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5—氟脲嘧啶(5—Fu)作为S期抗代谢化疗药其抗肿瘤作用尤其是对大肠癌化疗作用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证实,但其副作用也不允忽视,本文报道45例大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肠系膜下动脉插管化疗,其中26例5—Fu、顺铂和丝裂霉素,对照组19例以环磷酰胺代替5—Fu。结果显示5—Fu组6例出现腹痛,4例出现腹泻和便血加重,其中2例手术时

  • 标签: 插管化疗 氟脲嘧啶 大肠癌化疗 肠系膜下动脉 肠癌患者 化疗药
  • 简介:我国中医药对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历史是悠久的,古代豆腐霉治疗疮、痈,《神农本草经》有雷丸“杀三虫”的记载。祖国传统医药学中关于温病及常山、黄连、槟榔、使君子、鸦胆子、雄黄、石膏、汞、砷等作为药用的记载均属于“化疗”与化疗药物的范畴,这些药物在控制传染病、流行病、寄生虫病方面许多已为现代药理学、临床医学所证实。今年是著

  • 标签: 化疗药理 成就展望 我国化疗
  • 简介:紫杉醇广泛用于肺癌、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化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低血压等。患者在无高血压病史的情况下,在静滴紫杉醇化疗的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的病例临床较少见。现报告一例我院收治宫颈癌患者在静滴紫杉醇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

  • 标签: 紫杉醇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的彩色经颅多普勒检查(TCD)的特点及检查所见。方法:采用德国EME公司TCD-2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仪及日本东芝公司SSA-270A型彩超仪,对3例大动脉炎患者进行颅底大血管TCD检查。结果:TCD检查发现,大动脉炎所致颅底血管损伤表现为血管狭窄。病变损害程度,左右侧不对称。结论:大动脉炎患者,应常规做TCD检查。以便了解颅内血管的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及预后评价。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大动脉炎
  • 简介:1986年是我国“七五”规划的头一年,也是著名科学家Ehrelich1906年首先提出“化学治疗学”(Chemotherapy)这个概念的八十周年。中国药理学会第一届化疗药理学术会议将在五月份于成都号开,战斗在全国各地化疗战线的药理学、药学、化学、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抗生素学的科技人员、教师、医师、药师、工程师欢聚一堂交流我国化学治疗各

  • 标签: 化疗药理 学术会议召开 药理学术会议
  • 简介:目的:探讨狗脑动脉梗塞模型制作.方法:结扎狗脑动脉环发出的筛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结扎前30分钟、结扎后6小时,查血清AlP、CK32例,对照组8例,除未结扎动脉血管外,其它同实验组,处死动物取大脑标本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结扎6小时,ALP、CK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脑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脑组织正常6例,轻度损害2例,实验组则重度损害6例,轻度2例,中度22例.结论:结扎大脑动脉环发出的大部分血管,从酶学变化和组织形态学观察,均证实可造成狗大脑不完全性缺血模型.

  • 标签: 脑梗塞 脑缺血 疾病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症(CAS)患者的脑电图(EEG)改变。方法:对15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EEG进行分析。结果:150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脑电图正常53例,异常97例,异常率为64.67%。结论:EEG可为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脑动脉硬化症 脑电图 临床分析
  • 简介:在应用常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的基础上加做转颈试验,检测了32例椎基底动脉短暂脑缺血发作(VB·TIA)间歇期患者。发现BAEP异常率由46.88%提高到81.25%,两者相比差导显著(P<0.05)。而对照组转颈前后检查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BAEP转颈试验能显著提高VB·TIA的检出率,且方法简便,值得临床采用。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转颈试验 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
  • 简介:目的:为了解椎-基底动脉缺血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使用美国Bio-Logic公司生产的诱发电位仪对98例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的病人进行检查,结果:在异常的听觉诱发电位各项指标中,I-III、III-V、I-V波间期(LPL)延长最为敏感,异常率为65.2%,其中又以III-V波间期延长为著,其次为III-V/I-III〉1及波形改变,异常率分别为59.1%和53.0%,同时本检查还显示一侧耳异常较双侧耳更为常见,结论:脑干听诱发电位的测定对椎一基底动脉缺血病人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局部缺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
  • 简介:应用扭颈连续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60例正常人,青壮年(<40岁),中年组(41~60岁)和老年组(>61岁)各20名,每组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各组(无论男女性别)BAEP扭颈时、后的各重要检查参数PL和IPL均无显著差异(P值>0.05),三个年龄组男女性别扭颈的相应扭差经F检验亦无显著差异。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强。为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扭颈试验 BAEP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改变.方法:对48例老年人缺血性眩晕的TCD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V-BA血流异常占82.1%,颈内动脉分支血流异常占12.5%.结论:TCD是临床诊断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老年人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TCD 经颅多普勒超声 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恩度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卵巢癌合并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共46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3例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联合恩度腹腔灌注,对照组给予TP方案双路化疗,并采用ELISA法对治疗前后腹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客观有效率(RR)为82.6%vs52.2%,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治疗后腹水VEG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VEGF检测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恩度腹腔灌注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癌合并恶性腹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恩度 腹腔灌注 卵巢上皮癌 化疗
  • 简介:目的:探究TE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应用效果及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表阿霉素、环磷酰胺以及氟脲嘧啶治疗;研究组接受TE方案新辅助化疗,给予多西紫杉醇以及表阿霉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病情控制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6.45%,研究组94.23%,研究组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患接受19.60±1.98d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评价治疗时间为26.17±1.58d,研究组病情得到控制的时间约为10.58±2.06d,总治疗天数为18.74±1.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治疗中,采用TE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手段,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大面积推广价值。

  • 标签: TE方案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在锁骨下动脉盗血合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WLX4型经颅多普勒检测仪,分别对6例脑动脉硬化患者的在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未端,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进行了检测。结果:5例左椎动脉狭窄,1例右椎动脉狭窄,2例左颈内动脉末端,左大脑前动脉狭窄,1例右颈内动脉未端,右大脑中动脉狭窄,1例右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经颅多普勒是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的敏感指标。

  • 标签: 经颅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超声波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诊断脑动脉硬化症的可行性;方法:分析330例临床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病人的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结果:257例(占77.8%)病人符合脑动脉硬化血流改变,31例(12.1%)血流速度增快,150(58.4%)血流速度降低,12例(4.7%)有脑动脉狭窄表现。结论:经颅多普勒是一种安全、易行、无创的脑动脉硬化症辅助诊断手段。

  • 标签: 经颅多普勒 脑动脉硬化症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脑干诱发电位(BAEP)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9例临床诊断为VBI的病人进行TCD及BAEP的检查.结果:TCD异常率为77.7%,BAEP异常率为69.7%.结论:两项检查均为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对VBI的诊断相互补充,可提高其早期确诊率,并有助于定位诊断.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经颅多普勒超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造影、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诊PCI术中并发心室颤动(VF)的原因及抢救措施,旨在提出预防措施。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择期PCI、急诊PCI共10800例,其中55例术中并发心室颤动(VF),分析VF发生原因和抢救措施。结果:10800例冠脉介入手术并发VF55例(0.51%),其中冠脉造影术并发VF29例(0.39%),择期PCI术中并发VF9例(0.29%),急性PCI并发VF17例(6.27%)。冠状动脉造影并发VF原因:造影导管超选进入圆锥支10例、造影导管嵌顿9例、气体栓塞6例、冠脉痉挛4例;择期PCI并发VF原因:指引导管嵌顿右冠状动脉开口6例、左主干病2例、球囊加压扩张缺血1例;急诊PCI并发VF原因:再灌注性VF7例、缺血性VF3例、临时搏器电极导致7例;随访结果:1例住院期间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4例进行了12±4月的随访,无VF复发和猝死病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择期PCI、急诊PCI术中并发心室颤动(VF)的原因及发生率不同。冠脉造影术并发VF与导管操作相关,择期PCI术中并发VF与冠脉严重病变相关;急诊PCI术并发VF与心电不稳定相关。随访无VF复发和猝死病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纤颤 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