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术前测量,应用一种简单、可靠的术中方法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方法45例单侧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通过术前测量,在术中参考股骨局部解剖标志及测量与股骨柄球头的距离以恢复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结果术前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的85%~100%,平均94%。术后患侧外展偏心距为健侧外展偏心距的85%-110%,平均95%。双下肢长度差异〈5mm定义为双下肢等长。术前40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均为患肢缩短,距离差异为-5--30mm,平均-8mm。术后40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mm,4例双下肢长度差异5~10mm,1例〉10mm,89%的患者术后双下肢等长。结论在后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这种简单、可靠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恢复双下肢等长和外展偏心距,并不需要额外的操作器械、切口暴露和术中X线片。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双下肢不等长 外展偏心距
  • 简介: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注射罗哌卡因结合PCA泵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n=30),第一组(A组)术后包括膝关节后关节囊和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二组(B组)术后仅在前侧切口周围组织浸润注射罗哌卡因,而不注射后关节囊,结合静脉PCA泵镇痛。第三组(C组)术后仅采用静脉PCA泵镇痛。分别在术后2、12、24、48、72小时,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结果术后2、12、24、48、72小时A、B、C组评分分别为2.0,2.1,4.9;2.7,2.6,5.5;3.5,3.4,4.6;2.4,2.5,3.8;1.4,1.4,2.8。A组和B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评分较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和静脉PCA泵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后关节囊可不注射,镇痛效果优于单用PCA泵。

  • 标签: 局部注射 PCA泵 膝关节置换 镇痛