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病毒灭活血浆对人γδT细胞生长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用病毒灭活血浆和新鲜冰冻血浆分别培养γδT细胞,分别检测培养前、培养5d和10d后的扩增倍数;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培养10d后的γδT细胞表面标记,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等。结果新鲜冰冻血浆和病毒灭活血浆对人γδT细胞培养10d时,由扩增前的3.12%增加到80.46%和81.18%,5d和10d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1.65±2.11、38.21±1.57和11.77±2.13、37.11±1.81,CD107a、穿孔素、颗粒酶B含量表达分别为90.54±1.99、23.47±3.18、35.47±2.42和90.22±2.21、22.58±3.41、34.63±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病毒灭活血浆在一定浓度下对人γδT细胞生长、增殖,颗粒酶B、穿孔素和CD107a的表达与新鲜冰冻血浆无明显差异。

  • 标签: ΓΔT细胞 病毒灭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
  •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为棘突间撑开的设计、优化、国产化及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选取50例志愿者采用连续螺旋CT断层扫描T12~S1,将获得图像导MaterialiseMimics10.01软件,采取轮廓和区域增长分割出腰椎骨组织,采用表面遮盖显示法进行三维表面重建,选择去除椎旁组织的最佳三维角度,由同一名研究者选择适合测量的图像进行测量,测量棘突厚度、棘突长度、棘突间距。各解剖结构连续测量3次,取其均值。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检验。结果①棘突厚度:一般每个腰椎的棘突厚度均前部〉后部〉中部,下缘〉中央〉上缘。但L5较特殊,棘突中部和后部的中央厚,上、下缘薄。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厚度大于下位腰椎棘突上缘厚度。②棘突长度以L3最大,男性:上缘26.62±2.98mm,中央25.59±2.33mm,下缘22.73±2.40mm;女性:上缘23.76±2.47mm,中央24.49±2.48mm,下缘19.70±2.49mm;男女均以L5最小。③棘突间距:男性以L2∕3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9±2.70mm,中部11.15±2.20mm,后部9.35±2.17mm。女性以L1∕2最大,向下依次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前部10.32±2.10mm,中部12.18±2.58mm,后部10.80±2.43mm。男女均以L4∕5最小。结论棘突间距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前部〉中部〉后部,在矢状面棘突间隙呈前高后矮的楔形。棘突长度以L3最大,L5最小。棘突长度均上缘〉中央〉下缘,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长度〈下位腰椎棘突上缘长度。棘突厚度前部〉后部〉中部,且下缘〉中央〉上缘。相邻上位腰椎棘突下缘厚度〉下位腰椎棘突上缘厚度。本研究利用三维CT重建技术初步获得了国人腰椎棘突及棘突间隙的解剖参数,为适合国人特点的腰椎棘突间撑开器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数据。

  • 标签: 三维重建 腰椎 棘突间 解剖
  • 简介:目的测量并掌握一种用于C2前方重建的新型异形钛网设计相关的6组解剖参数。方法取19具尸体的寰椎标本,男性11例,女性8例,直接测量:①寰椎前弓前后直径、②寰椎前弓高度、③寰椎前弓横径;取得37人颈椎正中矢状位层面CT影像,男性22例,女性15例,用软件测量:④C1前弓下缘到C3上终板垂直距离、⑤C3椎体高度、⑥C3椎体前后直径,分析数据,包括男女性数据间的检验以及人口参数和测量参数之间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19具尸体标本平均年龄57.58±14.77岁,尸长1635.53±83.12mm,37例CT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1.32±10.89岁,身高1685.97±59.54mm,体重70.65±7.01kg;参数①~⑥的测量平均值分别为7.34±1.23、10.92±1.51、15.30±1.07、27.33±1.97、13.23±1.31、16.44±1.09mm。尸体标本测量中男女性的尸长和参数①结果具有统计差异,尸长与参数①~③均呈线性相关性;而在CT测量中男女性在身高和参数④上的差异有统计意义,身高与参数④~⑥呈线性关联,体重仅与参数④具有相关性。结论男女性在寰椎前弓前后径和C1前弓下缘到C3上终板垂直距离参数上具有差异;获得了相关解剖数据,其测量和分析结果对C2前方重建钛网的设计、修剪、制造及专利申请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解剖 CT测量 相关性分析 C2 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