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脑电图(EEG)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多年,对各类癫痫、脑炎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脑瘤、脑损伤及肝、肾性脑病等也能有EEG的异常反应,但对于过敏反应导致的EEG异常改变报道不多。笔者将见到的两例药物过敏导致EEG异常改变病例报告如下。病例1王××,男,19岁,建筑工人,1992年6月1日下千因齿龈肿痛口服复方新明磺导致过敏反应,阴囊水肿,两大腿内侧大片荨麻疹。给予停服新明磺,口服息斯敏片治疗。第二天早8点,患者以头痛、呕吐而二次就诊,经检查除过敏反应外无其它异常表现,但EEG却显示异常,顶区、枕区见到散发或短程阵发的5—6Hz,中或低波幅慢波。继续抗过敏治疗,并加服维生素B1,C片剂口

  • 标签: 药物过敏 过敏反应 脑电图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 变态反应 病例报告
  • 简介:在脑电图领域,对于各种异常的脑电现象,可概括分为两种:其中一种称为阵发性异常,这属于短暂的病理性放电(discharge,或称发作波),很可能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异常增高有关;而另一种称为背景活动异常,包括慢波增多、懒波现象和局部低振幅等,它反映了大脑功能损伤区域及异常程度。再从空间分布上看,异常脑电活动可局限于某一较小的区域,但也可以呈广泛分布。

  • 标签: 脑电图 广泛性异常 脑功能损伤 异常增高 大脑皮层 空间分布
  • 简介:健康两性家兔21只和豚鼠5只,乌拉坦麻醉。室温在18-27℃。银质电极经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穿刺轻触心包壁层记录左室表面心电图(LSECG),并同开胸心包全整和去心包后的记录结果进行比较,部分动物LSECG与Ⅱ导联ECG同步记录和在开胸后进行心外膜复温和心内膜降温的处理。结果如下:1.闭胸状态记录的LSECG,均见直立P波;QRS呈qRs、qR和Rs型;

  • 标签: 心室除极 复极 同步记录 Ⅱ导联 复温 壁层
  • 简介:对150名8~10岁健康儿童进行了EEG的观察,并对45名异常者进行了三年的观察,对于儿童中异常波的认识有新的发现,认为:基本节律的改变是儿童脑发育的障碍。基本节律正常,即使HV中有痫样波形,是由于儿童身体结构发育不恒定所致,要注意HV中的延迟反应慢节律的增多,是儿童异常脑电图诊断的一种根本依据。

  • 标签: 健康儿童 EEG 异常比
  • 简介:目的:以Doucet介绍的方法为基础,改良了测定大鼠肾脏近端小Na^+-K^+-ATPase活性的方法。方法:首先,利用自制的玻璃分针能准确而迅速的分离获取近端小;其次,使用传导性能较好和易于折叠的锡箔纸代替了铝片,简化了孵育和测定过程。结果:改良方法与Doucet建立的经典方法比较,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小长度确定平均耗时和转移合^32P的孵育液平均耗时明显降低。结论:本文介绍的测定大鼠肾脏近端小Na^+-K^+-ATPase活性的改良方法,减少操作步骤,缩短了操作时间和暴露在放射性环境中的时间;简化并改进了操作条件,降低了实验要求和成本。

  • 标签: 近球小管 钠泵 活性测定 改良方法 大鼠
  • 简介:由于灭鼠药管理不严,门诊时常可见到儿童误服灭鼠药中毒,有关灭鼠药中毒致儿童脑电图异常还未见报道。今年1月至3月底,有4名儿童因误服灭鼠药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4名儿童均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2例异常,现报道如下:例1:某女,6岁,因误服灭鼠药磷化锌6小时后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来神经科门诊,脑电图示:“各导联可见弥漫性高波幅4~7c/sθ波,并可见高波幅2~3c/s棘慢综合波”。否认既往有类似发作。

  • 标签: 灭鼠药 脑电图异常 锌中毒 儿童 磷化锌 磷化氢
  • 简介:食管癌病人手术前、后引起精神状态异常并不少见。由于食管癌的症状、预后以及手术可能带来的生命危险、器官损失、功能障碍和严重疼痛等不良后果,病人可出现一些精神应激反应,性格行为异常(characterbehaiver)和神经官能症(neurosis)。由于症状轻微,没有引起严重后果,往往不被重视。现将1990~1997年间食管癌伴有精神状态异常并有完整脑电图资料的2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精神状态异常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究奥卡西平药治疗术后成人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6月~2014年11月期间就诊的50例成人颞叶癫痫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药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2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有16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4%;而对照组25例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临床治疗显效,13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60%,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80%)(P〈0.05)。结论:奥卡西平药治疗术后成人颞叶癫痫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成人 颞叶癫痫 术后 奥卡西平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以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脊肌萎缩症,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十分相似,常使鉴别诊断发生困难。心肌酶检查对鉴别这两种不同病变有重要作用,但在少数心肌酶增高的脊肌萎缩症患者中则可能发生误诊。为此,现将一例心肌酶异常增高的脊肌萎缩症的临床资料与鉴别诊断报告如下。

  • 标签: 脊肌萎缩症 心肌酶异常增高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应用脑电图(EEG)对静脉全麻病人各期进行监测研究。方法:对19例腹部手术病人分别进行麻醉前、麻醉诱导时、手术中及停药一小时的EEG监测及描记,结果:在麻醉诱导时EEG均可呈现典型的爆发性抑制,似在额叶向全脑抑制,每次等电位持续时间的知短与麻醉深有关,结论:本组静脉复合麻醉药主要作用于在脑皮层,可使得EEG出现典型的爆发性抑制,此改变似以额叶向全脑抑制,我们试图利用等电位持续时间的长短判断麻醉的深度,而普鲁卡因复合液在麻醉中主要起到维持麻醉深度的作用。

  • 标签: 脑电图 普鲁卡因 复合麻醉 监测 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对近十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经深静脉顺行造影确诊共215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组1,病程3天内者,采用溶栓及手术取栓46例,后者仅2例。溶栓药尿激酶直接灌注患肢,50万单位/日,平均疗程7天;同时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日。组2,病程3天以上,用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169例。每日肝素钠盐水静滴12500单位,疗程21天,同时同组1以低分子右旋糖苷静滴,患肢尿激酶灌流,疗程7天。结果:组1,治疗24~48小时除2例晚期癌症并盆腔转移疗程超过8个月仍有明显胀外,其余44例肿胀逐渐消退,平均住院10天,出院时患肢深静脉造影均恢复通畅,疗效满意,随访无复发。组2,除2例并发肺栓塞死亡外,167均有不同程度消肿,平均住院28天。出院时患肢深静脉造影,均显示下肢深静脉为完全闭塞或以闭塞为主的部分再通。出院后静脉造影检查151例中,完全闭塞为主的呈现部分再通28例,原为闭塞为主部分再通者,有16例已完全再通。但组2所有病人均伴有下肢浮肿、色素沉着、皮炎、溃疡等并发症。

  • 标签: 患肢 再通 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疗程 出院时
  • 简介:目的:探讨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利用动态脑电图仪对100例智力测验低于70的婴幼儿(试验组)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同时与100例智力测验大于70的婴幼儿(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试验组中睡眠纺锤波形成不良且量少59例(59%);睡眠纺锤波缺失9例(9%),其中,侧缺失6例(67%),双侧缺失3例(33%);极度纺锤波28例(28%);睡眠纺锤波正常4例,异常率96%。对照组中极度纺锤波2例,异常率2%,明显低于试验组。结论: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密切相关。

  • 标签: 异常睡眠纺锤波 婴幼儿 智能障碍 动态脑电图
  • 简介:目的:从大鼠脑内胺类神经递质途径,探讨补经合剂对初老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初老大鼠为自然肾虚模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观察该方对下丘脑内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结果:补经合剂低剂量组(7.8g·kg-1)、高剂量组(31g·kg-1)均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下丘脑内NE的影响(P<0.05);同时低剂量组还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脑内DA的含量(P<0.05).结论:补经合剂可明显降低初老大鼠下丘脑内NE、DA含量,提示该方可能通过影响下丘脑内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而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进行调节,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 标签: 补经合剂 初老大鼠 下丘脑 单胺类神经递质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 简介:目的:探讨侧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感觉神经电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侧L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肌电图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与波幅数据,并与健侧比较。结果:47例患者患侧和健侧的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在波幅和传导速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3例(3/47)患者腓浅神经异常,且均表现为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分别为健侧27.7μV、患侧7.5μV;健侧11.5μV、患侧2.3μV;健侧6.5μV、患侧3.8μV。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侧L4-5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神经肌电图检测中,可能会有腓浅神经SNAP异常现象。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肌电描记术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中工作中留置尿对尿道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病人由于留置尿后造成尿道狭窄的原因,根据其发生原因了解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临床工作中留置尿的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4例尿道狭窄病人中尿道损伤14例,尿道感染8例,导尿选择和使用不当2例。结论:留置尿管过程中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尿道狭窄,其中尿道损伤发生率最高,是导致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尿道感染,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减少上述原因的发生,防止尿道狭窄的发生。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道狭窄 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
  • 简介:目的:分析诊断早期腕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其敏感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腕综合征、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motorlatency,DML)〈4.5ms的患者50例60侧,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值,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一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以及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之0.4ms)者58侧,达96.6%;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40侧,达80%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25侧,达41.6%。结论: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是早期腕综合征最敏感的指标。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 简介:目的:寻找电生理指标中对肘综合征尤其是早期肘综合征诊断中最敏感和可靠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对50例52侧经临床及电生理诊断为肘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电生理检测的指标有: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小指腕尺神经感觉电位、前臂段及肘段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电极肌电图测定。结果: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的阳性率达到98%,是所有检测指标中最敏感的。结论: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是早期诊断肘综合征最敏感可靠的指标。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电生理指标 阳性率
  • 简介:选健康合格一级新西兰家兔24只,雌雄兼用,体重2.5-3.0kg,随机均分为8组,每组3兔6眼,每组动物均由左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给家兔静脉注射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眼内各组织中药物分布的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环丙沙星在泪液、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体和玻璃体组织内峰浓度值分别为8.92±2.88、142.84±25.

  • 标签: 药代动力学 环丙沙星 组织分布 家兔静脉 药物分布 高效液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