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已临床确诊的130例子宫畸形患者,年龄26~42岁,平均年龄33岁。单角和/或残角子宫均经过宫腔镜和/或腹腔镜检查确诊,双子宫、双角子宫、鞍形子宫均经过MRI检查确诊,纵隔子宫经过宫腔镜检查确诊。回顾分析其经阴道二维和三维超声图像资料。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和/或残角子宫11例,双子宫6例,双角子宫7例,纵隔子宫80例,鞍形子宫25例。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单角子宫和/或残角子宫5例,双子宫6例,双角子宫6例,纵隔子宫73例,鞍形子宫5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与宫腔镜结果符合率99.23%,显著高于二维超声诊断73.08%;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图像可以显示不同子宫畸形的宫腔结构及宫底的外观形态,是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无创性可靠方法之一。

  • 标签: 经阴道三维超声 经阴道二维超声 子宫畸形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与CT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9例;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62.7岁。术前行超声和CT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超声检查发现43例,多表现为中等回声结节,回声较均匀,形态较规则,边缘较平滑,血液供应较丰富,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6%。45例膀胱尿路上皮癌行CT检查均发现病灶,多表现为膀胱壁较规则的乳头状突起,边缘较规整,36例行增强扫描均见较明显强化,CT诊断符合率为91.1%。结论超声和CT均为诊断膀胱癌的重要影像方法,而超声检查操作方便,无辐射,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超声检查 CT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诊断腕管综合征(CTS)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18腕)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患者(CTS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8例(14腕);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8.22岁。2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19例(38腕);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43岁。行超声检查,在豌豆骨与舟状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采用SMI技术对正中神经内血流半定量评分并测量峰值血流速度,将CTS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不同方法的诊断阈值,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CTS组正中神经CSA、血流半定量评分和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0.13±0.03)cm^2vs(0.10±0.02)cm^2,(3.17±0.71)vs(1.50±0.55),(5.71±4.86)cm/svs(2.74±0.44)c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的诊断阈值为≥0.12cm-2,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4(P=0.000)。血流半定量评分的诊断阈值为≥3,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98%,曲线下面积为0.95(P=0.000)。峰值血流速度的诊断阈值为3.2cm/s,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8(P=0.000)。应用SMI对正中神经内血流进行半定量评分及测量峰值血流速度诊断CTS均优于测量CSA。结论SMI技术评价正中神经内部血流信号有助于诊断CTS。

  • 标签: 超声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血流 超微血管成像(SMI)
  • 简介:目的探讨MRI成像在低颅压综合征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拟诊低颅压综合征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9-57岁,平均年龄45岁。脑脊液压力均〈0.588kPa(60mmH2O)。进行脑(其中7例增加脊髓)常规MRI成像,采用矢状位及轴位T2加权三维驱动平衡(T2WI-3D-DRIVE)序列成像,增强扫描,综合分析其影像特点,进行临床分型。结果原发性19例占63.3%,继发性11例占36.7%。原发性和继发性共同表现为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26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15例)。原发性:硬脑膜均匀增厚19例,硬膜下积液11例,脑室缩小、蛛网膜下腔狭窄10例,脑下垂6例,垂体增大5例,5例后颅窝拥挤结构。增强扫描显示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及明显强化9例,脊柱MRI扫描显示硬脊膜弥漫增厚并明显强化3例。内科治疗1-2个月后复查全部病例基本恢复正常。继发性:双侧额颞顶枕部硬脑膜及大脑镰、小脑幕均匀增厚7例,双侧额顶颞枕部及小脑幕下硬膜下积液4例。脑脊液鼻漏5例;脊椎脑脊液漏6例。显示脑脊液漏管漏口11例。11例继发性手术后复查均见漏管闭塞。结论低颅压综合征具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结合脑脊液压测定,可以明确诊断,并可进行临床分型,提供可行治疗方案和对治疗效果准确判断。

  • 标签: 低颅压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脑脊液漏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容积超声断层显像技术(TUI)和三维血管成像在新生儿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8例新生儿,妊娠26+3~41周,出生体质量(3.05±1.03)kg;其中男性558例,女性470例,出生龄(4.0±0.6)d。其中妊娠〈28周极早早产儿22例,28~31~(+5)周132例,32~33~(+6)周100例,34~36~(+6)周155例。进行颅脑三维容积成像,采用TUI模式、三维血管成像模式,诊断结果与传统二维实时超声比较。结果经TUI模式及三维血管成像模式诊断颅内出血Ⅰ级156例,Ⅱ级54例,Ⅲ级41例,Ⅳ级1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52例,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1例;其合并轻度脑积水10例,中度脑积水16例,重度脑积水22例。较传统二维实时超声少诊断1例颅内出血Ⅰ级、1例非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其余疾病诊断例数及程度均一致。三维血管成像清晰显示,11例Ⅳ级颅内出血,5例大片状囊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2例重度脑积水因出血块压迫、脑实质囊性缺失及积水压迫作用导致的局部血流信号减少、缺失,清晰显示病变与血管的空间位置关系。三维容积数据采集时间为(5.86±1.68)min,明显短于传统二维超声全程操作的扫查时间。结论三维容积TUI诊断新生儿颅脑疾病可行,对于实现床旁快速诊断、提高超声检查在新生儿中应用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作为二维实时超声诊断新生儿颅脑损伤的重要补充。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断层显像技术 三维血管成像 新生儿 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5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1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7.29岁。所有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其中20例行腔内支架隔绝术并复查,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9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40例,真假双腔及剥离内膜片均可显示,36例可见破裂口;未见明显破口的主动脉壁间血肿8例,合并壁间血肿的主动脉穿透性溃疡7例;主动脉瘤破裂4例,位于主动脉弓2例,位于降主动脉2例。20例患者术后支架通畅,未出现内漏、支架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术后的随访价值。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穿透性溃疡 壁间血肿 主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