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据现阶段临床疗效发现,转移乳腺癌患者应用靶向治疗后提高了治愈率、有效延长了生存期。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靶点主要有细胞信号转导途径、DNA修复途径和抗肿瘤血管生成三个方面。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在辅助或姑息治疗中使用抗Her-2抗体或Her-2激酶抑制剂后可使疗效明显提高。PARP(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可通过强力抑制DNA双链修复过程从而杀伤肿瘤细胞,而且使用抗VEGF抑制剂也可以降低肿瘤诱导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延长生存期。本文将通过关注主要的乳腺癌分子靶点,阐述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 标签: 乳腺癌 靶向治疗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探寻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999年3月-2007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37例15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回顾分析,其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组(ORIF组)62例(69足),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微创组(PR组)75例(87足),采用经跗骨窦微创切口复位、经皮螺钉/克氏针内固定,比较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8.5-57月,平均32.7月。测量每足B?hler角、临界角、跟骨宽度,术前、后对比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量表1评价足部功能,末次随访时ORIF组总优良率为85.5%,PR组为89.6%,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组织并发症,ORIF组为15/69(21.7%),PR组2/87(2.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微创切口复位、经皮固定技术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复位固定效果和手术疗效,而且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微创切口、经皮固定术是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微创 经皮 固定 跟骨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逆转录(RT)-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巢式PCR进行比较,最后确定哪一种方法的监测灵敏度更高。方法在肠道病毒的VP1-VP3区内设计EV71以及肠道病毒柯萨奇A16(CAV16)的引物,进而通过RT-PCR以及巢式PCR的监测方法对这些病毒的基因进行监测。结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种病毒的检测分别是EV71为79例(38.9%),CAV16为48例(23.6%);巢式PCR监测方法是EV71为145例(71.5%),CAV16为59例(29.1%)。结论巢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血栓通、克林澳联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对比观察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7d、14d,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4%、90.3%,组间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见效快,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进展型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分子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学以及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一个新趋势。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从核酸—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疾病的发病机理、疾病早期的生物学特征,为疾病发生的早期检测、预警、诊断和疗效评估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它的研究成果将为肿瘤和其他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 标签: 分子影像学 分子生物学 人类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肺疾病患者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利多卡因联合普米克令舒、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随机将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间质肺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利多卡因联合普米克舒、复方异丙托溴铵。对照组给予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比较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好5例、较好18例、差5例,对照组麻醉效果好12例、较好12例、差1例,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观察组发生各项不良反应均比对照组少。结论间质肺疾病患者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利多卡因联合普米克舒、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麻醉效果好,可以代替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

  • 标签:
  • 简介:摘要右旋糖酐是葡萄糖脱水聚合物,分子量大,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作用强度与维持时间依中、低、小分子而逐渐缩小。低分子右旋糖酐是6%的等渗液,能抑制血小板和血细胞密集,降低血液黏滞,因而能防止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临床应用偶有过敏反应,现将我院抢救的一例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 过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按压时间的长短。方法选择患有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30例,每例患者接受14次皮下注射,共420例次,采取自身对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注射完毕后按压时间为3分钟,实验组注射完毕后停留3~5秒拔针后再按压30秒。比较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后致皮下出血的情况。结果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后停留3~5秒再按压30秒即可。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 按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